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石油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干酪根、沥青的Pb、Sr、Nd同位素分析资料,回答了地质学家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①石油是由舒什么生成的;②石油是如何生成的;③石油是地何时生成的;④石油是何时运移的。根据Pb、Sr、Nd同位素所揭示的信息指出,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石油虽然是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生成的,生油模式、生油年龄和运移年龄也不相同,但都是由费托合成反应无机生成的。作者指出,地救化学急变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十  相似文献   

2.
油气是可以再生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世界一些地区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实际探明的地质储量超过计算的油气资源量、累计产油量超过可采储量、在开发过程中油气有新组分增加等现象,认为一些油气田有新生油气源补给,石油和天然气是可以再生的。根据加利福尼亚Guaymas盆地南海槽热液石油的^14C同位素年龄以及占δ^13C值,认为该类热液石油是近代生成的,其可能的生成模式是高温热液流体对沉积有机质的作用加速了石油的生成,深部地幔流体上升到中地壳,通过费-托反应合成石油。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森林大火事件以及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可能无不与深部地壳无机气体物质源及不断供给有关。石油、天然气的再生表明它们可以通过无机反应生成。表1参39  相似文献   

3.
石油和水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三个要素。离开它们人类便无法生活。仔细一琢磨.其实世上万物也都离不开这三要素。石油也如是,根据比较传统的石油有机生成说;石油是由生物体、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历经沧桑形成的。生物体、有机物是靠太阳能生长的。究其源,石油只不过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和第一要素太阳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三次采油 根据石油生成原理石油是动物和植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石油与天然气存在于地下沉积岩层中,形成贮油岩层。  相似文献   

5.
二陆相生油与海相生油有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只有从石油生成机理中去寻求答案。石油是从哪里和怎样来的,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石油地质学家、有机地球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的关注和探索。从1763年俄国的M·B·罗蒙诺索夫提出“石油是煤和泥炭在地下经过高温蒸馏而成的”以来,对于石油的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经过了一段漫长的争论过程。  相似文献   

6.
石油生成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详细地讨论了石油有机生成说的发展,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在沉积盆地中以及石油中的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携带着有关石油原始古生物成分的信息,是石油有机成因说的重要证据;在介绍了热液石油的观点后指出,这种热液石油与任何一种岩石和任何一期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由细菌有机质聚集而造成的甲烷生成作用有关;在评说了无机生油观点后指出,以费托反应生成烃类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自然界中未必能满足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认为,地球上烃类生成过程与生命起源过程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用于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阻垢剂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中,油品需要加热、冷却、裂解、分离制取各种石油化工产品。这些工艺过程,流体流经的设备如预热、换热器、加热炉、分离装置和配管等均附着生成污垢。尤其在工艺过程中流体溶有氧时垢阻更加严重。随着世界石油藏量降低,重质原油的开采和加工将...  相似文献   

8.
赵幼航 《石油学报》1983,4(2):94-94
天然气生成与石油生成有着不同之处,石油生成要受有机质的种类和地质条件的限制.而天然气生成在达些方面要宽阔得多.天然气生成总的特点是:“只要温度、深度和时间配合适宜.加上有利的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任何有机质都可以生成天然气,并形成气藏”.有机地球化学的三个阶段都可以生成天然气.在成岩作用阶段中主要生成生物成因气.以甲烷为主;在退化作用阶段中天然气主要自干酪根演化成油气的生油过程,除了生成甲烷外还生成大量乙烷以上的气态烃.干酪根的类型不同,在演化生油过程中的产物不同.Ⅰ型和Ⅱ型干酪根可以生成石油窗以上和以下的天然气.Ⅲ型干酪根主要生成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工艺过程中。总有少量丙烯醛、乙醛等副产物生成。为了在最终产品中达到规定醛含量,需采用一定方法脱醛。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厂的全解吸法生产丙烯腈是1964年从西德引进的“OSW”工艺。是通过丙烯醛和氢氰酸催化加成反应,生成高沸点氰醇,然后再脱氰醇,达到脱醛目的。经长期操作实践表  相似文献   

