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广东地区76家基层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 1 949 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其分泌物,用PCR方法检测NG,CT,UU-DNA.结果 262例男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3%,23.28%,10.69%;1 687 例女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9%,17.90%,17.19%.男性CT感染率23.28%明显高于女性17.90%(P<0.05),女性UU感染率17.19%高于男性10.69%(P<0.05),男、女性NG阳性率分别为7.63%和9.19%差异无显著性(P>0.05).NG+CT混合感染率为3.27%,NG+UU混合感染率为2.34%,CT+UU混合感染率为8.88%,NG+CT+UU混合感染率为0.93%.1999~2001年3种性病感染率分别为26.11%,43.81%和51.52%.结论广东地区NG,CT,UU 3种性病的流行较为严重,总感染率高达43.92%,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00例(男60,女40)性乱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及解脲支原体(Uu)4种病原体基因检测。结果:58%至少有1种病原体感染。4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9.5%。各病原体检出率依次HPV-DNA30%;Uu-DNA22%;CT-DNA17%;NG-DNA9%。29.31%有混合感染,各病原体混合感染率NG77.77%;CT64.7%;Uu45.45%;HPV40%。结果提示:淋病在性病中的构成比明显下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似不一定均以CT感染最多见,对性高危人群做多项STD病原体检查,对STD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刘红伟  林金端 《中外医疗》2013,32(13):121-121,123
目的分析清远地区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采用培养法,对1153名门诊患者进行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153名检查者中,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率为UU(43%)>CT(10%)>NG(2%)>Mh(1%)。各种病原体男女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CT的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Uu,Mh的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清远市区人群生殖道STD病原体检出率较高,UU感染率最高,CT次之,NG,Mh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4种性病病原体感染16450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性病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江西省12家市级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64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留取的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T-DNA、UU-DNA、NG-DNA、HPV-DNA。结果:标本中CT、UU、NG、HPV 12733例男性阳性率分别为16.4%、9.1%、7.1%、6.5%,3717例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2.0%、21.1%、10.5%、2.1%;CT UU混合阳性检出率6.3%,CT NG混合阳性检出率为0.6%,CT HPV混合阳性检出率为1.4%,UU NG混合阳性检出率为3.4%,UU HPV混合阳性检出率为3.7%,NG HPV混合阳性检出率为0.7%,两种以上混合感染例数的阳性检出率为1.0%;2002年、2003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1%、48.5%。结论:江西省CT、UU、NG、HPV4种性病病原体的流行较为严重,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曹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06-1007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者奈瑟氏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白色念珠菌(CA)混合感染情况。方法:NG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CT用Chemtrue衣原体检测试剂盒;UU和MH用培养基培养;白色念珠菌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结果:单一病原体感染177例、双病原体感染29例、多病原体感染2例,阳性率分别为49.71%、8.14%和0.56%,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人型支原体19.38%、解脲支原体16.57%、白色念珠菌9.27%、沙眼衣原体5.62%、淋球菌3.93%。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五种病原体类型以单一病原体感染为主,其中支原体感染居首位,男性与女性病原体感染率比较,女性(69.43%)高于男性(56.44%),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培养法对340 ? 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了淋球菌(Gc) 、衣原体(Ct) 、解脲支原体(Uu) 、人型支原体(Mh) 、乳头状瘤病毒(Hpv) 等5 种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性感染中Gc、Ct、Uu、Mh 、Hpv 分别为15 .88 % 、7 .35% 、17.94 % 、5 .59 % 、4 .41 % ,Uu 检出率最高;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Gc +Uu 、Gc+ Ct、Gc + Mh、Gc+ Hpv、Uu + Ct、Uu+ Mh、Uu + Hpv、Mh+ Hpv、Mh + Ct、Ct+ Hpv 及三重以上合并感染分别为5 .58 % 、4 .41 % 、1.18 % 、2 .06 % 、1 .76 % 、20 .29 % 、1 .18 % 、0、0 .88 % 、1 .47 % 、1 .47 % ,Uu + Mh 检出率最高;男女对于Uu 、Mh 、Ct、Uu + Mh 的感染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 0 .01) ,而对Gc 感染率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本研究可为临床性病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分布情况。方法:沙眼衣原体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支原体检测采用培养、药敏一体试剂盒检测。