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为患者提供血型抗原尽量相同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检测14,549名输血患者Rh血型系统D、C、E抗原.结果 Rh(D)抗原、Rh(C)抗原、Rh(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9.50%、88.29%、52.91%.Rh(D)抗原阳性和Rh(D)抗原阴性组中C、E抗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将Rh血型系统D、C、E抗原的检测纳入输血前的常规检验,输血时尽量提供主要抗原同型输注,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Rh血型系列抗原检测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Rh血型系列抗原在输血中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输血病例在输血前进行Rh(D)、Rh(C)、Rh(E)抗原检测,统计其阴性率,并对交叉困难的病例进行抗原配型处理。结果 Rh(D)阴性率0.39%,Rh(C)阴性率9.34%,Rh(E)阴性率57.09%,对于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进行Rh配型结果较好。结论 Rh抗原的检测,Rh(D)阴性最受重视,但是Rh(C)、Rh(E)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也应引起重视,Rh(D)、Rh(C)、Rh(E)抗原的检测应作为交叉配血的常规项目,这样可以减少交叉配血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开展RhD,C,c,E,e抗原相容性输血的临床意义与经济性,为以后全面推广和普及Rh血型相容性输血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我们筛查并鉴定了Rh相容性输血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意外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了Rh分型前后两年患者的住院时长和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献血者红细胞的Rh抗原表型与患者的Rh抗原表型匹配度可高达92.43%。住院患者的意外抗体阳性率为1.72%(186/10786),Rh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率为43.30%,抗-Mia抗体的检出率为20.98%。接受Rh相容性输血的患者未产生新的Rh血型系统的抗体。Rh分型后,患者的次均住院时长和红细胞费用均有轻微降低。结论 Rh相容性输血可以显著减少新的意外抗体的产生。Rh相容性输血导致的输血相关检测费用的增长没有明显增加医疗费用。Rh相容性输血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常规检测受患者Rh血型抗原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和对输血的影响。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人民医院输血的患者共计921例,在输血前用凝集法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且分析。结果在921例受血者中,14例为Rh(D)抗原阴性,阴性率为1.52%。结论输血前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对于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检测非常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Rh血型系统D抗原血清学检测呈现混合视野凝集的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以明确患者的Rh D表型,确定血型后给予Rh D同型红细胞输注,探讨实验室检测方法和输血方案的选择。方法分别采用血型血清学和基因检测试剂盒对患者Rh血型系统D抗原进行检测,血型确认后多次输血观察输血后反应。结果患者Rh D抗原检测,微柱凝胶卡式初检及确认试验均为双群表现,IgM抗-D试管法为1+混合视野凝集,基因分型确认为正常D抗原,多次输注Rh D阳性红细胞,无抗-D产生。结论白血病常引起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当血清学试验不能确认时可进一步进行基因分型鉴定,一旦血型确认,可以输注同型血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本院患者Rh表型的分布,并探讨Rh 5种抗原在临床匹配性输血应用的意义。方法实验组:我院患者和献血员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在ABO和RhD同型的基础上,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27 929例患者进行RhC、c、E、e抗原匹配性输注;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23 105例未进行Rh抗原匹配的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本院输血患者的Rh 5种抗原分析:D、C、e抗原比例分别为99.7%、94.5%、94%,C和e抗原比例接近D抗原,但分布明显高于c和E抗原;DCe和DCcEe表现型最多,两者占所有表型的70%以上,Dce和DCE两种表现型最为罕见,其他5种表现型分布尚可;Rh优先级匹配原则进行相容性输注,实验组中Rh 5种抗原完全匹配输注率达到84.7%,对照组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0.39%(120/30 912)vs 0.28%(97/34 817);χ~2=5.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后新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实验组中Rh系统的抗体的产生率由之前的73.1%(对照组)下降至15.4%,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新产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0.29%(67/23 105)vs 0.14%(39/27 929);χ~2=13.78,P0.05]。结论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Rh 5种抗原检测,运用智能化输血管理系统建立一体化的Rh抗原数据库,对临床输血患者,特别是儿童、孕产妇、反复输血者,进行ABO和Rh 5种抗原全相合性输注,不仅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而且是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输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血型作为一种遗传性状,在人类学中主要应用于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种族的差异,还与人类输血具有重要的关系.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系统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配血不合时有报告[1,2],掌握Rh抗原表型分布规律,建立献血者Rh抗原档案,可以为科学管理献血者提供依据,进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及应急供血.我们对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抗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旭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39-40
目的 阐述Rh血型在临床输血上的重要作用。方法 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对在本院首次输血的受血者1980例,用凝集法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结果 1980例受血者中,6例为Rh(D)阴性。结论 输血前,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Rh 血型系统抗原、抗体检测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2700例输血患者进行 Rh 系统抗原表型检验和抗体筛查。结果Rh 血型抗原表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5种抗原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D、e、C、c、E。结论对于接收输血者及供血者,除了要做必需的常规检查外还应进行其他4种 Rh 血型抗原表型的检查及相应抗体的鉴定,从而避免因输血而产生免疫性抗体,给患者再次输血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的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其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在于Rh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目前输血前检测,不再进行D抗原以外的其他Rh抗原检测,所以交叉配血时,除D抗原外,其他抗原常不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规则抗体的报道中,Rh血型抗原的抗体检出率相当高[1-3]。亚洲人中的C、e抗原频率分别为93%和96%,均属于高频抗原[4]本实验室最近为例患者配血时发现该患者多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红细胞ABO血型及Rh(D)抗原的鉴定是输血前常规检查项目。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及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血,有50%~75%的人会产生抗DL,所以Rh(D)抗原检测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Rh血型抗原(C、c、D、E、e)鉴定,有条件地配合性输血,解决患者因不完全抗体导致的配血和输血难题。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有输血史、妊娠史、需要多次输血及血型抗体筛查阳性或Rh(D)阴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Rh血型抗原鉴定、不完全抗体筛查。选择Rh血型抗原相同或高频高原(D、E、C)相合的血液相容性输注。结果 3 547例患者Rh血型抗原检出12种表型,以CCDee(40.18%)和CcDEe(34.96%)表型居多,其次为CcDee(7.87%)、ccDEE(6.71%)、Cc DEE(4.17%)、cc DEe(3.58%)表型,少见ccdEe(0.03%)表型。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180例,其中抗-D 23例、抗-E 56例、抗-C 44例、抗-c28例、抗-e 20例,有9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Rh系统的抗体。结论患者输血前应常规鉴定Rh血型抗原,尽量选择Rh血型抗原配合的红细胞制品输注,以免产生Rh抗体。  相似文献   

