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颈肩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颈肩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结论芒针透刺治疗颈肩综合症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芒针透刺治疗组(30例)和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芒针透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为每天治疗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ld,共治疗2个疗程。6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根据评分结果计算出临床有效率,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VFSS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O.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有效手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差异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56例SHS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对照2组给予体针巨刺法;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针巨刺法,均连续治疗4周。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及手部水肿分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76.92%和80.77%,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及手部水肿分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SHSAS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HSAS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选150例,其中患有SHS的患者有11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法,对照组仅做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FMA评分、VA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及ADL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SHS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Fugl-meyer法评定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Fugl-meyer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未改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远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康复措施治疗3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巴氏指数.对患者上肢功能、肩部疼痛、手部水肿程度及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39例患者经过为期12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21例(53.8%),有效16例(41.03%);治疗后患侧上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2%,约74.1%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本文对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传统针刺疗法中的头皮针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入选9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用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联合治疗,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将两组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对照分析;观察指标:(1)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法);(2)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3)手掌围度(使用软尺测量)。结果对照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28例,无效17例;治疗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39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有效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57.71±34.34比较46.56±24.08)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8.09±3.56vs.17.31±6.08)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掌围度有效改善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联合空气压力波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缓解肢体肿胀程度上较常规康复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8.33±12.93)分vs (63.27±11.96)分;(29.08±12.41)分vs (62.19±13.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18.33±12.93)分vs (29.08±12.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53.11±9.32)分vs (23.88±8.40)分;(42.35±8.49)分vs (24.42±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更为明显[(53.11±9.32)分vs (42.35±8.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93.2%vs 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可见于12.5%~70%的病例,多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1])。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水肿、关节僵硬,以及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症状可能涉及肩部和/或手,故称为肩-手综合征,又有学者称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2])。其症状表现跟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在关节松动术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肩关节的被动前屈与外展无痛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改善优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百会透太阳针法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透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透刺组采用百会透太阳针法结合康复手法,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仅给予每天1次康复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肢的疼痛VAS、肿胀程度以及上肢功能(Carol)、日常生活能力(Bathel)的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患肢Carol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组治疗后VAS评分、患肢Carol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组治疗后显效率为3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为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会透太阳针法结合康复手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对2组患者患肢疼痛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和单用温针治疗都能明显地缓解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患肢的疼痛程度,但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疗效优于单用温针治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限制,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不便和痛苦,本人通过冰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8例确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用现代Bobath运动训练;观察组(34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方法。中药:内服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外治法采用中药熏洗治疗;针刺:采用毫针刺法进行辨证选穴结合局部选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公分软尺测定手肿胀程度,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了解患者上肢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及患肢症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肩痛、手肿胀及DASH评分(观察组:1.34±0.47,0.91±1.21,50.28±8.46;对照组:6.05±1.54,2.08±0.97,67.51±9.64)较治疗前相应评分(观察组:6.89±1.42,4.42±2.13,75.23±10.14;对照组:7.04±1.05,4.09±1.94,76.18±9.48)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肿胀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