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17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6~48岁,平均36岁,17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排尿障碍入院,其中2例合并血尿,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稍高于正常值,B超和MRI均提示异常。7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3例行单纯放疗;2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辅以内分泌治疗。病理结果:横纹肌肉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梭形细胞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伴软骨化生1例。免疫组化检查提示前列腺肉瘤较其他前列腺肿瘤有特异性表现,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2~30),15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例失访,1例存活,死亡率93.8%。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 TRUS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为主,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2.
吴畏  亓林 《医学综述》2011,17(1):160-160,F0003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996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0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和随访结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5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10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2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例行单纯膀胱造瘘术。除1例失访外,9例于术后5~15个月死亡。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肉瘤预后差,病程发展快,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5例患者中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根据各自病情特点,分别给予手术及放化疗治疗.1例存活至今,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肺转移,余3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 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除尽早明确诊断外,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5例患者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根据各自病情特点,分别给予手术及放化疗治疗。1例存活至今,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肺转移,余3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 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除尽早明确诊断外,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肉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1991年1月-2001年6月共诊治前列腺肉瘤11例,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肉瘤占同期收治前列腺恶性肿瘤的3.21%。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38.5岁;10例首发症状进行性排尿困难,血尿1例;所有患者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巨大质软。9例PSA正常;10例盆腔CT检查,7例提示有恶性肿瘤。7例术前活检6你确诊。按病情接受不同的治疗,3例全膀胱、前列腺切除 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 放疗和(或)化疗,其中1例随访18个月存活,其余2例平均术后7月死亡;1例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 膀胱造瘘术 放疗和化疗,术后6月复发,随访9月仍存活;1例作非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放疗和化职,术后5月死亡;2例手术探查,未作放疗或化疗,分别4月和7月死亡;4例仅放疗和(或)化疗,平均于初诊后7月死亡。结论:直肠指检可以提示前列腺肉瘤,依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该病预后极差,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6例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资料 ,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部分辅以放疗、化疗。结果  6例中平滑肌肉瘤 4例 ,纤维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各 1例 ,手术恢复顺利 ,术后分别存活 5、9、12、15、2 3、2 9个月。结论 前列腺肉瘤恶性度高 ,预后不佳 ,手术以切除肿瘤为目的 ,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即可 ,不宜强调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 +尿流改道术。提倡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将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 4例患者中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及回肠代膀胱术,术后辅以放疗,其中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另1例已无瘤存活10个月;1例行膀胱造瘘及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辅以化疗,术后5个月死于远处转移;余1例仅行单纯膀胱造瘘术,术后35 d死亡.结论 前列腺肉瘤预后差,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例原发性卵巢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原发性卵巢肉瘤患者均未能早期确诊,病情发展快,手术难度大,预后差(1例已死亡)。结论:原发性卵巢肉瘤的早期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核分裂像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 )。该病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差,可辅助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例卵巢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5岁,其中10例为绝经后患者。患者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水等。10例入院时血CA125升高,7例术后化疗后降至正常,8例病情复发时伴CA125升高。影像学检查均发现盆腔包块。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2例术后无瘤生存;10例术后2年内复发,其中2例经再次治疗后缓解生存,1例正接受化疗,5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卵巢癌肉瘤预后差,手术及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卵巢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预后与减瘤术后残存病灶大小有关,复发性卵巢癌肉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缓解,血清CA125可作为观察化疗疗效的标志物,并用于治疗后的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增加对其认识,提高对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经住院治疗并得到病理诊断的10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40-73(57.1±11.0)岁。6例有吸烟史。临床症状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差别。经组织病理均诊断为肺肉瘤样癌。