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理论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实现中国法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底蕴,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国现阶段国情面临法治不被信仰、公民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本文从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法治文化素养、提升公民法律信任感、加强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法治体系和权利保障机制不断发展完善,促成了残疾人平等享有全面小康生活,也为世界人权话语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拓展了基于人权的发展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利保障的法治体系,需要坚持融合发展原则,注重社会治理和社群赋能策略,在法律能力、无障碍、教育就业和司法保护等领域进行制度革新。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五四精神历久弥新,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成为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强音。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开启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征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弘扬五四精神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重要实践。它是对人类政治法律文明的结合、概括和重新认识的过程。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和人类政治法律发展得到统一协调发展,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框架进行研究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郭玲池 《现代妇女》2014,(12):I0119-I0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发展谋篇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进行了深化,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法治层面为保障各项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文章择选政府视角,探析党的领导下法治政府应该是一个小康社会、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国家一体化建设的过程,法治政府建设求职权法定、培育法治思维和不断适应开放改革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价值理念,通过分析其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与融合、传承与创新,对比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制度设置和价值取向与现代法治建设的精神和法律制度找出异同,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并尝试反哺于现代法律观念和司法理论。结合当下实际完善法制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密不可分、互为促进,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在本质属性上都强调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理性化。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夯实法治基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辉 《公关世界》2022,(2):68-69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1]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地方的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要重视地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囊括目标、基础、重点以及主线等多个方面,已然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连贯的体系架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法治指引,为全面建成小康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社会力量,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在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制度治理层面的有效建设和发展,文章对高校学生工作法治缺失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依据法律与法治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原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尝试从观念改变以及机制建设层面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提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坚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原则,亦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特质、法治的公平正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推行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玉梅 《现代妇女》2014,(12):54-54
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组成部分。只有科学把握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治求,网络社会的治理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以培养契约思维、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权力观等为切入点,将培养法治思维作为提高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理结构转型是中国目前非常注重的一个时代命题,中国乡村众多,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仅靠过去的乡村治理手段很难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笔者以丰县梁寨治理模式为例,调查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现状以及乡贤群体对基层治理起到的巨大作用,探索乡村治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的结合道路。只有符合乡村发展现状的治理制度才能有效解决纠纷,促进乡村良性用法,维护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落实、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开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新格局,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资源不断下沉,乡村社会持久、长期、全面稳定的制度基础已经基本形成.尽管如此,通过对X县调研走访发现,我国农村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还处于一个"萌芽期"向"发展期"的转化阶段,乡村治理方式整合程度依然亟需强化,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实现乡村善治的基本方法遵循.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并会对依法治国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科学论述,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它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弘扬中国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坚持发展百年革命文化精神和承接三十多年开放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诞生。长期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积累了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步伐迈得很大。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取得了新的飞跃。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围绕着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新一轮深化改革全方位展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这次改革的重大内容和显著主题.近期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详细阐述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运行的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最核心内容和最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