结果:984例中Uu检出率为32.0%(其中男性21.7%,女性41.9%),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检出率为11.9%(其中男性11.8%,女性12.1%),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8.9%(其中男性为5.1%,女性为12.5%),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两种病原体感染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青壮年感染率最高。结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Uu和CT感染有其普遍性和上升的迹象,因此,对疑似病例应进行Uu和CT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广东地区76家基层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949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其分泌物,用PCR方法检测NG,CT,UU—DNA。结果:262例男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3%,23.28%,10.69%;1687例女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9%,17.90%,17.19%。男性CT感染率23.28%明显高于女性17.90%(P<0.05),女性UU感染率17.19%高于男性10.69%(P<0.05),男、女性NG阳性率分别为7.63%和9.19%差异无显著性(P>0.05)。NG CT混合感染率为3.27%,NG UU混合感染率为2.34%,CT UU混合感染率为8.88%,NG CT UU混合感染率为0.93%。1999—2001年3种性病感染率分别为26.11%,43.81%和51.52%。结论:广东地区NG,CT,UU 3种性病的流行较为严重、总感染率高达43.92%;反呈递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检测妇科及性病门诊 4 78例女性患者的淋球菌 (Ng)、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 ;涂片染色的方法检测念珠菌 (Cd)、阴道毛滴虫 (Tv) ,其中Tv还采用了悬滴法。结果 :生殖道感染率达 76 .8% (36 7例 ) ,其中Ng、Cd、Tv、Uu、Mh感染率分别为 8.8%、2 6 .4 %、16 .9%、17.2 %和 7.5 % ,Tv悬滴法感染率为 7.9%。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 ,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应进行多种性病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凯里地区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者及其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572例来我院门诊、住院病人怀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取分泌物为样品检测.对几种病原体的单独和混合感染作统计分析.结果NG、CT、Uu和HPV阳性率分别为18.6%(224/1207)、23.8%(195/819)、15.1%(66/436)和7.3%,男性混合感染14.8%,女性8.9%.结果本地区几种病原体的发病率及其流行情况对今后防治病原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右江医学》2017,(4):418-422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检出情况,为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期间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及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对590名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CT和NG检测,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P抗体、HIV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0份(阳性检出率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阳性标本293份(占49.66%),TP阳性6例(占1.02%),HIV为1例(占0.17%)。三种病原体(UU、CT、NG)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275例(占46.61%),其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感染18例(占3.05%),其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1.86%、0.51%、0.34%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原体(UU、CT、NG)的单一感染检出率比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高(P<0.05)。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00%,高于男性的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三种病原体中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一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相比男性更容易感染。对泌尿生殖道症状首诊患者应同时进行多项病原体、血清TP抗体及HIV抗体检测,尽早实施规范化性病门诊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阴道炎患者生殖道性病病原体NGH、CT、Uu、HPV611流行情况.方法将PCR技术与荧光素标记探针相结合(FQ-PCR),对阴道炎患者的宫颈柱状上皮进行NGH、CT、Uu、HPV611定量检测.结果阴道炎患者中四种病原体总感染率95.70%,阳性率依次为Uu(70.00%)>CT(61.30%)>NGH(14.00%)>HPV6.11(10.30%).病原体混合感染率(51.30%),以解尿支原体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率最高(45.30%),其次是沙眼衣原体(4430%),淋球菌(9.00%),尖锐湿疣(5.70%),病例中20~39岁患者感染NGH、CT、Uu、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对阴道炎患者医生应尽可能做各种性病病原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性病系列检测在不孕妇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庆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77-4978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AsAb与不孕的关系。方法:检测NG、Cr、Uu,采用PCR定量检测法,抗精子抗体(AsAb)用ELLSA法,对98例可疑性病患者、76例不孕者和8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NG、CT、Uu、AsAb测定比较。结果:不孕组NG、CT、Uu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血清中AsAb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NG、CT、Uu检出率和血清中AsAb的浓度与可疑性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检测NG、CT、Uu、AsAb,对探讨性病与不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0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CT、NG.了解性传播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以及淋病奈瑟菌(NG)的感染情况.三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NG的阳性率,而CT与N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混合感染阳性率不高,由UU或CT引起的混合感染率与由NG引起的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区性病患者混合感染及其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煜林  梁铭 《广西医学》2004,26(2):199-200
