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4例,经过给予抗病毒药及其它药物对症治疗,加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引起,而且有部分患儿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39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近年国内文献检索到的24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利巴韦林药物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张秀贞 《中外医疗》2011,30(31):168-168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63例,经过给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抗病毒药及其它药物对症治疗,加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入选的300例患儿中,有172例患儿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为57.33%,使用方法多为注射用药,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不合理联用、用药频繁等,使得对患儿的临床用药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结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多,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增加了患儿的用药风险。为了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安全,需要加强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28-12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依照病情采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儿的退热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表面体温下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不良反应严重,糖皮质激素延长了患儿的病程且使并发症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发热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将2011-201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儿科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几率过高,口服药物的使用率较低,没有在用药前为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度试验,存在较多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结论:在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时,需依据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菌学检查的结果,确保患儿用药的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快速改善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不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1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来我院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6.9%,联合使用率为32.8%;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判断36.4%患儿可不必使用抗生素,42.9%患儿不需要联合用药.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9.
高丹 《中外医疗》2014,(31):100-101
目的探析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喜炎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正确护理患儿的方法。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给予喜炎平治疗,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对照组73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同样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结果通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护理,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97%,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及咳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在临床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最好,在使用喜炎平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的疾病治疗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计4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份门急诊儿科处方2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225例,使用率为86.5%,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当前本院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面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提升治疗效果、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门诊2018年1至3月随机选取的10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对应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菌药物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结果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主要应用的药物是中成药和西药,应用的抗菌药物占65%,其中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结论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主要是以静脉注射为主,经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用药频繁、联合用药不正确等,所以临床对此一定要加强重视,不断规范抗菌药物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做到合理用药,确保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轻重不一,易引起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多为综合治疗.喜炎平为中药抗病毒药物,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艾朋 《当代医学》2014,(19):134-135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2例,随机均分为2组(n=141)。分别给予炎琥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及时测量体温,反复观察。结果患儿反复多次发热,起病初期仅有发热,无其他特殊症状体征,故初诊时也多只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诊于多家医院,由于医院之间资源共享存在断裂,所以都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治疗,也有可能因为接诊医生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认识不足。通过实验室检查,证实CMV Ig M(+),本例患儿属感染较轻,未引起上呼吸道以外的感染,但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CMV还可以引起视网膜炎,胃肠道疾病,肺炎,肝炎等疾病。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对于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性好。采用大剂量多疗程治疗较小剂量单疗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3例给予西咪替丁静脉注射联合使用口腔炎喷剂外喷口腔治疗;对照组143例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治疗。两组均不使用抗生素,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鼓励患儿多饮清水、使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咳嗽咳痰患儿酌情给予镇咳化痰类药物等。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有效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口腔炎喷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确切、方便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特点,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引发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感冒速效片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普通感冒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急性咽炎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治疗方式,4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结论:相比较西医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要注重中医治疗方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野菊花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野菊花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野菊花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退热及治愈时间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野菊花注射液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咽痛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较常规组消失快,所需治愈时间短。结论野菊花注射液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给药能有效抗炎抗病毒,迅速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属于儿科常见病,是指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好转后遗留的咳嗽迁延不愈,其发生多与气道炎症有关,常伴有鼻塞、咽痛、咳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抗过敏、抗感染、抗组胺、中枢性镇咳及激素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本病,虽有一定成效,但长期疗效不确切且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不利于改善预后。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