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善用  丁华 《中国医药》2008,3(2):113-1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μm的细支气管、肺泡、间质,与哮喘有许多共同点和内在联系,部分发展成为哮喘。有研究显示RSV能够促进机体Th2免疫反应,并有人认为RSV感染更容易发生在特应性体质婴幼儿。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90例患儿用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预防哮喘,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45-374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对预防哮喘的作用。方法分析1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100例。结果观察组显效58例、有效4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分别为28例、30例、6例、90.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2=9.86,P〈0.05)。观察组再次喘息发作率0.O%、哮喘发生率0.O%,对照组分别为6.3%、4.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0、4.81,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可预防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疗程为5~8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急性期给予布地奈德100μg雾化吸入,2次/d,2周后改为100μg,1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急性期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喘鸣及湿哕音消失时间;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儿哮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急性期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喘鸣及湿哕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治疗组哮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可以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治愈后哮喘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辅舒酮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辅舒酮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8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住院期间使用),出院后采用辅舒酮吸入3个月,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回访出院后3个月、1年后、2年后哮喘的患病率。结果:观察组45例患儿中,发生哮喘3例,占6.7%;对照组40例患儿中发生哮喘11例,占27.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急性期的症状,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关系十分密切,约25%~50%的毛支患儿在第1次毛支后不久即发展为哮喘。我们从1999年10月~2001年2月用转移因子对毛支患儿进行治疗,以期降低毛支后哮喘的患病率,疗效满意,由于某些原因失访5例,随访1年以上者30例,随访率85.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其主要致病原,婴儿在反复发生喘息,最终易演变为哮喘。本文研究者旨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早期干预哮喘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远波  丁圣刚  王亚亭  荣杰鑫 《安徽医药》2018,22(11):2195-2198
目的 综合探讨我国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网等,搜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月。收集有关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OR=6.84,95%CI:4.48~10.44)、特应性体质(OR=6.93,95%CI:4.56~0.52)、重症毛细支气管炎(OR=4.81,95%CI:2.89~8.02)、肥胖(OR=5.67,95%CI:2.96~10.86)、哮喘家族史(OR=14.45,95%CI:8.61~24.24)、下呼吸道感染(OR=12.66,95%CI:3.52~45.60)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4个月龄(OR=5.31,95%CI:2.75~10.2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性措施,鼓励母乳喂养时间至少4个月龄可以防治其发生,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将286例患儿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哮喘家族史、喂养方式、卡介苗接种、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接种卡介苗情况、使用免疫球蛋白情况、母乳喂养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显著因素(P<0.001)。结论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积极接种卡介苗、倡导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展演变而来.目前支气管哮喘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降低其发病率是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途径.我院儿科应用槐杞黄颗粒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77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出院时,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26例,男72例,女54例,平均年龄(0.98±0.61)岁;对照组151例,男83例,女68例,平均年龄(0.92±0.55)岁.  相似文献   

10.
杨志勇  张玉芹 《中国当代医药》2012,(4):183+185-183,185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喘憋状态的平喘效果及其副作用,对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两者之间关系及平喘的共同之处进行探讨。方法对248例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患儿在常规应用氨茶碱、激素、给氧、镇静剂及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后无缓解时,应用肾上腺素平喘治疗,0.1%的肾上腺素注射每次0.01mL/kg,如无明显缓解喘憋时,10~15min,重复使用1次。结果 248例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平喘治疗后,显效192例(77.42%),有效56例(22.58%),无一例无效者,无一例出现中枢兴奋、血压突升、心律失常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肾上腺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重症喘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 (budesonide,普米克令舒 )吸入疗法对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分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和不吸入普米克令舒雾化液后 2年哮喘的发病率。结果 吸入组患儿发病率 14 .0 % ,对照组发病率为 33.3%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后吸入普米克令舒可明显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非常重要,我们采用护理干预包括雾化吸入、胸背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引流、吸痰,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月 《黑龙江医药》2016,(4):632-634
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和预防是近几年来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婴幼儿时期患有毛细支气管炎可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故关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也随之增加。现从多方面对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BCG)或联用千扰素γ(IFN-γ)/维生素A(VitA)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44例,25例患儿给予单独BCG或合并IFN-γ/VitA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纯结核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产生IL-12、IL-18、IL-10、IL-4、IFN-γ的水平及膜表面蛋白质分子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1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mRNA的表达,并随访平均1年时间,临床观察喘息发作的情况。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千预后IL-12、IL-18、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千预前,LAG-3mRNA的表达增强,IL-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IL-10水平略下降。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千预前及毛细支气管炎对照组恢复期。BCG单用或联用IFN-γ/(VitA)组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合并IFN-γ/VitA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结论:BCG可促进毛细支气管炎患儿PPD皮试阳转、增强TH1细胞功能的作用,推测IL-10水平未显著降低可能与BCG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阻止其发展成哮喘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176例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3月,对比两组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率及IgE水平。结果干预组89例婴幼儿哮喘10例(11.23%),对照组87例婴幼儿哮喘27例(31.03%),干预组治疗后的IgE值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玉屏风颗粒在干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发展成婴幼儿哮喘有肯定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1.0 g·kg-1·d-1,ivd,连用2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哮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7.2%(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常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患儿常在上感后2~3d,出现持续性咳嗽及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发热,咳嗽也不一定很重,而突出的症状是喘、憋;重病患儿有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困难、鼻翼扇动、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喘憋如得不到控制可并发心衰、呼衰,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郭秀东  赵萍  严文康 《中国医药》2007,2(6):370-371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和吸入布地奈德对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身高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156例,其中对照组77例,予常规治疗;干预组7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IVIG 1.0g/(kg·d),连用2d,应用面罩筒式储物罐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连用一年,观察其3~5年后哮喘发病情况并测患儿1岁和5岁时身高.结果 干预组发生哮喘11例,占13.92%;常规治疗组发生哮喘33例,占42.86%,2组哮喘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1岁和5岁时身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IVIG和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能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哮喘的发生率,对患儿身高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毛支气管炎治疗的辅助效果。方法分别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及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行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在喘憋、咳嗽、哮鸣音、湿啰音和住院天数等方面均较对照显著缩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的辅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