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针对A油田油层污染越来越严重,常规酸化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通过室内实验,形成了具有暂堵、增能、降粘特性的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配方体系,对高渗透层形成暂堵,可有效的处理多个层位,解除油井近井地带无机堵塞、有机污染、降低界面张力,提高近井地带渗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为低渗透油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层压力不断下降,由于频繁的修井作业,修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导致油层堵塞,开井后油井出现供液不足假象,严重影响油田正常开发,这种固相颗粒污染属简单的物理性堵塞,通过外加机械力可以使固相颗粒堵塞脱落并排出,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污染,进而恢复油层渗流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强负压解堵技术在固相颗粒污染油井中的应用及取得效果,对其它同类污染油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腾 《当代化工》2015,(4):775-77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因钻井、完井、修井、生产等原因造成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可以有效解除油层堵塞污染问题,恢复油层渗流能力,提高油井单井产量。介绍了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工艺原理、管柱结构及其在曙光油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低压、低渗、低产,平均有效渗透率仅有0.49md。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日趋严重,油井表现出高静压、低流压、低产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安塞油田试验应用了井下自振采油技术,利用井下自振源产生的振动波解除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区稠油区块开发多年,地层压力的大幅度下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由于钻井、完井、作业修井等原因引起的机械杂质对油层的污染堵塞、使油层渗透率降低,油井周期产量不断下降。为解决油层污染严重导致的稠油区块低效开发的的实际,通过优化措施论证,加大实施"无害化"机械解堵办法,即利用强负压解堵技术,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污染,进而提高油层渗透率,最终达到增产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曙光油田处于开发的中后期,油层受作业等污染的较多及长期的开采油井近井地带堵塞严重,主要是作业过程中带来的外面机械杂质堵塞和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介绍了一种转向射流增能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以解除堵塞,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7.
油井堵塞问题一直制约着油井的正常生产,锦州采油厂从建厂以来一直使用机械解堵类技术对中低渗稀油油藏进行解堵,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恢复油井产能。经过多年现场试验,根据投入产出对比现场应用效果,优选和改进适合锦州采油厂的解堵技术,从而实现油层改造,解决油层污染,恢复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8.
河口油田渤南油区是一个开发近40年的老油田,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老区块油井产量逐年下降,调查发现部分区块存在开采盲区,且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近井地带的油层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老区油田的开发效果。径向钻孔技术是改造油层近井地带渗透率连通多个含油单体的有效措施,在渤南油区应用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增加了单井产油量。  相似文献   

9.
静35块是沈阳油田储量较大的高凝油砂岩区块,注水开发。初期注水井一般吸水能力较强,但压力上升很快,多数井在30~50天时间内压力普遍上升到15 MPa。由于注水后注水压力上升,注水困难,而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分析研究认为:高凝油注水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温度下降,析蜡导致了油层近井地带堵塞,从而降低了地层的渗流能力。尤其是沈84-安12块由于调驱过程中油井近井地带受污染较重,表皮系数较大,因此实施蒸汽吞吐,即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不仅可以提高地层温度,解除近井地带油层的蜡堵,而且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认为蒸汽吞吐是对高凝油较为适用、成熟且有效的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32-6油田渤中25-1区块沙河街组储层埋藏深,成岩程度高,与明化镇储层相比,孔隙度低,渗透能力较差,油井堵塞严重。本文采用新型环保油层清洗工艺,依靠“高效有机溶剂”,使用柱塞泵向油井的近井地带挤注高效有机溶剂,溶解、分散胶质沥青达到清洗近井地带,使油井恢复产量,通过秦皇岛32-6油田油井作业的效果表明,单井产量增产率超过20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低频水力振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振动波对油层作用机理和现场试验效果。介绍了技术应用范围,通过对油井动器处理油层,能够产生低频率、高振幅的水力振动波,复合化学处理剂处理油层后措施前后生产情况分析认为,使用低频水力振,可以解除油层近井地带的机械杂质堵塞和有机质污染,平均单井增产原油269.2t,投入产出比1∶7.3。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含水不断升高,导致油层近井地带和井筒结垢严重,直接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导致油井频繁检泵。如何经济、有效地减少结垢对油井的影响,成为广大高含水油田面对的问题。清防垢技术因具有很好的防垢效果和很高的投入产出比,近年在油田逐步得到推广,本文简要介绍了清防垢技术及在油房庄油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采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孤岛油田部分井存在近井地带堵塞、结蜡问题,开展了超声波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通过冲击振荡剥离及空化降粘作用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现场应用证明,该工艺施工简单,增油效果显著,便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油水井近井地带因作业施工造成孔隙喉道变窄或堵塞,致使地层渗透率下降,采取多次压裂、酸化等增产增注工艺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导致近井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多次伤害,为此应用大功率超声波解堵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地层时,不会再次对油层产生伤害,能有效输通孔隙喉道,在A油田油水井应用后,累计增油119t,累计增注1084m3,表明大功率超声波解堵技术能有效解除油层堵塞,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江浩  马敏 《中国化工贸易》2012,(12):111-111,129
腰英台油田是一个低孔、特低渗油田,早期油井大多通过限流射孔,压裂投产。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结垢,油层内部粘士质点的迁移、堆积、膨胀导致油层渗流条件变差,油井表现出长期低液量,注水井表现出注水注不进。为了改善腰英台油田开发效果,近年来在酸化等工艺在腰英台油田未能取得较好效果的条件下,通过精选油水井进行重复射孔技术试验,对目标产层进行重复射孔,综合评价其措施效果。为油田的下一步精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径向水平旋转钻孔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油层中钻出多个大于10 m的生产流道,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建立或恢复储层油气流通道,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从地质情况、工程设计、施工情况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径向水平旋转钻孔技术在雷97井的应用情况。在该井S4层位3 121.1~3 205.4 m井段,通过软轴旋转驱动微型钻头从开窗窗口钻进地层,在高压水力喷射下高速破岩,快速完成了13个孔眼的施工,单个孔眼的钻进长度在1 0~1 4 m,解除了近井污染,增大了泄油面积,试油效果显著。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梁喜梅  黎强 《辽宁化工》2012,41(6):569-57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层容易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差的情况,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岩石成分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定边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和堵塞,提高了油井产量.通过分析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堵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油井近井带高分子聚合物、铁硫化物及细菌堵塞.在合理选井的基础上,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熊六一 《清洗世界》2003,19(12):24-27
通过对江汉油田新沟嘴组油藏岩性特征及油层近井地带堵塞、井筒结垢特点的研究,揭示了其物质特性,结合新型井下清洗液除垢解堵的原理分析,经过现场对采油井、注水井的清洗,阐明了井下清洗不同于井下酸化的新技术,较好地采用新型井下清洗液解除了油层近井地带的堵塞、井筒结垢,采油井增油、注水井增注的效果十分明显,其应有的生产能力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油层被井下作业措施等堵塞,影响到稠油井的正常生产。稠油堵塞后,近井地带的渗透率降低,生产强度下降,必须采取解堵技术措施,及时解除油层的堵塞状态,恢复油井的正常生产,获得最佳的产液量,达到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1区自1990年以来,几乎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由于采油井之间油层动用差,油层压力高,近井地带油层动用好,压力低,根据油气运移理论,油井关井一段时间后,近井地带油层压力升高,地层能量得到恢复,因此采用了相关的配套技术提高区块采收率,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