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从“法制”所包含的内容可知,立法乃是法制之始.我国的民族立法凝聚了56个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它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中国民族立法概览新中国民族立法的起步与共和国的诞生几乎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立法的开始.其后40年里,我国的民族立法走过了一条坦途与坎坷交替的道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这是民族立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党和国家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给予了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 法律维护统一与共同发展:一以贯之的原则——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述评艾玛《中国西世藏》2001:5浅析毛泽东统战理论在西藏和平解放历史时的实践汪德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4试论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性及其保障 李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5美国干涉与所谓“西藏问题” 李峻《南京社会科学》2001:8保留一支长期稳定的进藏干部队伍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组织保证 易巧秋《西藏发展论坛))2001:4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热烈欢呼中央 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西藏日报》2001-07-06①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党的一贯主张,早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写道:“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放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以后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此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毫无例外地适用于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问: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 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不懈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早在第七次代表大会之后,根据我国历史的情况、各民族的关系和各民族的分布状况,就确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而且把这项政策先后载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从194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来,到今天,我国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五月二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万大山探珍奇》的通讯,开头一句写道:“我们随综合考察队来到广西省十万大山区。”读后感到一惊。广西过去曾是一个“省”,但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一九五八年春天,这里的壮族人民享受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早已为中外人士所熟悉。然而,《解放日报》——上海市的大报、对国内外有影响的宣传单位,却仍沿用  相似文献   

6.
覃祥官农村合作医疗之父 “赤脚医生”覃祥官,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让农民看得起病.他像愚公,锲而不舍,农村合作医疗的燎原之火,温暖9亿中国农民. 40多年前,覃祥官在长阳乐园公社创办中国农村合作医疗首个试点,长阳成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毛泽东三次接见,《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登临世界卫生组织论坛,覃祥官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而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阳模式”再度得到中南海点赞.  相似文献   

7.
一 我省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以其历史发展为线索,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七年,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韵正确贯彻和认真推行时期,即少数民族称之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发表为背景,全省最初建立了八个民族区,即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8.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6,7(2):74-84,123-126
选择学术反思的“小角度”,简明回顾、辨析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2005-2014)研究成果的内在学术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四部学术专著《中国花灯论文选》、《秀山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与思考》、《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调查》、《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意识、理论依据、逻辑理路等方面展开阐释.作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核心学术问题,就是基于文化经济视域,秀山花灯本体“灯体艺用”与“艺体灯用”对立观念整合的学理阐释、秀山花灯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与市场利用具体路径的探讨.应该高度重视,秀山花灯作为中国花灯本体研究的“这一个”案例,及其成为国家级“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田野调查点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原主席马思忠同志所著《七十自述》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刊选载了书中附录的《海固起义中的马喜春一家》、《为革命作证为改革作证———〈七十自述〉读后》两篇文章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三月的法国巴黎,“浪漫之都”春意盎然。在“巴黎东方中心”的橱窗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你所不知道的福州——茉莉花茶》主题宣传片仿佛也自带芬芳,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宣传片中的茶文化与“福”文化,呼应着巴黎街头身穿华服的中国姑娘,让人仿佛闻到了来自“中国春天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宋涛 《民族论坛》2002,(9):62-63
<正>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在将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立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也创立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在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引下,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1938年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抗日战争问题时明确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日  相似文献   

12.
北平。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期间,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非同寻常。因为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政协会上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6章第50条、51条、52条、53条原则规定了新中国内部各民族的地位和民族关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筹备成立民  相似文献   

13.
<正> 艺术美源于生活美,而又高于生活美。艺术美的创造,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个“源”——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但也不能忽视对“流”——过去的文艺作品的借鉴。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中唯物主义创作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民族团结论毛泽东对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作过精辟的阐述。在理论层面上,他首先把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放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民族关系中既有不平等、不和睦以及压迫、掠夺和战争的一面,又有追求平等、安定以及经济文化往来,相互依存、反对共同敌人,甚至相互同化的一面。两方面相比,哪一个方面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呢?毛泽东根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相互影响也很多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  相似文献   

15.
顾定国(G.E Gul出n)教授是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1994年)是在运用大量第一手访谈材料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写就的。这是近年海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人类学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学术机构史”。我们知道,英语是强势语言,所以尽管不乏中文撰写的中国人类学史的著作,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却不能与顾定国这样的作品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中流传的毛泽东肖像中,有一张戴红五星八角军帽的照片,是美国记者斯诺给照的,这顶帽子又是斯诺“戴”在毛泽东头上的。他自称这是所拍的众多照片中最好的一张,当年11月14日首次在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登载时,立时引起轰动,飞速传遍了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今天,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已经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中国无史诗论”(黑格尔语)得以彻底纠正。藏族,蒙古族《格萨尔王传》已经跃上了国际学术论坛,引起各国藏学,蒙古学家的广泛重视。特别是1983年以来,《格萨尔》的抢救工作连续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的重点项目后,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它的多种文艺改编形式,诸如歌舞剧、京剧、藏戏、电视剧等的相继问世,令国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对这部英雄史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的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承认。格萨尔学作为藏学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在格萨尔的故乡——中国形成。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一部劳动人民创作的史诗得到如此的重视和赞誉,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只有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才能成为可能。这是在旧中国、旧西藏所不可想象的。 目前,如果说人们对于史诗的价值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的话,那么,对于参与创作并直接传承了这部史诗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历史功绩和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却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轻视民间作品及其创造者的传统观念的存在。虽然人们承认民间艺人对史诗的贡献和创造,但是,若将他们与作家相提并论,又总觉得难于接受,似乎,仍然  相似文献   

19.
神话学二题     
扶桑(扶木)释扶桑是神话中的名树,见于《楚辞·九歌·东君》、《山海经·海外东经》、《淮南子·天文训》等;又叫扶木,见于《吕氏春秋·为欲》、《山海经·大荒东经》、《淮南子·墬形训》等.扶桑是怎么样的桑树,就看“扶”字什么意思.与“扶”古音相近的词“丰”、“般”、“(魇)”、“丕”、“溥”,都可表示大义:《方言》、《玉篇》“丰,大也”;《方言》“般,大也”;《尔雅》、《方言》“(魇),大也”;《说文》“丕,大也”;《说文》“溥,大也”.这些词意义相同且古音互近,必从同一个词分化而来.“扶桑”的“扶”若与这些词的任意一个相通而也表示大义,均无不可.证据表明,“扶”与“溥”通.  相似文献   

20.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22,(6):15-29+138-139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起点,也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探索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持续译介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助力。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不仅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界定,而且通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定位中华民族国家的完整论述并进而指导了“西工委”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划。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得以初步成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建设由此也得以付诸实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发表后先后经过3次重大的修改,而毛泽东关于“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的论述在1940年提出,至1952年公开刊布,但至今仍关注不够。基于相关历史文献,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