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OM技术是原来微软为了解决组件调用而推出的一种解决方法,但在微软新的开发战略.NET平台下,没有沿用原来的COM技术,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程序集方法.为了在.NET的开发环境下调用原来用COM技术实现组件的方法,文中介绍了.NET中的运行库可调用包装(RCW)技术,说明了如何用这一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用Delphi6新建了一个COM组件,演示了在.NET的平台下利用RCW技术如何来调用这个COM组件,说明了此方法的运用.例子证明利用RCW技术就能很好地在.NET框架的类对象中实现对COM对象的引用.  相似文献   

2.
高松  刘春生 《计算机仿真》2006,23(12):114-117,263
在介绍了液位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组件级的编程方法,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组件,利用组件对象模(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封装各个子系统。着重介绍了在VC++.NET下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对于COM接口和COM支持类以及ActiveX组件开发的支持。介绍了运用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进行接口定义的方法,和运用Matlab引擎技术的方法。由于COM具有跨进程、跨平台、跨操作系统和远程调用的特点,使得在MATLAB。VC++.NET环境下开发的各个系统,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系统的仿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组件技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近些年来进展很快,已成为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的一个主流方向。分层开发的技术思想使软件开发有了明确的分工,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开发的难度。为了减少层次之间的耦合性,经常需要在服务器端实现客户端不可直接创建的COM(组件对象模型)对象。通过对COM对象的内部分析及微软提供的活动模板库(ATL)中的CComObject类的详细分析,叙述了在服务器端正确创建只能由客户端访问但不能由客户端创建的COM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NET下基于COM组件的C#与MATLAB混合编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NET下利用COM组件实现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并用实例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在C#可视化界面中实现了对MATLAB图形文件的调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微软新一代网络服务开发平台.NET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DO.NET、COM+组件服务、索引服务等一些网站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为网站性能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NET组件技术可以实现MATLAB应用程序在.NET平台下的集成和部署。MATLAB Builder NE可以将MATLAB程序封装为.NET平台下的通用组件,从而实现了.NET平台下开发的应用程序对MATLAB应用的本地化调用。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给出了详细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COM组件在.NET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国文 《福建电脑》2006,(8):166-166,165
介绍了.NET环境中组件的作用、相关技术特点及其工作原理,并用用实例简单说明了如何在.Net中使用COM组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NET Web服务的数据库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服务是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可以跨越应用系统的组件模型、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的界限,供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调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ET平台的Web服务在数据库中的应用,通过飞机数据查询Web服务的实例.重点说明了实现和使用Web服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微软的.NET平台以及C#语言的特点、优势,介绍了组件式GIS的概念、特点以及ESRI公司MapObjects组件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使用不同语言和开发工具对MapObjects进行开发的优缺点。最后举例说明了在.NET环境下如何使用C#语言对Map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0.
微软发布的.NET开发方案中有许多新的特性,其中比较让我感兴趣的是多种开发语言的交互开发。以前我们使用几种语言结合开发时只要满足二进制的标准,就可以和其它语言代码通信,比如用C++写的COM组件用VB来调用它的方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分离的组件不可以像对象那样通过继承等方法来共享前面开发成果。现在你们可以享受到在.NET下不同的语言之间相互开发继承的快乐。下面我就展示一下多种语言结合编程的优点,在这里我用C#编写一个类,再用VB.NET对C#类进行继承。C#程序://用C#创建一个基类publicclassmyBaseClass{publics…  相似文献   

11.
侯颖  孟小锁 《微机发展》2007,17(4):222-224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提供了跨越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甚至网络来访问组件对象的通用途径。通常,客户与组件之间的通信过程是单向的,客户创建组件对象,然后调用对象所提供的功能,这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对于一个全面的交互过程来说,组件对象也要主动与客户进行通信,可连接对象的通信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对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ASP.NET开发的信息系统中,将信息输出到Microsoft Word中进行查看或打印,是很多程序开发人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基于C#语言的一个ASP.NET实例,并利用COM组件来讨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开发基于C#语言的ASP.NET信息系统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Microsoft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COM组件的开发,并使其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组件对象模型。文章主要阐述了组件对象模型COM中的对象和接口的概念,IUnknown接口和类厂的作用,COM的三大特性,最后给出COM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并给出关键代码,对如何利用微软.NET架构组件把XML数据映射到一个关系数据集、获取XML数据的关系表和存储XML数据的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分布式对象到Web服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引言为便于开展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的研究,必须能够快速地产生高质量的编译器。编译器的构造是一个繁琐的工作,经常是一个瓶颈。在通常情况下,尽管必须修改的成份仅占整个编译器的一小部分,但却要重新构造整个编译器。在编译器成份和算法方面虽己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尚未能为广泛编译器开发者所共享。随着嵌入式系统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TAPI3.0的IP电话连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银  张玮伟 《微机发展》2004,14(11):71-72,123
TAPI3.0是微软提供的COM组件,集成了传统电话的媒体流控制功能,是电话应用程序设计普遍采用的编程接口。文中介绍了TAPI3.0的基本功能和体系结构,然后从初始化、建立呼叫连接、呼叫应答以及消息响应这几方面详细阐述了通过TAPI3.0实现IP电话连接和控制的原理与方法。利用微软提供的TAPI3.0编程接口,开发了一个实现IP呼叫连接和控制的应用程序,在实际应用中运行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M技术的自动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M技术是一种优秀的软件组件技术。文章概括地介绍了COM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将Microsoft应用程序的Excel作为客户机,在VBA中调用C 自动化组件DLL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Data Access规范基本内容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特点.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介绍了托管代码和本地代码之间互操作的方法,用C#给出了实现OPC客户端软件的应用实例,并成功应用于所开发的先进控制软件平台,提供了高速、可靠的实时数据传输.该方法是在.NET中利用本地代码访问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的,NetFramework技术及COM+~件技术在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架构中的方式和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论述。以Microsoft.Net Framework技术为基础实现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架构中主要包含:MicrosoftCOM+组件技术、Microsoft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分布式事务协调)技术,Microsoft Remoting Service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通常基于构件的系统和CORBA ,ActiveX/COM/DCOM ,JavaBeans等具体的技术相紧密结合。提出一种用对象建模语言描述构件及其接口的表示方法 ,这种构件的表示方法能用现有技术实现 ,而又不依赖于某种特定技术的方法和开发工具。先给出构件、接口和基于构件开发的概念 ,然后介绍统一建模语言对构件及其接口的建模和构造原则 ,以及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基于构件的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