10.
石油渣油空气氧化和氮气热缩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通过在220℃空气氧化300-720min和在310℃氮气热缩聚130-370min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相近软化点的石油沥青。通过NMR、FT-IR、元素分析、软化点测定、偏光光学分析、热重和族组成分析等进行原料与石油沥青的化学结构分析。在1.6MPa、480℃下将石油沥青进行焦化,考察了焦产率和光学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气氧化和氮气热缩聚可提高石油沥青的软化点、焦产率和正庚烷不溶物含量。与氮气热缩聚沥青相比,相近软化点的空气氧化沥青具有较高的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空气氧化石油渣油在提高焦产率方面更有效。空气氧化和氮气热缩聚方法得到的沥青成焦后均生成各向异性广域光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再论石油生成和运移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生成、运移、成藏的时间是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地球化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有必要对当前流行的油气成藏年代学中的7种方法逐一进行评述;对张景廉等自1993年提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以来的十年间的研究进展也进行回顾讨论.指出,当前宜开展油气地质学中的Pb、Sr、Nd同位素研究,大力发展油气成藏年代学.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炼油厂石油碱渣中含有大量的残余碱、硫化物、酚类和环烷酸等,采用CO2中和法处理石油碱渣,考察了中和条件对石油碱渣中硫化物去除率、酚去除率和COD变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CO2中和法处理石油碱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95℃,时间150min,CO2体积分数80%。以CuO作为除硫沉淀剂,对石油碱渣的除硫效果明显,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石油氧化产物中羟值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种测定石油氧化物中羟值的简便方法--乙酰化法.该方法利用乙酰化试剂酯化石油氧化产物中的羟基,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酯化和水解过程中生成的乙酸,通过样品和空白样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之差来求得羟值.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常规方法无法测量的复杂混合物中羟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论述石油企业电力发展传统规划方法和IRP综合资源(电力)规划方法。对按综合单耗进行负荷预测、按企业电力弹性系数法进行负荷预测、综合计算法3种电力负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适合石油企业电网规划的负荷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方法简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经济地采出的石油和天然气量。国际上现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另一是经济可采储量价值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为净现值法和经济极限值法,主要参数为原油价格、可变成本投资及相关税率等;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操作成本和折现率等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由未使用过的或使用过的植物油(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与动物脂肪,通过各种化学过程生产.最常见的是反酯化法。由三甘油酯(所有天然油和脂肪的主要成分)生成甲酯、乙酯或较高级的醇酯。三甘油酯与醇类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脂肪酸酯,脂肪酸酯的物化性质与石油基柴油相似。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由来使用过的或使用过的植物油(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与动物脂肪,通过各种化学过程生产,最常见的是反酯化法。由三甘油酯(所有天然油和脂肪的主要成分)生成甲酯、乙酯或较高级的醇酯,三甘油酯与醇类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脂肪酸酯,脂肪酸酯的物化性质与石油基柴油相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家主要靠行政手段调整石油工业。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家开始引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整石油工业的立法和产业政策。已建立部分调整石油工业的法律制度和产业政策,形成专业法、相关法和产业政策交叉调整的格局。作者应本刊之邀,特就我国《石油法》立法问题撰写了此文,包括:现行立法和政策评估、制定《石油法》的必要性、《石油法》基本制度和体系框架,将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19.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生油评价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4个样品的生物标记物资料、稳定碳同位素资料和其他资料,作者得出结论:广西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储层和始新统那该组储层所储集的石油,都是那读组生油岩生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亚洲大陆边缘地区(日本、朝鲜、台湾、华南和中南半岛),散布有早第三纪(古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的含煤地层。在有些地区有生成石油的可能。煤层的性质、煤化作用和石油成熟方式反映了盆地的地质位置及盆地的沉降速度和抬升速度,覆盖层的厚度、古地热条件等。因此,大陆边缘环境下形成的矿物燃料和伴生的岩石与起源于大陆台地的那些矿物燃料和伴生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