14.
Rh血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血型系统 ,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由于 Rh D抗原的免疫原性强 ,非同型的输血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Rh血型系统 D抗原母婴血型不合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HDN) [1 ] 。近年来 Rh血型的研究倍受人们关注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也明确规定 :输血前要进行 Rh血型 D抗原检测 [2 ]。Rh血型系统主要有 D、C、E、c、e五个抗原组成 ,由位于 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 RHD基因和 CE基因控制[3] ,研究发现 RHD基因存在多态性 ,不同人种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4 ] ,作者采用 PCR- SSP方法对河南部分 Rh D(- )…  相似文献   

15.
<正>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的主要类型,仅次于ABO系统[1]。当人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一种D抗原时,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其中Rh阳性血型多见,Rh阴性的中国汉族人群只占0.3%~0.5%[2]。Rh血型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非常复杂,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型,包括弱D、部分D和D放散型[3],Rh血型的变异应引起输血检验工作者重视。现报道我们发现的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中C、c、E、e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临床常规检测Rh表型及其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9 061例输血患者和18 331例献血员样本进行Rh系统C、c、E、e和D 5种抗原表型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 Rh D阳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频率占优势,Rh D阴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占优势;在检出26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3例,占88.5%,其中,抗E 18例、抗e 2例、抗C 1例、抗D 1例、抗Ce 1例。结论掌握人群中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分布情况,及时提供Rh表型相合血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高频抗体的产生,有利于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配血技术应用对减少受血者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的意义。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住院且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的Rh(D)阳性的患者22 528人,将电子配血符合优先级Ⅰ级、Ⅱ级的患者21 334人设为对照组,将符合优先Ⅲ级的患者共1 194人设为试验组,对用血者和献血者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并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输注红细胞过程中引入新的抗原相对应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C抗原和e抗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c和E抗原。同时表现型为DCCee和DCcEe的比率最高,表现型为Dccee和DCCEE的极为罕见。在本院输血患者达到优先Ⅰ级(85.2%)和Ⅱ级(9.5%)输血标准的比例达到94.7%,达优先Ⅲ级的输血比例仅为5.3%。对照组(n=21 334)中患者输血后产生Rh系统同种抗体共6人,比率小于0.001%;试验组(n=1 194)中患者输血后共24人出现与引入外来抗原相符的Rh系统同种抗体,比率为2.01%。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存在临床意义(P<0.01)。结论依据Rh抗原检测的电子配血技术可明显降低输血后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从而有效的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产生抗E抗体引起溶血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琴  王惠姣  章丽琴 《检验医学》2009,24(10):768-769
临床上出现的溶血反应除ABO血型不合之外,少部分为Rh(D)血型不合所致,即由Rh(D)抗原阴性患者输入Rh(D)抗原阳性的血液后产生抗Rh(D)抗体所致。此类报道已不少见。由Rh血型其他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各地虽均有报道,但金华地区报道少。我院最近遇到1例Rh(D)阴性患者(表型为CcDee),当输入含E抗原血液后,导致输血后溶血反应,因临床少见,为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输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特报道。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为系统深入开展Rh血型系统遗传学、抗原抗体干预网络和临床输血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Rh血型系统基础和临床应用的技术体系,为Rh阴性等稀有血型的基础研究、生物干预药物制备、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实现我国在血型系统基础研究及临床输血研究领域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创新,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深圳市血液中心倡议发起的"Rh血型系统遗传学、抗原抗体干预网络和临床输血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合作组"(以下简称合作  相似文献   

20.
Rh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以外最具临床意义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目前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母子Rh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在Rh血型系统中,Rh(D)抗原抗体与输血的关系最密切。随着普遍采用Rh(D)同型输血及Rh(D)免疫球蛋白的使用,Rh(D)抗体引起输血反应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