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七巧在婚后漫长的几十年生活中,由于正常的性欲需求无法满足,使好感到极底压抑,而在精神上支撑好走过这艰难而又漫长的几十年的是黄金的诱惑以及对夫家二弟与自己儿子的不正常的情感。在生命本能欲求的缺失与冷冰冰的黄金填补物的一“压、、一“冲”之间,曹七巧最终走向变态,也使她彻底丧失了爱的能力;断送了妇儿的终身幸福,对儿子变态的“霸占”等。在与蘩漪的对比分析中还可发现:好缺失的是一些生物性的本能需要;自我主体性的迷失以及在平衡的日常生活中的极富心理含量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2.
英国十九世纪的女性文学是在世界上最独特的民主制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同时它又在女性视力所及的范 围,表达着英国十九世纪历史文化的特征:民主,自信和对社会秩序的遵守,体现了女性文学与英国文化的互文。  相似文献   

3.
胡乐容 《科技信息》2010,(16):144-144,147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女作家。奥斯汀通过对女性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女性意识。她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描写,给人以全新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欢。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早期和后期的主要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达西和奈特利形象的分析,探讨简·奥斯汀女性意识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张洁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众多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形象则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分析张洁小说对男性从褒扬到贬抑、从建构男性形象到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人物时的情感状态、审美指向,以及女性意识从自觉到高扬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回族叙事诗中蕴涵着丰富的回族女性形象,这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有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回族女性文化特征。从当下的观念审视回族封建时代的女性意识,将为理解回族女性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其未来指向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男导演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男性中心文化基础之上的,男性话语给这些女性形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限地反映了中国电影当中女性意识的崛起.电影<喜盈门>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了这种男性视阈之下女性意识的有限表达和艰难凸显,她们仍然是体现男性审美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陈染截止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认为陈染的小说带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并从自觉地思索女性生存困境,反省女性的生存、文化与写作状态,最终获取女性自救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从其创作观分析作为女性的自觉写作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余铮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7-177
茅盾在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以静女士、方太太等为代表的具有传统美质的女性形象。他在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对女性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对女性的爱怜,对她们的命运的关心,希望为她们找到一条适合的生存之路;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念在他心底的深深积淀,使他无法跨越这历史因袭的巨大障碍。因此,他在作品中不时的陷入矛盾的境地,一面去凭借现代意识去消解一些男权观念,一面又显示了他的传统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文学创作的方向,体现着女性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眼于现代女性意识的自觉,话语的自觉以及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对《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和《上海宝贝》中的倪可两类女性在都市中各自的成长进行分析,并对何为真正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从跨学科角度对文学小说人物心理进行探讨。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女主人公思嘉的女性意识萌芽的成因及其对女性意识困惑的根源进行解析。从而得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自我意识成长受到阻碍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以轻松的笔调呈现出大都市背景下年轻女性的孤独与成长。小说中女性独特的孤独心理和自我成长体现了作者特有的女性意识,即作为女性对自我的发现和认知。这一女性意识隐藏在对日常生活的平淡叙述中,但始终牵引着故事的发展,成为小说吸引和感染读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回族女性在伊斯兰文化中往往被搁置在男性附庸的位置。也由于回族首先是个隐忍而沉默的民族,更为缄默且坚强的回族女性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历来得不到太多的重视。在新疆新时期以来涉及到女性话语的小说对回族的民族性格特殊性的挖掘引发了读者对回族文学创作中女性话语深深的思考,对这一边缘群体的关注给予了文学史研究新的意义和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的作品大多以弱势女性为主人公,通过描写女性在恶劣境况下的举动与超乎寻常的自我意识来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在发表于1996年的长篇小说《扶桑》中,严歌苓塑造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独特女性——扶桑。作者通过扶桑来彰显传统中国女性的特质,并以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来观照女性命运,展现了自身对女性生命价值和主体意识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她试图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形象去颠覆甚至粉碎男权神话。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小说文本的分析,论述池莉这一时期作品中主要反映在两性角色的置换与激烈的对抗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十九世纪末期女权先驱凯特.肖班在她的代表作《觉醒》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埃德娜从性欲觉醒到精神觉醒,再到不惜放弃生命捍卫其女性意识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置身于男权社会重围中的扭曲与无奈,深刻洞察其深陷于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社会强加的家庭责任的身心俱疲的两难处境,展现了彼时美国妇女日益觉醒、渴望实现性别平等的历史生活画面,并将对男权文化制度的批判置于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18.
林道静和繁漪是中西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产儿,不同的文化传承导致她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观念,也造就了她们悲喜剧的命运。比较她们的命运际遇,进而阐释文化运动对人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先进性、同向性和互补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香港小说家西西的作品已在香港文学中日益被经典化,其小说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建构与丰富渊博的知识性叙述,既是西西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又是西西在众多香港小说家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西小说是香港的一个新的文学时代最明显的标志,体现了香港文学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