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改良截石位腿架)和观察组(使用马蹬型气动腿架),各30例。对比两组不同体位摆放所需的时间、手术医生对体位安置的满意度、患者术后舒适度、压疮、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截石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肿胀,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截石位可以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效果的比较。方法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观察纽50例予全麻插管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体位,对照组50例子全麻插管后安置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所需时间(5±1.5)分钟,安置体位所需人数1人,对照组需(9±2.5)分钟及2~3人;颈肩部疼痛、下肢肌肉酸痛、腰部酸痛观察组分别为2、1、2例,对照组分别为12、9、10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麻插管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体位,手术时间缩短,更易于操作,术后并发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安置膀胱截石位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注入麻醉药物前安置膀胱截石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安置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部和下肢肌肉酸胀、麻木不适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33例术后无腰部和下肢肌肉酸胀、麻木不适主诉,顺利接受改进后安置的手术体位,术后不适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前安置手术体位能有效地减轻或预防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LAVH)安置截石位在全麻前后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择LAVH截石位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麻醉前清醒时自主协助安置体位,对照组采用麻醉起效后由操作者安置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安置体位所需时间缩短、护士人数减少及患者术后舒适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麻前安置截石位时间缩短,操作者体力强度减轻,术后的并发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头低足高截石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手术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手术;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病人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中凹截石位手术,在患者麻醉前进行节时节力原则上的体位摆放,术中降低气腹压,在手术结束时采取单腿慢放式截石位归位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麻木、下肢肿胀、下肢疼痛、肩部疼痛、眼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病人采取改良截石位以及放置和归位方法有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廖翠明 《妇幼护理》2022,2(4):733-735
目的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方法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接受截石位手术的 70 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下肢舒适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完整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下肢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 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总 满意率(P<0.05)。结论 对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减少患者发生肢体神经损伤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截石位术后现存的及潜在的并发症,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舒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后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改良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探讨不同截石位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36例为实验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的摆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术中应用传统截石位的摆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与体位有关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0.74%)发生皮肤压疮;对照组有9例(6.25%)发生皮肤压疮,5例(3.47%)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截石位摆放方法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头低足高截石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手术病人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足高截石位手术;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病人8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头低足高截石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子宫次全切手术、子宫肌瘤挖除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手术、输卵管再通术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麻木、下肢肿胀、下肢疼痛、肩部疼痛、眼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取改良头低足高截石位有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李秀丽  陈小晴 《全科护理》2013,11(13):1196-1197
[目的]探讨两种妇科腔镜手术截石位安置时机的效果,总结相关的个性护理。[方法]将140例妇科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在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前,对照组在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安置手术体位。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下肢组织及臂丛神经损伤发生情况,调查手术工作人员操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发生下肢肌肉与韧带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肌肉与韧带损伤5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观察组手术工作人员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把握妇科腔镜手术截石位的安置时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腿截石位在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一侧下肢抬高、另一侧下肢平放的单侧下肢截石位;对照组采用双下肢均抬高的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压及心率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手术中采用单腿截石位避免了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了下肢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友香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09-2011
目的探讨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30例经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术中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观察组采用斜卧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碎石效果。结果观察组体位安置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胸闷、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斜卧截石位可减少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中不适反应,提高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截石位和剪刀位在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截石位组和剪刀位组,每组各129例。观察两组安置手术体位所耗时间、术毕体位恢复水平卧位时间、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肌力下降等),以及术后患者主观感受(下肢麻木、腿痛等)。结果截石位组安置体位所耗时间为(427±61)s,术毕体位恢复水平卧位时间为(252±57)s,剪刀位组安置体位所耗时间为(185±43)s,术毕体位恢复水平卧位时间为(144±47)s。与截石位组比较,剪刀位组体位安置时间和体位恢复水平卧位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石位组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剪刀位组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石位组肌力小于Ⅴ级7例,剪刀位组肌力小于Ⅴ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截石位组患者自述下肢麻木有23例,腿痛12例(疼痛评分3分3例、2分9例),剪刀位组患者自述下肢麻木6例,腿痛1例(疼痛评分3分0例、2分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刀位较截石位应用于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中,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试验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舒适度、小腿周径、腘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术后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腘静脉内径显著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截石位避免了对腘窝的压迫,有利于血液的回流,能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01例采用截石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 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进行,术后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77%,而对照组占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手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应用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9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比较两组体位摆放前、体位摆放后1 min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术后24 h舒适度、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下肢麻木、肩部疼痛、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体位摆放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位摆放后1 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麻木、肩部疼痛、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25%、4.17%、4.17%,低于对照组的30.43%、28.26%、23.91%(P<0.05)。结论:改良式中凹截石位应用于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中,可稳定血压,提高术后舒适度与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展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对于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平  王毅 《华西医学》2010,(9):1758-175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护理方式对非切口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12月,将112例腹腔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麻醉前安置好体位,术后常规低流量给氧6h及术后第1天低流量吸氧4h,并予术后肩背部按摩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术中麻醉后摆体位,术后常规低流量给氧6h。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发生下肢疼痛、腰骶部酸痛、肩背部酸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肩背部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患者采取麻醉前安置体位,术后6h及术后第1天低流量吸氧4h,配以肩背部按摩及体位改变的护理方式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腿式平卧位与传统截石位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300例全身麻醉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安置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安置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所需的时间、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评分、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24 h双下肢舒适度反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少于对照组,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患者术后24 h双下肢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采用分腿式平卧位安置方法较传统截石位安置方法,更加省时省力、安全、舒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在改良截石位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改良截石位下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比较两组股静脉直径、股静脉流速、下肢体温、患者舒适度以及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的股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股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下肢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改良截石位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DVT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