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我校“计算机监控中频感应加热液压弯管机床”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我校关存和教授等主研的“计算机监控中频感应加热液压推弯式弯管机床”项目,荣获1995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这种弯管机床是专门用于弯制大直径钢管的重型、机-电一体化的中频弯管设备。设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西德、捷克和日本对电磁感应局部加热的弯管方法曾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当西德刚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时,由捷克发明的这种方法通过一家荷兰公司达到了生产成熟阶段并向全世界广泛推广。西德第一台中频弯管机于1971年问世。华北电力学院中频弯管机研究设计组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究、设计液压推弯式中频弯管机床。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和测试实验,先后设计出Zw813、Zw325、Zw529三种型号的中频弯管机床,其中Zw813经测试鉴定已投产使用,Zw325经测试鉴定已定型待造。为贯彻双百方针,适当反应不同意见以活跃学术空气,同时刊登“中频推弯式弯管机设计和使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供讨论。采用中频弯管机与一般弯管方法弯管后,在弯头处钢材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强度性能,目前正进一步试验鉴定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组合机床主轴箱传动系统CAD软件的具体设计思想、过程及其各种功能模块。该软件在进行传动系统设计时可以自动地校验传动件是否干涉及修改传动件的有关参数,提高了传动系统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交直流混合配网、电力机车牵引及工业特种电源等电能变换领域,大功率中频变压器作为关键设备,因其体积与功率密度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对中频变压器的建模与设计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制造工艺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介绍了大功率中频变压器的应用背景,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样机研制工作;分章节阐述了中频变压器的损耗计算与优化,寄生参数建模与控制、干式中频变压器绝缘以及新型热管理技术;最后,对大功率中频变压器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与热点问题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一种特殊应用的中频电源参数设计TheParameterDesignforaSpecialMedium-frequencyPowerSupply阜新市有线电七厂徐隆任(阜新123000)众所周知,中频加热铜坯完全不同于加热钢坯。铜是非导磁有色金属,过去...  相似文献   

6.
中频炉作为电能质量的干扰源之一,具有稳定的谐波特性。因此可以采用LC无源滤波器对中频炉进行谐波治理,对于高功率因数中频炉,例如配有电热电容器组的中频炉,由于投运后的母线功率因数比较高,在设计滤波装置时应同时考虑滤波效果和系统及装置的安全运行。辅助使用谐波分析软件,可以在滤波装置设计过程中比较精确地进行参数计算和校核,有效地解决高功率因数的补偿和滤波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字中频相干解调器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数字中频接收机的首要部件,而其中的数字锁相环又是数字中频相干解调器的核心。数字锁相环是1个非线性系统,为了避开非线性分析的困难,本文利用数字锁相环与模拟锁相环在跟踪和捕获规律准等效的条件,阐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数字锁相环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字环z域模型与对应的模拟环s域模型的参数关联性,首先按设计要求,设计模拟环的模型参数,然后通过模拟环与数字环模型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得到数字环的模型参数。仿真实验与FPGA实现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实现的数字锁相环工作正常、稳定,主要技术指标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小半径中频弯管符合塑性大变形条件的机理,建立了压缩弯曲小半径弯管的形变模型。并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应力应变分布和受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小半径中频弯管机床研制和弯管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某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下中频炉滤波装置的设计为研究背景,基于对实测谐波参数的分析,给出了基于混合滤波的有源滤波方法,并应用PSAF软件验证了所设计滤波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优势,并对其实现的硬件平台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宽带中频数字接收机硬件设计中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及实现分别描述,最后从整体上介绍这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宽带中频数字接收机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系统下的系统设计。在PSoCCreator 3.1开发平台上,使用原理图编程的方法设计了主控电路模块,时序控制电路模块,时序脉冲发生模块,译码驱动模块,高效便捷的实现了对红、黄、绿交通灯的发光顺序和时间的控制,通过对程序进行编译并下载到PSoC开发板上使交通灯控制系统得到了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2.
