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往复泵汲液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了泵阀的运动规律和阀隙流体的流动。通过模拟获得了泵阀升程、速度等运动规律,同时分析了魏斯特法尔现象的影响,指出了往复泵阀运动规律推导过程及开启滞后角定义中存在的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当不考虑排出阀的关闭滞后、液缸未充满、液体含气、机械传动机构的间隙等影响时,往复泵阀开启时几乎无滞后,由液体压缩性引起的滞后角很小;魏斯特法尔现象影响阀关闭时的滞后升高,但不影响阀开启的滞后角;切向冲刷作用是造成泵阀密封圈破坏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往复泵泵阀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往复泵泵阀设计应同时满足泵阀无冲击,阀隙液流流速Vx不大于其许用值〔Vx〕,阀盘直径dv不大于其许用值〔dv〕这三个条件。讨论了泵阀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最高往复泵冲次和最大阀盘的最大升程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
针对往复钻井泵泵阀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冲蚀磨损和磨料磨损的特点,研制了一种可作二维运动的旋转阀盘。这种阀盘可有效地自行研磨工作面,使泵阀的寿命提高3倍以上。对其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后认为,只有合理地设计叶片的进、出口结构角及叶片形状,才能充分发挥这种阀盘的优点和特性。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排采作业中,低沉没度对有杆抽油泵泵阀的正常打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泵阀的开启压差进行精确计算,借鉴往复泵泵阀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了泵阀运动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通过Simulink对抽油泵泵阀进行仿真,得到泵筒内的液体压力变化规律曲线、泵阀打开高度曲线及泵阀运动速度曲线。分析仿真结果认为,阀球的打开与开启压差有着重要关系,并不完全由沉没压力决定;阀球的打开与有杆抽油系统的冲程、冲次及泵的结构有关,随着有杆泵抽油系统冲程或冲次的增大,泵阀的升程高度相应增大,反之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3H— 8/ 4 5型高压往复注水泵泵阀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核算 ,得出泵阀失效的原因是泵阀设计升程过大 ,阀孔流速过高以及阀杆直径较小。为此 ,对阀结构和导向定位做如下改进 :(1 )将缸体阀座腔孔定位改为阀座和阀套一体定位 ,加大阀组件与缸体阀孔间隙 ;(2 )将阀打开时升程限位点改到阀密封面背面 ,阀杆导向放在阀孔内 ,阀杆根部圆弧过渡 ,没有退刀槽 ,避免应力集中。改进后泵的故障停运率降低了 80 % ,泵阀寿命提高到 4个月  相似文献   

6.
抽油泵泵阀的流体阻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建设 《石油机械》1993,21(3):21-25
在模拟井下原油粘度和实际产量的条件下,对6种国产抽油泵和两种API标准抽油泵泵阀的流体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取泵阀系统的流体阻力损失,掌握了泵阀的阻力数值及影响阻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回归出相关公式和试验曲线。同时得出结论,在设计泵阀时,应尽量使孔球比大于2,避免小于1.5。  相似文献   

7.
抽油泵阀球直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在分析了抽油泵阀球直径尺寸对液体流动性、泵阀开启灵活性和阀罩及阀座结构布置的影响后,指出:采用较大直径的阀球,有利于液体的流动,但泵阀开启欠灵,也给阀罩结构设计带来困难,应该在结构允许的前提下,选用尽可能大的阀球。据此推荐了估算阀球直径的经验公式,给出了阀球直径系列,制造阀球的技术条件和专业生产厂采用的阀球直径数据。  相似文献   

8.
往复泵泵阀阀面应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秋沙  周锡容 《石油机械》1991,19(1):14-18,26
通过对确定往复泵泵阀阀面应力计算方法的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直接导用阿道尔夫方法计算阀面动载荷是不可取的,并对阿道尔夫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泵阀的实际工作情况。还给出了另一种计算泵阀动载荷的方法——动载系数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便于在工程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钻井泵泵阀失效机理,设计出新型钻井泵泵阀-“同步阀”机构,亲机构消除了泵阀关闭的滞后角,“同步阀”与滤砂阀的配合使用降低了泥浆对泵阀的冲蚀破坏,从根本上解决了泵阀失效的问题,“同步阀”是首次提出,它为提高钻井泵泵阀寿命及钻井泵的整机效率提供了一套新型机构。  相似文献   

