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用泡沫剂作为调剖剂、空气作为驱油剂,克服了空气驱"气窜"的缺点,成本低、安全可靠。而且具有传统的低温氧化和流度控制作用,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严重、存在微裂缝的油藏。因此,注空气泡沫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可以进一步解决特低渗、低渗透油藏开采所面临的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2.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驱技术综合了凝胶和空气泡沫的双重优势,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地质储层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凝胶和泡沫的注入顺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凝胶注入量、泡沫液注入速度、空气注入速度和泡沫总注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水驱高含水后,优先注入凝胶段塞,再注入泡沫,调堵效果最好。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周冰灵 《化学工程师》2015,(2):23-25,35
空气泡沫驱是一种特别适合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它不仅具有一般注气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氧化反应产生的其它效果。但是如果注入空气中的氧与原油反应不充分,在原油中O2与甲烷气体的含量达到爆炸所需的有效浓度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因此,O2的含量是决定注空气泡沫工艺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空气氧化静态实验,模拟原油在不同温度下的低温氧化过程,研究原油与空气接触后的氧化速率、含氧量及原油组分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的因素,为现场注气安全性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宁创  张冠华  张丽伟 《广东化工》2013,40(1):49-50,8
甘谷驿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油井含水上升快、递减率大、采收率低等问题。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将结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特点,具有调剖和调驱双重功效,克服了空气驱气窜的缺点。文章探讨了空气泡沫复合驱在甘谷驿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并结合唐80井区两个井组的先导试验应用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研究了技术适应性。现场应用表明,空气泡沫复合驱具有明显提高产量、有效降低含水率特点,在低渗透油藏增产、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驱油机理,泡沫液配方,试验井组的优选及在胡状集油田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砂岩油藏进行空气泡沫驱油能达到增油降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深化认识高压注空气驱油机理,针对试验区块,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开展深入研究。轻质油藏注空气不同于稠油油藏,氧化反应区滞后于气驱前缘,高温氧化热力驱油对采收率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这部分贡献要在较高的注气量下才有所呈现,而较大注气速度容易造成气窜,使反应区难以稳定。初步的驱替实验表明,采用低注入速率的重力稳定驱替,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因此,这种厚层块状低渗油藏更适合于顶部注气的低温氧化重力稳定驱替。  相似文献   

7.
轻质油油藏注空气驱油不但具有注气作用,而且还具有氧气产生的其它效果。本文针对胜利渤南油田罗36块油样,采用大型填砂管模型,开展了90℃条件下注空气驱油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重点讨论了驱油过程中注入孔隙倍数、注入速率和倾角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空气-泡沫对储层的封堵作用,能大幅提高水驱效果;气驱突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受注气倾角的影响,最终影响驱油效率。通过以上驱油实验研究,为注空气驱油方案的设计、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开发方案优化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为油田先导试验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志军  周福 《当代化工》2016,(4):756-758,762
根据敖南油田M区块的开发特征,对比分析了各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优缺点,开展了M区块高含水期的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针对现场应用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缺乏参数定量值等问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对比方案进行预测,首次以增油量和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敖南油田M区块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敖南油田,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气液比起泡剂浓度注气速度≈起泡剂注入量。注入参数最优方案为气液比为3:1;起泡剂浓度为0.3%;注气速度为40 m~3/d;起泡剂注入量为0.5 PV。对敖南油田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低渗超低渗透油藏中,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具有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作用。但是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空气泡沫驱油系统会出现严重的腐蚀问题,尤其是高含氧驱油系统中的氧腐蚀问题,会大幅度缩短驱油系统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油田停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空气泡沫驱油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防腐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油的腐蚀因素及机理,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腐措施,以有效缓解驱油过程中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低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产量递减率增大,含水率上升,开采矛盾突出。通过分析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空气泡沫驱技术增产效果与注采工艺参数的关系;根据某油田现场生产数据,利用E X C E L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确定了增产效果与注采参数之间关系,回归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为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技术开发效果预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石亚琛  戈薇娜  孙超  李进 《当代化工》2016,(12):2852-2855
针对传统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驱油体系在中后期油田开采中采油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空气泡沫驱驱油技术。为验证高效泡沫驱的驱油效果,以延长油田1#地质条件为背景,探讨不同起泡剂浓度、矿化度下对空气泡沫驱的性能影响,从而筛选出空气泡沫驱的最优综合性能,通过驱替实验,对高效泡沫驱驱油机理进行观察。最后通过封堵能力评价验证了空气泡沫驱的性能与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沈161区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长期高压注水条件下未能取得很好的驱油效果,而注空气成本便宜,且低渗油藏空气驱有很多成功案例。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空气驱可行性。通过水、空气驱油实验,气驱采收率为65.56%,比水驱高13.5个百分点;细长管空气驱低温氧化实验研究和燃烧管高温氧化实验研究,确定空气驱安全时间是注入1.2 PV,实现高温氧化的点火温度应该在400℃以上,且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3.