EDA技术的关键就是用硬件描述语言来描述数字系统,简化了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利用VHDL语言描述数字钟系统,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设计,详述了数字钟底层文件中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及顶层文件的生成,并通过下载仿真,最终实现了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TC35i在汽车指纹报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汽车报警器的缺点,论文提出了利用符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的远程通信模块TC35i来实现汽车安全报警的思路。按照这种思路,完成了汽车指纹报警模块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报警模块的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软件和硬件设计达到要求,报警模块能正常报警。该报警模块能够克服现有汽车报警器的缺点,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费用便宜、无噪声污染、不受地区限制等优点,因而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非正弦无功功率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正弦无功功率计算的FPGA模型。利用Altera公司的FFT IP Core估算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并设计了乘积之差模块用来实现无功功率的数学计算,同时设计了移位电路模块和累加器模块用来完成数据的修正和无功功率的累加。利用VHDL语言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通过QuartusII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最终结果应用到某电能计量芯片的ASIC设计中。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较高的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FPGA的DSP开发技术,提出了一种设计正交信号发生器的方案。利用DSP Builder建立其数学模型,实现了模块化设计,使设计变得直观。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通过SignalCompiler将模型转化成硬件描述语言,经过QuartusⅡ仿真正确后,下载到FPGA里。输出的正交信号能够灵活的调频、调相、调幅,实现了全数字化设计。该方案简化了硬件设计的难度,对各个模块的参数进行简单设置就能完成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航空电子系统对数据通信在可靠性、数据吞吐率、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光纤通道的FC-AE-1533总线可以很好的满足航电系统的要求,因而它成为新一代航电总线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光纤通道协议基础上,提出了FC-AE-1553设备光纤接口电路的总体方案,完成了其中各模块的设计并开发了光纤通道接口IP核。利用该接口电路完成了NC模块的设计,并利用光纤交换机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与交换机进行架构登录的方法对接口电路的功能进行了测试及验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纤接口电路可以实现FC-0、FC-1的功能以及部分FC-2层的功能,满足FC-AE-1553设备对底层光纤协议的功能要求;利用本方案可以灵活构建网络控制器(NC)、网络终端(NT)或者协议桥模块,这为开发FC-AE-1553协议设备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ARM9微处理器的硬件开发平台上,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一款网络视频点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描述了各模块功能设计思想,完成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硬件开发平台的设计,并以该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开发环境,采用图形化的开发语言设计,完成了界面友好、安全稳定的、可交互访问的网络视频点播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于高速串行JESD204B接口开发使用难以摆脱国外限制,缺乏自主设计技术经验积累。为了促进JESD204B接口国产化进程,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JESD204B协议的高速采样数据解析接收电路。利用Xilinx的高速串行收发器GTX实现了JESD204B接口的物理层,采用GTX内部8B/10B译码器解析接收串行数据流,按照4拜特对齐方式完成字节对齐,对GTX的功能配置和端口信号进行了研究;通过FPGA逻辑设计完成了接口的链路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同步请求管理模块,通过判断连续接收到标识符的数目控制链路初始化,并设计了用于检测和替换数据帧尾控制字节的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经过测试验证,在7.4 Gbps的传输速率下接口可以正确解析数据,所设计接口电路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世伟  张峰  张士文  杨月仲 《电气自动化》2016,(1):103-105, 118
电压闪变作为电能质量一项重要指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其提供了专门的测量模型。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作为数字处理核心,在ICE标准下,设计并优化了电压闪变的测量模块,主要包括IIR型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并用MATLAB和Modelsim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块正确性和准确性,最后运用系统进行实际测量,分析了测量误差并对误差进行分段校正,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MPEG-4的视频图像压缩,采用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的知识产权核(IP核)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本设计在视频对象VO(Video Object)分割的基础上,对图像的采集、预处理和处理器模块进行背景DCT编码、量化编码、哈夫曼编码及纹理形状编码等,完成了主函数及可重复利用的IP核的设计。通过综合仿真得到仿真波形及压缩处理结果,并实现了在SOPC硬件开发平台上的下载。用可重复利用的IP核的方法来实现视频图像压缩,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体现了本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