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若干发达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些共性特征,包括加强研究开发能力建设,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开展全方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建立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重视农业教育以及教育与科研、推广工作的配合,视农民为创新工作的重要主体。并阐述了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传统工业强国,法国拥有悠久的科技传统和卓越的科研体系,具备健全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在科技计划的制定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对法国21世纪初以来的主要科技计划进行梳理,包括竞争力极点计划、未来投资计划、新工业法国计划和未来工业计划等;重点分析其优先发展领域,并总结法国科技计划的制定与管理特点;对我国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再思考,从机构设置、过程管理、法律保障和专项领域规划四个方面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科技计划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符合新时期国家科技计划创新产出需求的绩效评价体系既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创建科技强国的有利保障。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调研、类比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对法国"未来投资计划"事后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标进行解读,发现:法国政府组织科技评价过程中,行政干预少,且赋予评审专家适度调整评价指标的权力;特别注重依靠制度建设,确保各类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基于项目的内在差异,实事求是地实施分类评价、不强行设置指标权重。基于其实施分类评价的实践经验,本文对新时期中国科技计划评价体系与制度改革提出了两点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郊区农业与大区域农村农业不同的特点,发展城市郊区农业的前提条件应该包括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护,其目标定位应该包括发展无公害的或“绿色的”可持续农业,其产业特色应该包括能够在大力发展高效和出口创汇农业的过程中全面体现人类的生态智能。城市郊区农业可持椟发展需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作。知识创新首先是生态学知识创新。城市郊区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面积上最在的组份,也是功能上最重要的组份之一,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调节功能的影响会愈来愈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植保技术应该扩展,使之容纳植物医学和生态系统健康技术。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使管理适应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农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和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将保证城市郊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技术创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科技创新要推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种业自主权,农业数字化转型,绿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然而,我国科技原创能力尚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大学与创新型企业、人才集聚、科技评价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亟需重点抓好提升科技原创能力的五大路径:实施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提高原创供给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在国际科技创新活动中提升主导和引领能力,持续塑造有利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良好科技评价体系,夯实人才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经济、科技和军事大国,将生物威胁作为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十分重视生物安全战略与计划体系建设。本文从国家战略、领域重大计划、法律法规和重点项目四个层面对美国生物安全战略与计划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美国十分强调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安全领域发布多项国家战略,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领域内多个方面的威胁投入巨资开展持续性的重大计划和聚焦前沿技术研发创新的项目部署。在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为有效抵御生物安全风险和威胁,保障国家安全,本文提出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战略协调机构和多层级生物防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科研在全国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科研评价导向、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大学功能与创新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利于科研质量提升的问题。本文分析提出了为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而应当采取的科研体制改革对策,主要包括:明晰高校新的功能定位;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内外的资源互补性合作;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补偿机制;培育大学精神与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韩国创新概况入手,重点分析了韩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包括政府主导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强调绿色创新、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韩国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方面积累的这些经验能为我国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的创新体系就无法突破核心技术,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受制于人。韩国采用了与中国类似的科技管理体系,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分析了韩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总结了韩国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长期科技规划是印度政府长期采用的政策工具,建国以来印度共推出了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每一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涵盖的时间约为10~30年,起到了"顶层设计"的政策地位,发挥着引领和规范印度五年规划的政策功能。2013年初,印度政府推出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STI)。有鉴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界对此涉猎较少,本文总结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过程和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一套中长期规划如何服务于印度提出的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集中围绕其如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印度创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的管理协调职能、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国内外双轮驱动等方面,研究了该规划的设计和制定过程。最后结合我国情况探讨了印度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浅析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财政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美国在政府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本文从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科技经费管理体制、研发预算编制、各部门研发经费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以及基于绩效的经费管理分析了美国政府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从而为我国完善政府科技经费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研发投入的概况,总结了金融危机给各国研发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最新的研发投入趋势。并指出,金融危机使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了,但是危机也使各国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仍然努力增加研发预算,并出台各种举措帮助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例,概述其建设在引导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区域科研特色优势、创新队伍建设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启示;分析并针对其宏观管理、科研及实验室条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建设发展战略地位、发展目标与使命、发展方向与思路、发展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5—2011年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R&D的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等计量方法,对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改善指数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具有很强相关性,风险投资对R&D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上,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程度在0.1个单位,年度风险投资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风险投资总规模;R&D内部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对R&D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技术进步与创新直接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框架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然后基于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弹性系数及其门槛特点,建立了自主研发自身门槛模型、协同创新自身门槛模型、创新产出对自主研发门槛模型、创新产出对协同创新门槛模型、科技人力资源对自主研发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绩效较高,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协同创新绩效总体较低,较低水平地区绩效较高;科技人力资源绩效总体不高,科技人力资源投入较低地区自主研发绩效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7~2011年披露研发投入且数据完整的16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对RD资本化与费用化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不仅是RD资本化投入与股票价格的半调节变量,同时,高管股权激励也是RD费用化投入与股票价格的半调节变量;通过高管股权激励,可以解决监管RD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性等问题,使企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目前国外政府在组织实施科技评估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政府在组织实施科技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外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就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更好地组织开展我国政府科技评估工作进行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依据相关模型,提出了区域建筑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全国30个省市的建筑业科技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建筑业科技竞争力主要受到科技投入、技术基础、科技产出和科技保障四个方面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