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抗凝血酶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预测外科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外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D-二聚体水平(〈0.5、0.5~2.0、〉2.0 mg/L)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腹腔高压(IAH)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降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变化,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指标(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判断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外科脓毒症患者,治愈48例,死亡20例。D-二聚体水平〉2.0 mg/L组患者的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IA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II评分(r=0.552,P〈0.01)、SOFA评分(r=0.691,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病死率(AUC=0.717)、MODS发生率(AUC=0.752)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外科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脏手术病人血小板、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小板 (Plt)、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Plt水平将 6 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高Plt组 (Plt>2 5 0× 10 9/L) ,B组为低Plt组 (Plt <15 0× 10 9/L ) ,每组 30例。麻醉诱导后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T Ⅲ活性、全血活化凝固时间 (ACT)基础值及肝素化后ACT值。结果 A组AT Ⅲ活性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肝素相对耐药患者多于B组 ,尤其以AT Ⅲ活性 <70 %的患者肝素相对耐药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Plt计数偏高与AT Ⅲ活性低有一定相关性 ,Plt计数高者AT Ⅲ活性下降明显 ,出现肝素相对耐药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该类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2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24~71岁。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非A...  相似文献   

7.
心脏手术中肝素耐药与抗凝血酶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首次肝素量400Iu/kg静注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450s作为肝素耐药的相对指标,在20例肝素耐药与20例非耐药的心脏手术患者中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含量及其功能活性。结果:肝素耐药组的ATⅢ含量和活性分别为22.68±5.33mg/dl和76.94±25.91,而非耐药组分别为34.55±9.47mg/dl和94.91±25.99%,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和显著差异。作者认为肝素耐药可能与ATⅢ含量和活性低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最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8 d预后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1 d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原发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种类,计算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记录入院2 d和3 d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出院前3 d 的NLR。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NLR的变化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共有6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8 d内存活34例,死亡26例。两组患者NEU水平和NLR水平在入院1、2、3 d逐渐降低,LYM水平在入院1、2、3 d逐渐升高;且死亡组NEU水平在3 d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NLR在入院1、2、3 d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LYM水平在2 d、3 d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3 d NEU、2 d LYM、3 d LYM及各时间点NLR与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1 d NLR、SOFA评分高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1 d、2 d和3 d N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671和0.691,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1 d NLR ≥17.40时,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1 d NLR <17.40时(39.3% vs 71.9%;Log-rank χ2=10.745,P=0.001)。结论:入院时NLR升高能够协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升高的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免疫细胞丰度模型预测脓毒血症患者生存预后。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79例脓毒症患者,将患者按9: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TensorFlow中构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生存神经网络的seDNT模型,根据前瞻性研究队列MARS研究的431名脓毒症患者的数据组成训练组。此外,该算法在验证组的48例脓毒症患者中进行内部验证,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8天生存期,模型的评价使用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在训练组中,深度学习生存神经网络模型对脓毒症患者28天生存期的预测效果良好,低风险评分患者与高风险评分患者28天生存期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022,95%CI=0.013-0.038,P<0.005)。免疫细胞丰度风险评分与28天生存率相关(14和28天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912和0.936)。同样,验证组中低风险评分患者与高风险评分患者28天生存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07,95%CI=0.008~0.63,P<0.005),14天和28天生存期的AUC分别为0.822和0.777。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该风险评分与免疫微...  相似文献   

11.
12.
脓毒症存活患者出院后仍然面临较高的二次感染和死亡风险,并且长期遗留认知功能、精神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浅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心理干预、早期活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等方面阐述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康复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基于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的代谢组学技术预测大鼠脓毒症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实验一取48只雄性SD大鼠,周龄6~8周,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8)、假手术组(S I组,n=8)和脓毒症组(CLP I组,n=32).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C组和S Ⅰ组于术后12 h时,CLP组于术后6、12、18、24 h时各取8只大鼠,采集颈内动脉血样3 ml,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肝、肾功能;然后放血处死大鼠,取左下肺组织和左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实验二另取65只雄性SD大鼠,周龄6~8周,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Ⅱ组,n=20)和CLPⅡ组(n=45).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12 h经尾静脉采血样1.2 ml,取血清待行1H NMR分析.根据6 d内生存状况,将CLPⅡ组大鼠分为3个亚组:生存组(存活期6 d)、死亡组(存活期24 h~6 d)和废弃组(存活期<24 h).采用κ-最近邻算法(κ-NN)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RBFNN)预测脓毒症预后.结果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可完全区分3组大鼠的生理特征.与脓毒症预后有关的6个标志物为β-羟丁酸、乳酸、丙氨酸、醋酸和乙酰乙酸和甲酸.采用κ-NN和RBFNN均可早期预测脓毒症大鼠预后,RBFNN预测效能优于κ-NN(P<0.05).结论 脓毒症后在各器官发生轻微损伤时,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和核酸代谢异常,利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可早期、有效地预测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AT-Ⅲ减少对AC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血酶(ATⅢ)是在肝内合成的一种α2巨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灭活,同时还灭活凝血因子Ⅸ、Ⅹa、Ⅺa、Ⅻa和纤溶酶,并抑制因子Ⅹ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抗凝作用。肝素就是通过ATⅢ来抑制凝血过程而发挥抗凝作用的[1],因此AT?..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导致危重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是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它可用于诊断脓毒症并能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主要讨论降钙素原的分子组成,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是重要的抗凝血因子。本文就AT-Ⅲ缺乏的患者在术中的处理经验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17.
比较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系统对ICU术后成人危重患者 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ICU术后成人患者100例,收集入ICU后首日与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有关的资料,分别依据Knaus法和LeGaⅡ法计算两种评分,同时计算死亡组、存活组以及单病种评分,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首日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均与院内病死率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死亡组两种分均明显高于存  相似文献   

18.
抗凝血酶在重症感染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α2糖蛋白,在肝素的协同作用下,AT能特异地抑制凝血酶和凝血系统中的其他蛋白酶。动物实验研究显示AT不仅具有抗凝特性,而且具有抗炎作用,用AT治疗重症感染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防止DIC及MODS;研究还发现AT的抗炎活性与剂量相关。临床试验表明,AT能明显降低重症感染病人的疾病危重程度及MODS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但同时使用肝素会阻滞AT的抗炎活性,增加大出血几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1年01月我院127例脓毒症患者。按照是否合AKI分为AKI组(46例),非AKI组(81例)。根据28 d内患者的生存情况,将AKI组患者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21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尿NGAL、IGFBP-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尿NGAL、IGFBP-7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者尿NGAL、IGFBP-7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尿NGAL、IGFBP-7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联合IGFBP-7预测脓毒症AKI患者死亡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指标。结论:尿NGAL、IGFBP-7可较好的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