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邱斌  雷军 《录井工程》2016,(3):52-58
目前,塔里木轮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因此在实施轮南二次开发的同时,开展了轮南油田水淹层录井新技术应用研究。根据轮南油田储集层水淹程度不同导致录井发生相应变化规律的特征,以国内常用的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5种录井技术为基础,借鉴东部油田多年来水淹层录井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轮南油田的实际情况及各种方法的优势,探索一种综合性水淹层解释评价趋势法,旨在为投产选层和射孔位置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轮南油田现有资料结合完井试油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储集层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谱图水洗特征以及储集层水洗程度定量评价标准。该方法用于轮南地区主力油层三叠系油层组解释13口井17层水淹层,经完井试油验证符合13层,其判别符合率为76.5%,应用效果较好。轮南油田开展水淹层评价应用研究,拓展和完善了该地区录井水淹层评价的思路,对提高采油效率、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龙虎泡油田水淹层解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虎泡油田原油密度低,属于低渗透油藏,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存在多套油水组合,后经注水开发使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水淹层解释评价难度较大。根据水驱油实验,总结了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在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响应特征;尝试在该油田区分原始油水层及水层,并进行水淹层解释与评价;建立了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等解释评价方法及不同水洗程度的判别标准。在该油田24口井394层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综合解释符合率83.1%,应用效果较好,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轻烃分析技术及参数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桓  夏亮 《录井技术》2002,13(4):5-12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和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体烃。因此,用此类轻烃参数评价储集层性质和已开发油层的水洗、水淹程度更有说服力。章对轻烃分析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做了详细叙述,阐明了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利用这些轻烃参数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判别储集层性质和水淹程度,这是该技术与传统的气测井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点,章还介绍了资料处理程序,作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轻烃资料用于储集层评价、水淹层判别的参数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2015,26(2):46-49,91,92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_M、L_H和H_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手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体烃。因此,用此类轻烃参数评价储集层性质和已开发油层的水洗、水淹程度更有说服力。文章对轻烃分析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做了详细叙述,阐明了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利用这些轻烃参数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判别储集层性质和水淹程度,这是该技术与传统的气测井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点,文章还介绍了资料处理程序,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轻烃资料用于储集层评价、水淹层判别的参数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潘桂林 《录井工程》2009,20(4):17-21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0+S1、PR)、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邓平  王丙寅  李玉勤  马红 《录井工程》2012,23(4):17-21,43
通过地化录井技术在江苏油田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永安油田戴一段致密砂岩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根据9口井地化录井资料,总结了戴一段致密砂岩不同类型储集层岩石热解及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的响应特征,并将其作为该区域致密砂岩定性评价标准之一。同时,运用表示每克流体中所含油气的百分数(S)和失重比(P)参数,把储集层物性与含油性结合起来,建立了储集层性质判别图板。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与判别图板定量解释相结合,应用于永安油田戴一段致密砂岩油气层评价,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中所面临的早期评价问题,应用热解气相色谱法,利用热解装置、气相色谱仪、数据处理工作站组成的热解气相色谱仪对储集岩进行分析,得到热蒸发烃、热解烃色谱曲线及其各种化合物、系列化合物分析数据。该技术对不同储集岩进行分析对比获得如下结论:①利用热蒸发烃正烷烃碳粉分布及含烃量有助于区分水洗油层、细菌降解油层、非生产层、凝析油层;②在对储集岩热解烃分析中发现油砂岩与生油岩干酷根的热解烃图形是不同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油砂岩热解烃色谱曲线可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油砂岩在重质组分中的烃类分布。因此,在生产该技术可为勘探开发提供合理的勘探数据,准确评价储集岩性质,对现场快速、准确评价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庆外围油田以10~100mD低渗透率油藏为主,根据低渗透稳态法水驱油实验揭示的录井水淹响应机理,以井壁取心录井分析技术为手段,建立了图板法、谱图法、图像法等适合低渗透油层的录井水淹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图板法是针对岩石热解分析参数进行校正恢复求取剩余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结合建立图板,对热解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资料进行量化处理求取参数,根据取得的参数建立评价图板。谱图法、图像法是应用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及荧光显微图像进行直观定性判别。采用上述方法在大庆外围油田解释评价143口井,选层射孔投产110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5%,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根据横向对比、小层追踪原则对相应新钻邻井进行选层射孔,各区块投产后平均日产油及综合含水率达到了开发方案的预测指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耿长喜  马德华  刘津侠  马红 《录井工程》2011,22(4):32-35,47
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根据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随含水率上升,热解气相色谱和荧光显微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而且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有效孔隙度与剩余油饱合度评价图板、饱合烃特征与参数评价图板、荧光显微图像多参数比值评价图板,形成了以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新钻调整井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1106口井,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87.2%,平均单井增射厚度2.35m,年增油产量154t。通过实例概要介绍了水淹层录井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老油田综合含水率越来越高,采用常规的分析手段对油层水洗程度、水淹程度、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和原油组分的定量分析研究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小层内,由于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严重,水洗程度极不均一,给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精细研究小层内的剩余油分布,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措施、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是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工作。使用地化录井技术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状况是对储集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它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定量解释和评价方面,可以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诸如剩余油饱和度、油层水淹状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低”(低孔、低渗、低矿化度)油田现场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油田实际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对储层水淹规律及岩电特征有了准确认识,搞清了强亲水岩石、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水洗特征,为准确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挖潜上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层判别困难。