8例接受手术治疗,2例因不能手术直接行化疗。10例患者中ⅠA期4例,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Ⅳ期2例。8例术后患者4例行化疗,现今存活;4例未化疗,2例术后半年死亡,2例IA期患者观察3个月和1年后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征象。2例因转移未能手术患者中,1例化疗2年后死亡,1例化疗半年后存活。结论肺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发于老年吸烟男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为55~77岁;3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2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患者均表现为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等,5例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1例患者表现为菜花样肿物,其余患者表现为较光滑肿物。2例患者行CT检查,肿物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骨质破坏。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性放疗,1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诊断为肉瘤样癌;术后随访1~36个月,随访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死亡。结论:咽喉部肉瘤样癌无特异的临床特点,多呈息肉状生长,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于鳞状细胞癌,易复发,晚期易转移,预后差,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月间经病理诊断的30例肺肉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6±10.2)岁,发病年龄40~75岁;初诊症状为咳嗽、咳痰10例,咯血2例,胸痛9例,胸闷、气促8例,体检意外发现1例。结果 30例患者均表现为孤立性占位病变。其中,28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28例中,右肺上叶切除12例,右肺中、下叶切除2例,右肺下叶切除4例,左肺上叶切除5例,左肺上叶部分切除2例,左肺下叶切除2例,左胸膜全肺切除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波形蛋白阳性24例,结蛋白阳性20例。病理类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滑膜肉瘤7例,脂肪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2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横纹肌肉瘤患者存活超过5年。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0%,5年生存率为10%。结论原发性肺肉瘤主要表现为孤立性占位病变,其波形蛋白、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呈阳性。外科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预后差。其预后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和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肉瘤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进展迅速,临床疗效不理想且预后较差。近年来,前列腺肉瘤病例在临床上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多,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早期诊断并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现综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该病病因、病理分类、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杨林 《包头医学》2010,34(4):199-200
目的:通过对两例不同特点的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探讨子宫肉瘤的诊疗与预后。方法:对我院今年收治的两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例病例均无典型临床表现,但手术分期都达晚期。其中1例是术前确诊病例,1例是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手术中发现异常后病理确诊的病例。结论:子宫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刘小叶 《华夏医学》2014,(3):153-154
前列腺肉瘤是来源于前列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在所有前列腺肿瘤中占0.1%~0.2%.前列腺肉瘤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及儿童,约30%发生于10岁以内,75%发生于40岁以内,预后差.我科2014年2月收治1例前列腺肉瘤术后合并肺栓塞的患者,通过治疗与个案护理,该患者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子宫肉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诊断性刮宫和术中快速冰冻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病理类型和治疗方式对子宫肉瘤患者2年及5年生存率无影响(P〉0.05)。临床分期和年龄与子宫肉瘤患者2年及5年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以放疗和化疗;临床分期和年龄是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NAP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方法:总结分析19例NAP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病理检查证实19例NAPM病例中移行细胞癌7例;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恶性间叶瘤2例,叶状囊肉瘤、粒细胞肉瘤各1例);鳞癌2例;低恶性纤维腺瘤1例。行前列腺根治术9例,术后予以辅助化疗8例,7例生存期大于12个月,1例小于12个月;根治术后未行辅助治疗者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肺转移。仅行对症治疗7例,3例生存期大于12个月,4例小于12个月。未行任何治疗3例,生存期均小于12个月。结论:NAPM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前列腺腺癌相比,NAPM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肉瘤临床罕见,多发生于中青年,国内外报道较少.为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3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3例患者,年龄38~54岁,平均43岁.3例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症状,2例伴肉眼血尿(1例伴烂肉样物排出),1例排便困难.病史2周至6个月.患者直肠指诊前列腺均明显增大(1例肿瘤浸及直肠,可触及直肠肿物),横径为7.2~10.5 cm,平均8.7 cm,边界不可触及,质硬有结节,无压痛.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3例前列腺肉瘤,年龄23-45岁,中位数年龄25岁,3例均做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T2WI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平扫,2例做增强扫描。结果:腺泡性横纹肌肉瘤2例,间质来源无法分类肉瘤1例。从始发症状到确诊约5-18月,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尿频(1例),下腹胀痛(2例),血尿(1例)。3例术前行血清酸性磷酸酶(PAP),碱性磷酸酶(AK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均正常。2例2期均行手术及放化疗,1例3期未行手术,仅做化疗。术后随访2例生存8-15月,1例失访。MRI显示前列腺显著增大,呈榨菜分叶状占据盆腔的大部分,最大病灶为8.5 cm×8.3 cm×10.4 cm。T1WI信号不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高混杂信号,正常前列腺结构消失,中央带和外周带分界不清。1例精囊腺侵犯。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部分出现局灶性坏死区。结论:前列腺不规则显著增大及异常强化,中央带与外周带分界不清。病人年龄较轻,临床以排尿困难、下腹坠胀、尿频、血尿为主,血清PSA在正常范围,提示前列腺肉瘤。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