10.
自动锥形阀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阿道尔夫往复泵泵阀精确运动微分方程在泵阀开启瞬间存在奇点的不足,综合考虑液体可压缩性、魏氏效应、液体连续流条件及泵阀运动的动力特性,建立了描述往复泵自动锥形阀运动规律的精确运动微分方程。该方程是关于液缸内液体压力、泵阀升程与泵阀运动速度的一阶常微分方程组。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泵阀运动规律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可以直观地了解泵阀开启时的压力波动,解释产生奇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直线电机抽油泵泵阀不同工况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直线电机抽油泵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采油装备,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泵阀总成是制约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该系统泵阀工作行为与其他抽油机的不同,找出合理设计依据,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所设计的泵阀总成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正确反映了流场状态,得到了阀球运动规律。通过研究不同柱塞冲程和冲次参数组合情况下阀球运动,分析了泵阀总成的启闭和导向性能,得到了系统最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抽油泵泵阀工况和使用现状的分析,认为解决泵阀的腐蚀磨损问题可从选用耐蚀耐磨的新材料,和对原来材料进行表面防护处理两个方面来实施。文中简述了几种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在解决泵阀腐蚀磨损问题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固井压裂泵是固井压裂设备的核心部件,固井车、压裂车及其撬装设备要实现其功能主要依靠其上装的柱塞泵。固井压裂泵泵送的液体排量具有脉动性,受柱塞数目和入值影响,同时泵阀的开启和关闭是动态的,且相对曲轴(或柱塞)具有轻微的滞后即开启和关闭滞后。固井压裂泵阀系统主要设计参数有:泵阀的升程、凡尔座内孔直径、凡尔弹簧的刚度及其预压缩量等,我们用试验验证了这些参数对固井压裂泵容积效率的影响。客积效率是衡量固井压裂泵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泵阀理论合理设计这些参数可提高容积效率1%-3%。  相似文献   

14.
盛曾顺  李文华 《石油机械》1994,22(3):46-51,54
抽油泵阀座研磨宽度的选择盛曾顺,李文华(大港石油管理局石油机械厂)《杆式抽油泵泵阀密封性浅析》[1]一文从泵阀密封性能、接触应力及研磨深度等方面分析了抽油泵阀,为泵阀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很有实用意义。如能引伸,对研磨宽度作进一步讨论,则更加完满。...  相似文献   

15.
抽油泵泵阀开启压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斌 《石油机械》1992,20(10):49-53
讨论了泵阀阀球与阀座锥面研合后接触弧下端点位置变化对泵阀开启压差的影响,推导出不同情况泵阀开启压差理论新公式;用PC—1500计算机进行运算,并绘制出△_(P游)和△_(P固)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6.
钻井泵阀盘运动的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结果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利用龙格—库塔法对阀盘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在微机上用所编程序对各种泵阀结构参数和泵工作参数进行了大量计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阀盘近似运动公式的计算结果作详细对比,文章提出了阀盘运动参数计算的修正公式。此修正公式和程序可供阀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钻井泵泵阀失效的动力学分析及泵阀变螺距弹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文杰 《石油机械》1995,23(12):8-12
从动力学角度阐明了钻井泵泵阀失效的原因。由于各种参数的相互影响,使阀盘产生纵向振谐窜动和径向失稳漂移,这不但延长了阀隙存在时间,还会使三体(阀盘、阀座、磨粒)产生不均匀磨粒磨损(偏磨),最终导致泵阀早期失效。鉴于此,笔者试图设计泵阀的变螺距弹簧,以消除阀盘的纵向振谐窜动和径向失稳漂移,提高泵阀工作寿命。还叙述了变螺距弹簧的设计原则和程序,并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8.
高压柱塞泵阀箱失效分析及抗疲劳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机械》2016,(2):71-76
高压往复柱塞泵在油田的压裂、酸化和固井等作业过程中常发生失效,特别是作为泵送介质的核心部件阀箱常发生疲劳开裂。为解决柱塞泵阀箱的疲劳失效问题,通过大量的开裂案例分析,系统归纳出油田用高压柱塞泵阀箱发生疲劳开裂的主要诱因,主要包括关键区域的应力集中、阀座区域的冲击作用及泵送介质造成的点蚀等。从结构设计和材料合金设计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得知,通过优化结构改善阀箱内腔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在阀箱的高强度合金材料的选取上进行改进可延长柱塞泵阀箱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应力集中影响的钻井泵阀无冲击工作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井泵阀的冲击疲劳破坏,重点研究了泵阀冲击时产生最大应力集中部位的受力特征及其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应力集中影响的钻井泵阀无冲击工作条件。该条件完善了泵阀运动特性的描述,考虑了应力集中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对加速泵阀失效所带来的危害性,将无冲击条件应用于泵阀设计,对延长泵阀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虑了魏斯特法尔现象,本文介绍求泵阀运动公式的两类方法:近似解法和解微分方程法。这两类方法得到的结果均说明泵阀运动存在滞后现象。本文对解微分方程法得到的几个特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从而给出了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泵阀运动今式,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