针对此,提出了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以及基于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测井参数评价模型的储层判别方法。方法的思路是,基于测井相分析进行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使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真正考虑储层在岩性和物性上的变化,将地层的非均质性问题转变为均质性问题;选取与油水层关系密切的测井参数或计算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对方法进行了软件开发,并应用于研究区15口井的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The rapid changing near source, multi-stream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leads to severe heterogeneity, complex litholog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large changes of oil layer resistivit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ater-flooded lay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ut diffi cult focus for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problems i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ater-flooded layers, the Kexia Group conglomerate reservoir of the Sixth District in the Karamay Oilfield was studied. Eight types of conglomerate reservoir lithology were identifi ed effectively by a data min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data from sealed coring wells, and then a multi-parameter model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flooded layers of the main oil-bearing lithology was developed. Water production rate, oil saturation and oil productivity index were select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ater-flooded layers of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Finall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dentification rules for water-flooded layers of main oil-bearing lithology formed by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water-flooded layer and undisturbed formation resistivity.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evaluation of the water-flooded layers of a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n the Karamay Oilfield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mproving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and compliance rate. It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avoiding perforation of high water-bearing layers and for adjustment of developmental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甜点”评价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甜点”概念内涵不断扩展,评价参数的选择和取值标准更加多样化和地区性。目前常用的“甜点”评价预测方法包括等值线图半定量平面叠合评价方法、多参数共同约束开展“甜点”定量—半定量评价方法、雷达图示法和基于地质异常理论建立“甜点”定量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盆地构造沉积背景、岩性组合、资源类型等基础资料,遵循叠加递进判别原则,研发适用性评价预测方法。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页岩油的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夹层型、混积型页岩油均发生过源内运聚,源岩非储集层,储集层主体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储层的储集物性、含油气性和脆性是关键指标。厚层—巨厚层纯页岩油层段整体含油,以源内滞留为主,源岩即储集层,建议综合沉积旋回、纹层结构类型、岩性组合、含油气性、储集性、可压性、可动性、可采性等资料,应用5~8个关键参数,采用三分法划分出Ⅰ类、Ⅱ类、Ⅲ类富集层。在优选富集层时,要根据不同盆地、不同区带的热演化成熟度具体进行分区考虑,在中—低成熟度区应优选与高TOC含量页岩层段紧邻的...  相似文献   

16.
页岩油有利目标区既是页岩油资源甜点区、物性甜点区,又是工程甜点区,因此寻找表征页岩油资源甜点、物性甜点及工程甜点的主地质参数,是建立页岩油有利区优选方法的关键。建立了一种基于主地质参数的页岩油有利区优选综合定量评价方法:①以游离油量、渗透率和杨氏模量为主地质参数并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权重评价值函数;②以主地质参数权重评价值乘积构建综合权重因子,确定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低效层和无效层综合权重因子分布范围;③确定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系及有利区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评价了27口井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页岩油层系综合权重因子,预测出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系及有利区分布范围,研究结果对东营凹陷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淡水钻井液侵入低幅度-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水层双感应测井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分步骤的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常规测井交会、基于侵入原理的侵入因子分析、多井对比等3个步骤对油、水层进行识别,提高了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能力;通过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正演建模、地质和油藏工程参数等约束的反演解释、定量评价结果检验等3个步骤开展油层定量评价,提高了低幅度油藏背景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此测井解释模式对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图9表2参19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复杂工况带来的油气显示识别不准确和缓解复杂油气层导致的解释符合率降低的难题,引进一系列评价录井新技术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工作.通过定量荧光和荧光显微图像录井评价技术的综合研究应用解决了复杂工况条件下油气显示的准确识别难题;通过轻烃组分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复杂油水关系层和复杂油气显示层的综合解释符合率;通过轻烃组分、核磁共振、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录井评价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在古潜山勘探中储层物性评价、油气显示评价及油水界面判断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评价录井新技术近3年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效果显著,确保了录井油气显示识别率100%和录井油气层综合解释符合率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HQ地区滑塌浊积扇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该区广为发育相对高孔低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并存复杂孔隙结构超低渗透储层流动层带,影响储层渗流和产能因素很多。利用超低渗透储层质量及其渗流结构的孔渗关系,提出储层合理产能参数、储层质量指标、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其泥质含量综合评价储层试油产能。依据灰色理论油气试油产能预测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利用不同角度计算的试油产能评价参数及其分类参数指标准确率、分辨率权衡提取超低渗透储层质量、渗流及产能信息,对该区44口井51个试油层段进行了试油产能预测检验,38口井45个试油产能评价预测结果与试油产能结果相吻合,试油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88.2%。克服了渗流机理不符合达西产能预测方法和流动层带局部参数不能准确表征复杂渗流特征造成产能评价失误,提升了超低渗透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的定量评价能力,为该类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出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天然气录井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使过平衡钻井中不易识别、发现气层,易发生井漏与井喷,对产层的解释评价也有一定难度。为此,总结和归纳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录井特点与识别方法:在常规钻井条件下的天然气识别方法主要靠气测,辅之以钻时、岩屑录井技术,并及时进行小层对比,以确保发现储层。欠平衡钻井的天然气识别方法主要有4种:①气测录井仍是判断油气显示的主要依据;②精细分析钻时,从微弱变化中明查储层;③正确录取和鉴别岩屑是及时发现储层的关键;④及时观察出口工程参数及火焰的变化,是发现气层的佐证。天然气录井中的井控工作包括:搞好地质预报预告,及时发现油气水漏显示与预警,加强坐岗记录以保证钻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