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是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这4种病原体引起的性病出现混合感染情况.我们对2824例性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检查,确诊1283例患者为性病,现对其NG、CT、UU、MH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情况及其与年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718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NG、CT和UU进行核酸定量检测。结果:718例患者NG、CT和UU总感染率为89.42%,单一感染总检出率为48.19%,混合感染总检出率为19.08%;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35%、21.31%和31.75%,男性NG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CT感染率也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UU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混合感染以CT+UU检出率最高为5.85%。不同年龄组感染情况显示,感染率以21~50岁年龄组最高。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门诊患者中NG、CT和UU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各年龄段人群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教育工作;荧光定量PCR检测NG、CT和UU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和敏感性强等优势,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2 2 0 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CT、NG。了解性传播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以及淋病奈瑟菌 (NG)的感染情况。三种病原体中 ,UU的阳性率居于首位 ,明显高于NG的阳性率 ,而CT与N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混合感染阳性率不高 ,由UU或CT引起的混合感染率与由NG引起的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对 1 89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结果 :1 89例患者中 ,1 72例检出病原体 ,检出率 91 %。解脲支原体 (UU)阳性率最高 ,为 3 3 .3 %,沙眼衣原体 (CT)、细菌、淋病奈瑟菌 (NG)、人型支原体 (MH)阳性率分别为 1 9.6 %、1 1 .6 %、1 0 .5 %,两种及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达 41 .3 %。结论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仍以 UU、CT、NG等性病病原体为主 ,混合感染已不容忽视 ,治疗前行 EPS病原学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泌尿生殖系统五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与性传播有关的五种病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及流行分布状况。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 5年间在我院就诊的 36 94例患者中的解脲支原体 (Uu) ,人型支原体 (Mh) ,沙眼衣原体 (CT) ,梅毒螺旋体 (TP) ,淋病奈瑟氏菌 (NG)五种病原体的检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 94例患者中的五种病原体总的检出数为1172例 (31.73% )。其中Uu为 74 7例 (2 0 .2 % ) ,居首位 ;CT次之 ,为 15 4例 (4 .2 % ) ;TP14 5例 (3.9% ) ,排第3位。总的检出情况女性高于男性 ,Uu ,Mh和NG三种病原体检出数女性均较男性为高 ,CT男性高于女性 ,经卡方检验 (χ2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各年龄组间 ,男性患者主要集中在 2 1~ 30和 31~ 4 0岁年龄组 ,而女性以 2 1~ 30岁年龄组最高。混合感染普遍存在 ,出现六种模式 ,以Uu +CT最明显 (36例 )。结论 :目前性传播疾病 (STD)以Uu ,CT和TP为主要病原 ,2 1~ 4 0岁为高发人群 ,混合感染多见 ,建议对STD患者做全面的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三年问北京市密云地区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的结果分析,了解三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2000~2002年550例有性传播疾病(STD)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 550份标本中,三种病原体阳性共127份,总检出阳性率23.10%。2000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21.47%,2001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22.34%,2002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27.08%。单一病原体感染108例,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9例。在3年中NG的阳性检出率15.82%,CT的阳性检出率6.36%,UU的阳性检出率4.36%。在127份阳性标本中,21~40岁年龄组检出病原体103份,占全部阳性例数的81.10%。结论 性传播疾病(STD)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以NG单一感染为主,也伴有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提示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应重视对这三种病原体的检出,避免漏检,及时诊断和治疗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性病,防止性传播疾病(STD)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