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契约理论、代理理论中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委托人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理论 ;实施股票期权制对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治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减少企业现金支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股票期权制的实施范围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股票期权的授予者应是企业经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并购的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有助于消除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公司运营,从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MBO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选取若干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的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企业治理机制:从单向治理到社会共同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企业本质和所有权归属的理解差异,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两种学说,即股东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并由此派生出了两种相应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共同治理。一般来说,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反映了企业的协作本质,但长期以来在资本及其所有者具有非常强势地位的情况下,集中体现资本权力的股东价值观得到了承认和流行;不过,由于单向的委托—代理治理无法抑制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股东至上主义"在实践中也对企业治理和效率带来了深重的混乱和危害。因此,随着人们对企业本质的理解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的权力分散,利益相关者社会观逐渐得到承认和流行,并出现了相应的代理人监督代理人以及社会共同治理学说。  相似文献   

4.
当个人在交易性互动中处于信息占优地位时,为防止其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其诚信。各种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保障措施都是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的信誉实际上取决于企业控制者的信誉。如果企业控制者是代理人,其对企业的长期成长及其所需信誉缺乏关心的内在动力;即使企业控制者是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在缺乏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倚重短期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所固有的产权中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出现了缺陷 ,这些缺陷表现为国有企业董事性质的管理经营人员作为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所行使双重职能之间的矛盾。作为政府的代理人 ,其决策政治化而非市场理性化 ,由此导致甄别其行为的道德风险信息严重缺乏 ;这种道德风险就是国有企业的委托人行使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使其行为缺乏成本约束。这样的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能将外部性内在化 ,配置资源效率低下。由于国有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超经济力量的存在 ,国有企业应该在生产并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业和国家垄断行业中根据社会成本而非交易成本配置资源 ,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经济人寻求自身利益的场所。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本着获利的目的形成一个企业合约,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他们凭借自己对生产过程或生产资料的控制,在合约的践行过程中进行着重复博弈,博弈主要围绕生产者寻求机会主义行为和管理者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进行。当生产者不满意自己的状况时便利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寻求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物质资本的控制推动制度循着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监管成本的路径演进。同时,借助技术进步,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空间越来越小,弱化了人力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企业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普遍存在,如何从机制上约束企业的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个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企业为视角,通过建构行业协会功能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条件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功能发挥来有效治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结论,文章旨在为制约企业失信行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联盟伙伴的道德风险行为是导致企业联盟低效甚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联盟伙伴道德风险行为的诱因、道德风险对企业联盟的消极影响,并概括了联盟道德风险行为的治理机制--包括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及混合治理三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机制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两权分离”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自主经营地位的逐步确立,内部人控制并由城产生的代理风险在国有企业中越来越常见。怎样才能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理论界不乏见仁见智的观点:有人主张年薪制,让经营者与委托人收益共享,激励相容;还有人认为应当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防范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应当建立一个系统的多维约束机制。i;一、充分竞争的代理人市场:最主要的约束机制“两权分离”下的经营者为什么会有机会主义行为?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这洋两点八一是代理人是利已主义者,在…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的特征,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和诸多问题。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有助于消除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认清MBO过程中的风险,可能会对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起到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机制所要解决的是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西方国家在公司实践中发展了一些保障所有者利益、减少股东由于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而蒙受损失的治理机制。主要的有公司收购与征求委托书制度等。其中,征求委托书制度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利益多元化的股东之间的博弈而更有效率、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代理人的监控机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股票市场基础上 ,其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与投资者的理性预期能力。行为金融学认为 ,在股票市场定价无效率的基础上 ,资本市场的竞争无法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约束 ;无表决权优势的股东个体在面对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时 ,缺乏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机制。公司制度中股权资本直接退出机制的有无及其效率的高低 ,是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有效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明确契约关系是企业治理效率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但以股权为核心的单边治理,不仅没有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反还引发所有者自身道德风险.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中两个层面的剩余空间客观存在,使双向道德风险消解成为可能,委托代理关系在弹性治理的指向下,有望形成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偏差、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及"搭便车"等代理人问题的存在,代理成本就无法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代理成本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效率为原则,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政化倾向是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典型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委托人和代理人都由政府任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趋于成熟的情况下,这种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企业治理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包括造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国有企业领导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失灵,如监督动机的缺乏、监督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等,这就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为此,如何解决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问题,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理顺产权关系、改进选拔任用方式、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引入引咎惩罚制度,无疑是深化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激励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两大主题,激励只有在有效约束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没有约束的激励等于鼓励机会主义行径,而约束能否硬化则取决于委托人能否方便地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低效率的逻辑源头在于市场缺乏竞争和政府代理下企业内部权利安排失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带来了代理问题。所谓的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 ,是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就是外部投资者保护其利益免于被以经营者为首的公司内部人攫取的一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资产专用性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成为资源配置机制,我们看不到收入分配不公或敲竹杠等问题的存在,一旦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就会看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者敲竹杠问题。而这种经济现象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面临的资产专用性,并剖析了经营者敲竹杠行为的产生原因,同时提出抑制经营者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政策建议,要将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治理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正式合约之外还存在着能够执行但无法验证的关系型合约,现有文献对关系型合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缺少关系型合约如何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研究。文章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个研究命题,并通过对三个国内外关系型合约与企业生产安全的案例分析,验证了相关命题。由此得出三点结论:(1)在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正式合约之外还存在着关系型合约,且高能力的代理人对生产安全关系型合约的履行起着决定性作用;(2)在企业生产安全关系型合约中存在着多重道德风险,经过重复博弈,由高能力员工取代低能力员工形成一对二的委托代理关系,能够克服多重道德风险;(3)在企业中构建基于高能力员工的关系知识传递-接收-扩散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治理水平。本研究拓展了企业生产安全治理的新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产业管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比较适合于解释人类复杂的带有明显组织行为的治理结构。政府产业管制作为一种解决市场失灵的治理方式,是市场、厂商及其治理结构关联于交易成本节约在政府组织行为方式上的反映。伴随市场失灵而出现的政策失灵,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的行为过程及其效应的关注。产业管制实质上是政府与厂商之间的一种强制性契约,尽管这种契约不像纯粹的市场契约那样具有风险的显著性,但它同样会导致厂商和政府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厂商有选择或扭曲地披露信息所出现的逆向选择,研究政府产业管制之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构成,存在着注重从政府行为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角度来说明产业管制中的组织执行和监督机构如何才能有效运行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