港西油田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已24年,聚合物驱控制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1.9%,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经证实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重点介绍港西三区聚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实施方案优化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从而验证了聚驱后注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港西油田复杂断块"双高"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非均质油藏,制作了带含油饱和度监测能力和测压孔的人造环氧树脂胶结平面、纵向双重非均质模型,并在其上开展了凝胶调驱物理模拟实验。对整个调驱过程中的采收率、含水率、压力、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调驱剂在后续水驱阶段仍然能够增加注入压力、降低含水率;非均质程度较大的油藏,剩余油从纵向上看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从平面上看主要分布在远离注入井和主流线的两翼部位,但整个驱替过程之后仍有10%以上的残余油,可以采用提高洗油效率驱油方法继续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在新探明储量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是全球油气资源增产的主要来源,合理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中的油气资源,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气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结合了气体和泡沫的优点,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泡沫驱相对于其他驱油方式的优势,概述了泡沫驱油的驱油机理,简要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泡沫驱油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现状做了介绍。对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驱和泡沫驱是强化采油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前者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油-水微乳液提高增溶能力,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从而提高驱替效率和微观采收率;后者利用泡沫剂将气体稳定地分散在水相中,在油藏孔隙中形成泡沫,封堵优势通道和已驱替区域,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并提高宏观采收率。通过综述两个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阐明了其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提出的微乳液泡沫驱油技术,又称为低张力泡沫驱,其既可以保留两个独立技术的优势,又可以克服他们的缺点,最终同时提高微观和宏观采收率。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微乳液泡沫驱技术却面临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挑战。通过调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微乳液泡沫驱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研发思路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乳液驱和泡沫驱是强化采油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可以分别提高驱油过程的微观和宏观采收率.通过综述两个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阐明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引出结合两者优势的新型采油技术:微乳液泡沫驱,又称为低张力泡沫驱.虽然此新型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微观和宏观采收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挑战,如...  相似文献   

18.
The Yangsanmu oilfield of Dagang is a typical heavy oil reservoir. After the maximum primary production (waterflood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original oil is still retained in the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process to further raise the production scheme is inevitable. In this work, a novel in-situ CO2 foam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EOR technique in this oilfield was studied. A screening of gas producers, foam stabilizers and foaming agents was followed by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in-situ CO2 foam systems through static experiments. Core-flooding experiments and field application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echniqu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situ CO2 foam system can improve both the sweep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ies, due to the capacity of this system in reducing oil viscosity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respectively. The EOR performance of the in-situ CO2 foam system is better than the single-agent and even binary system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The filed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situ CO2 techniqu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oil production and control water cuts. These results are believed to be beneficial in making EOR strategies for similar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排放CO_2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同时为满足油藏高效开发的要求,介绍一种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分析其驱油机理,并总结目前国内外EOR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现状,指出目前我国EOR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