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权  马宏霞 《山西建筑》2007,33(36):43-44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从生态化场地设计,优化场地规划,构建合理的植物组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改善场地的声环境、热环境、风环境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基于生态理念的设计方法,以使场地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博物馆设计以“洞庭鱼龙,江豚清涟”为主题,以融入当地湿地环境,亲近洞庭生态资源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期塑造“洞庭天下水,鱼龙天下馆”之梦想。总体布局遵循“虚实相生,内外一体”的思想 ;建筑造型寓意“江豚清涟”,以形表意,融于自然;设计整合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空间,采取适宜技术手段,生态绿色,融入自然。建成后将成为洞庭湖中似鱼似岛、似帆似山的地景式生态湿地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生态设计是近几年才在中国被关注的话题,当越来越多的项目以“生态”命名时,人们也很快发现并不是只要有小桥,流水,环境就“生态”了,由于不假思索地使用水景,许多项目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资源消耗大。建造与维护成本高,环境效果达不到预期值等诸多问题,而在景观设计中,水体往往又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因此,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将水环境的质量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列入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园林城市为宗旨,以特有的地域优势环境为依托,构建了绿量适宜、结构最优,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绿地系统,建成了体现“长白山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宜居”的特色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健康,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的住区,生态住宅的建设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6.
仁皇山新区城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柏华 《规划师》2000,16(6):40-42
作者通过对仁皇山新区城市设计方案的介绍,力求反映城市设计注重生态、环境、地方特色和现代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物质能量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城市设计过程,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土地使用的设计,来影响和调节物质与能量流的生产、运输、分配,消费的过程: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和“能量物质流分析M/EFA”两个环境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工环境中能量物质流“综合利用效率”对生态城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设计构思 1.一个体现所在城市环境特色的建筑 “三湘四水”代指湖南.体现出地域环境特色:“山水洲城”则是长沙市的别称.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长沙作为国家生态城市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建筑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发展至今天,有其必然的因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代人们朴素的自然生态环境现——“原生态”思想,在此基础上总结利用“原生态”思想来指导现代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晓梅  何小坚 《规划师》2003,19(10):90-91
佛山市绿景二区详细规划设计以环境、景观、人的和谐为原则组织空间,以人的舒适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平台式住宅组群的布置形式,住宅设计与环境一体化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设小康型生态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出富有人情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绿色环绕,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态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居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发展至今,有其必然的因素,其中蕴含着古代人们朴素的自然生态环境观——“原生态”思想,在此基础上总结利用“原生态”思想来指导现代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谈太原市旧区改造中的居住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建业 《山西建筑》2005,31(16):48-49
从太原市有关居住小区环境的史料入手,介绍了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设生态居住小区为目标,创造出富有人情味、布局合理,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态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小型住宅区开发建设看景观规划设计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景观”、“生态”等名词已成为规划建筑界的惯常用语。但在实际开发运作中,开发商却往往踯躇于景观环境方面的投资。事实上,经济与环境的冲突并非难解难分──通过对景观环境的巧妙利用和再创造可产生独特的价值。本文介绍的两例美国小型住宅区开发,正是基于对现状环境的充分调查分析和景观建筑师的指导性工作,在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住区景观环境的同时,又为住区开发行动带来有形和无形价值。而对于规划设计者,“生态住区”和“景观设计”也绝非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4.
规划设计贯穿环保生态的概念,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营造出多层次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校园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淹水区边坡的生态型护坡技法及其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植生袋状垫(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的最新生态型护坡技法来对淹水区坡面进行设计、护坡,不仅可以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而且能起到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的功能。针对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总课题第三分项中的生态堤淹水区坡面.采用三种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法进行了现场实施,同时对生态护坡技法中的生态混凝土的耐久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能够谋求和保证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并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冉磊  周正楠 《规划师》2008,24(9):59-61
保定市冯庄村改造规划以“生态、健康、舒适、文化”为目标,综合应用“水、绿、风、光”的生态策略,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化景观的精心配置、场地风环境的控制、日照环境和朝向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并重,为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何昉  千茜 《中国园林》2003,19(6):14-16,21
在新型经济时代,尤其是“非典”猖獗袭来之际,住区环境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住区绿色环境设计的生态效应、生物多样性与实用功能效应,贯彻“价廉物美“的设计思路,使居者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精神文化的,属于居住者自己的人与自然融洽的健康住区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的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环境设计还必须“以人为本”。不能忽略对人的精神需求的研究,更不能盲目跟从甚至抄袭。谨慎对待现在流行的“欧陆风”。“地中海”式等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探索和实践机会。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正生态城市范式.提倡“人、城、自然”三共存。我们将对空间环境的人主义建构的探索目标与正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联系起来.把“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集合为一个整体性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季文媚 《住宅科技》2007,27(3):36-39
随着全球“生态学”热潮的兴起,现代居住建筑开始强调生态设计:文章以研究“生态”与“生态住宅”概念为出发点,对皖南民居建筑的选址、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以及构造处理一一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民居设计的生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