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嘉兴石臼漾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是嘉兴市近年来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一项重点实施工程,设计规模为17万m3/d整体,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目前浙江省城市水厂运行规模最大的深度处理工程。运行一年多来,各种生产构筑物和设备工作正常,出水水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相似文献   

2.
狼山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内容包括对30万m3/d老系统的斜管沉淀+移动罩滤池净水系统拆除,腾出用地后新建30万m3/d沉淀过滤和全厂60万m3/d的深度处理.结合工程实施可行性选择了平流沉淀池+臭氧生物活性炭+后提升+30万m3/d现状V型滤池/30万m3/d新建浸没式超滤膜池的净水工艺.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了工程实施过...  相似文献   

3.
嘉兴市贯泾港水厂工艺运行介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近年来,因受水源条件限制,嘉兴地区给水厂普遍采用生物预处理-加强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使出厂水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嘉兴市贯泾港水厂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引入臭氧催化氧化-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后置微絮凝强化砂滤新型组合工艺,有效降低了出水消毒副产物和微生物泄漏风险,出厂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以及浙江省现代化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给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有机微污染和高藻的水质特点,以济南某引黄水厂为基础,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技术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确定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包括臭氧两点投加分配比、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活性炭层厚度、活性炭空床停留时间等。为该水厂运行及其他类似水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充山水厂原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由于太湖水源水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氨氮和藻类污染日趋严重,使出厂水水质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中试基础上对充山水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新工艺为:BIOSMEDI生物滤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并将消毒剂由原来的氯改为ClO2.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出厂水水质完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改造工程设计规模1万m3/d,总投资1 500万元,水厂运行费0.86元/m3,较原常规处理增加0.17元/m3.  相似文献   

6.
周家渡水厂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的运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云 《给水排水》2006,32(5):19-22
周家渡水厂自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以来已经运行4年。其中活性炭滤池运行经历了吸附、生物活性炭(BAC)和换炭3个阶段。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可以提高出厂水CODMn、氨氮、锰的合格率,改善色度、紫外吸光度、臭和味及致突变性等多项水质指标。活性炭更换周期为3年半,更换量以2/3为宜。组合工艺适用于原水为Ⅲ类的地表水,经测算其增加的生产变动成本为0.24元/m3。  相似文献   

7.
沈小红 《给水排水》2012,(Z2):192-195
臭氧接触—活性炭滤池是目前城市净水厂深度处理最常见的工艺形式,结合臭氧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探讨了臭氧制备、输送、接触反应及尾气处理等各阶段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设计规模为 8万m3/d ,原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 ,由于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为使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确定增加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和臭氧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程中系统布置、设计参数、材料设备选择 ,以及运行成本分析等内容。运行结果表明 ,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氨氮 ,平均去除率达 70 %以上 ,部分去除色度、耗氧量等 ,并使锰指标达标 ,减轻后续处理流程的负担 ;在预处理池运行后 ,常规处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当深度处理稳定运行后 ,剩余氨氮去除率达 70 % ,CODMn去除率在 4 0 %左右  相似文献   

9.
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一般前置于砂滤池,相比以除浊为目的的下向流生物活性炭池,主要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等。该工艺炭床处于流化状态,水头损失小,用地节省,反冲洗周期长,微生物安全性高,对有机物、氨氮和消毒副产物前驱体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是实现优质市政自来水供给的关键水处理技术。研究了近年来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在国内给水厂的应用,跟踪了多座成熟水厂的运行和设计经验,并对该工艺的发展趋势开展了探讨与展望,为全面实现高品质供水做好技术储备和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南洲水厂处理工艺优化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南洲水厂供水设计生产能力100万m~3/d,2004年10月全面投产,结合南洲水厂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数据、水源水质状况以及出厂水水质安全性与稳定性控制要求等,对南洲水厂的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生产作用以及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优化运行方式进行探讨,并指出了实际生产经济优化运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臭氧—活性炭吸附工艺是目前常用的深度处理技术,臭氧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投加措施也是应对微污染原水的有效处理措施。臭氧发生器作为深度处理技术的核心设备,如何合理经济选择氧源系统,科学确定臭氧发生器设备台数,明确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使臭氧系统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是招标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臭氧—活性炭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何满足安全和消防部门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池池型对反冲洗效果的影响、系统管道及附件和臭氧接触池的防腐措施等关键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给水深度处理技术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的设计体会和经验,提出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在水厂设计应用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对适宜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微污染原水有机物去除目标,探讨深度处理工艺中以活性炭吸附和超滤工艺为核心的多种组合工艺的特点.选择目前常用的生物活性炭工艺和开始应用的活性炭-超滤膜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分析,探究各种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等控制指标的去除效果,从而在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完成深度处理的系统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总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m3/d,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3万m3/d.该工程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平湖地区地表水源受到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氨氮.在对古横桥水厂二期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后,认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的适应性较好,所以在三期工程中仍采用此工艺流程,结合二期工程的运行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出厂水水质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双凤 《给水排水》2012,38(2):120-123
基于国内外净水厂臭氧发生器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结合设备供应情况,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9.9.19条提出质疑。依据水处理臭氧发生器的相关标准规范,通过分析臭氧的气体性质,并综合考虑臭氧制备车间内较为完善的实时监测及控制系统,以及臭氧发生器的内外部运行条件,分析了臭氧发生器系统正常运行及故障状态下臭氧制备车间发生化学及物理爆炸的危险性,认为净水厂洁净臭氧制备车间的爆炸危险性较低,可按照乙类工业厂房进行非防爆电气设计。  相似文献   

16.
天津开发区净水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15万m3/d,针对水源水质的特点,采用以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技术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处理、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的多屏障消毒策略。在对浊度、有机物、藻类及臭味有效控制,实现深度处理部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安全性,还在同等条件下降低了工程投资,节省了占地,为实现水质达标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并对沿海地区深度处理的技术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优化设计与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典型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进行调研发现,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在总结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调试与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厌氧消化工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厌氧消化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促进工艺设计优化,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活性炭吸附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说明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活性炭水处理工艺,并通过吸附容量实验与连续流穿透实验获得工艺设计的基本参数。以吸附性能指标选炭法、微型快速穿透实验及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案例,论述活性炭塔中生物活性炭现象、活性炭催化/降解功能以及再生炭应用等高效低耗的功效,以达到进一步降低活性炭水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