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混凝土徐变计算的有效模量法的基础上,利用徐变系数和老化系数的拟舍曲线数学表达式,提出了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徐变的计算机算法.该算法比传统的查表法有更高的精确度,而且能够快速地解决一般结构中混凝土徐变问题的计算,能方便地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迭层板等效模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估计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的徐变及其对轴压柱长期性能的影响,对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的徐变计算模型进行了试验与理论分析.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的长期力学性能,利用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建立了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一年后的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的极限承载力高于没有施加荷载的试件,所建立的徐变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的徐变试验结果;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管约束下的自应力核心混凝土长期变形很小,但是引起的应力重分布不容忽视;含钢率对钢管自应力混凝土轴压柱长期变形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目前复合材料迭层板等效模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等效模量的方法——应变能法;并分析了目前仍沿用的以往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徐变计算理论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发桥梁分析软件时,为了使徐变计算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已有关于徐变计算理论的文献分析,推导并组织了徐变系数、徐变增量法递推公式以及徐变等效节点荷载列阵等相关计算公式,并采用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编制了适合各类杆系结构各种施工情况的徐变分析程序,计算内容包括徐变系数、徐变变形及徐变次内力,最后通过一个变截面固端梁的算例,采用本程序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计算思路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探讨了低温条件下纤维沥青混凝土等效劲度模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ho Y.H和Weng G.J.在Eshelby-Mori-Tahaka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公式,计算了具有不同纤维质量分数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等效劲度模量,对计算结果与劈裂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从温度、纤维掺量和纤维性状三个方面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误差也逐渐增大,而纤维本身的性能对结果误差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由于温度的影响需要对等效模量公式进行温度修正.  相似文献   

7.
预测非贯通节理裂隙岩体等效模量的有效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预测非贯通节理裂隙岩体等效模量的有效场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其他一些细观力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指出,有效场方法具有计算简便,规范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将其引入到岩体力学领域中计算含多组非贯通节理裂隙的岩体的等效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型商业软件ANSYS提供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和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通过修改ANSYS提供的USERMAT.F源程序,将混凝土徐变模型和本构方程引入ANSYS.在USERMAT.F中通过高斯积分直接生成温度徐变荷载,实现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分析,克服了传统通过调用温度徐变荷载文件而计算效率较低的缺陷.研究表明:自定义编写开发的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计算模块,可高效求解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热作用及天然冷却下产生的温度场及温度徐变应力场,并得到温度及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ANSYS的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揭示混凝土早期应力变化规律具有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仿真计算中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等效模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理论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中,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材料有限元计算的新方法.在Y.H.Zhao和G.J.Weng[1,2]所建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公式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修正确定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平均等效模量的简化公式 应用等效模量使有限元分析建模简单、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大体积和复杂结构的仿真分析 为钢筋混凝土这种被普遍认为难以进行高精度仿真的结构材料的分析计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含脱层缺陷复合材料层板等效模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层板在加工、运输、装配和使用中,经常出现脱层缺陷/损伤,研究其本构关系,对保证航天器构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脱层的出现使层板有效模量降低,承载时层析中的应力、位移将重新分布,为此用铺层有限元法研究层板模量的变化;用模量极低,厚度极薄一层材料模拟脱层,发现含脱层得合材料薄板除G12略有减小外,其他模量基本不变,用能量法计算含脱层复合材料厚板模量G13、G23均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所强调的方法“算出一方板在不同层处,含不同大小脱层的等效模量变化,对于具体的层板,哪个益有脱层,就把哪个部位材料的模量折减法”,具有普遍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变化力作用下有效变形模量和收缩徐变微差概念计算未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时随变形,从而为长期作用下的非弹性时效问题化为弹性问题处理开辟了道路。通过例题计算比较,本文所取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用有限元法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徐变分析时,必须应用徐变应变增量方程。采用积分中值定理从理论上更深入地探讨徐变应变增量方程的几种表达式,指出了现有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正确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结构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在计算方法上需要保证足够的准确性。基于现有的3层球壳解析模型,将骨料、界面过渡区和薄层砂浆组成的整体先行处理为等效夹杂体,并根据解析模型获得相应的弹性模量,随后将混凝土视为由此等效而来的夹杂体与基体砂浆组成的二相复合材料。在固定背景网格体系中,采用无附加自由度的扩展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级配和骨料含量的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当混凝土的骨料分布发生变化时,无附加自由度的扩展有限元方法能够在程序设计上避免整体刚度矩阵的维度变化问题。此外,为了能在获得不同的骨料分布的同时获得较高的骨料含量,混凝土的级配采用固定的粒径分布形式。结果表明:骨料含量同为47.12%的3种级配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基本相同,说明级配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可以忽略;解析解可较准确地预测稀疏骨料分布情况下的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但骨料增加后其预测值出现较大偏差;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硬骨料含量的增加线性增大,随软骨料含量的增加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的截面各组成部分 ,存在内力重分布的现象 ,即构件后浇部分混凝土的重量先作为一种荷载作用在已建成构件上 ,然后再与预制或现浇部分形成组合截面 ,钢管混凝土构件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构件 [2 ] 。为了反映实际桥梁结构的施工过程 ,必须采用一种能够真实描述结构及构件截面形成过程的计算方法 ,以确保整个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安全可靠。在结构分析中 ,把由不同时间或不同材料形成的构件截面各部分描述成不同的层 ,构件的截面几何特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3 ] :抗压刚度 :EA =∑ni=1Ei Ai ,(1)组合截面形心位置 :y =∑…  相似文献   

15.
对混凝土的干燥徐变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干燥徐变主要由2个原因造成:微裂缝的闭合和应力导致的附加收缩。在毛细孔压力理论和微裂缝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常应力状态下的干燥徐变理论模型,通过递归算法,将该理论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程序相结合,推导得可计算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徐变而无需记录应力历史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和Bazant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上常用的混凝土徐变度是考虑了施加荷载时混凝土龄期的粘弹性模犁,在较大的变温荷载作用下计算的温度应力往往过大,与实际不符.将常用的混凝土弹性徐变模型推广为弹塑性徐变模型,建议在弹性徐变模型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混凝土强度参数及粘滞系数随龄期增长的Bingham元件来考虑混凝土的塑性流变,推导了弹塑性徐变温度应力仿真分析的隐式和显式算法公式,并研制了相关的程序.工程实例仿真分析表明,作者建议的考虑混凝土龄期的弹塑性徐变模型是可行的,其计算的温度应力较弹性徐变模型的计算值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对自密实混凝土试件进行为期120d持续加载徐变试验,分别将其中一组试件进行密封处理,同期进行收缩对比试验,由此可测得自密实混凝土干燥徐变度、基本徐变度、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发展曲线:在短期收缩徐变变形数据分析基础上采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对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徐变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运用于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预测,可以给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弹性模量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同龄期的C15混凝土,在准确测试其静力弹性模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恒幅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分析了静力弹性模量的离散性对混凝土的循环应变、应变-寿命曲线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场测试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值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其在计算钢筋混凝土的变形、裂缝扩展、温度应力以及估算预应力损失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指标。采用传统的静力载荷试验的方法测试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存在着费事、费时、代表性不强和难以全面检测等缺点,我们利用现场无损检测的方法测试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