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损伤的特点。方法:将240只雄性Wistax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与兰州地区(海拔1517m)严重烧伤动物模型(TBSA30%,Ⅲ度),并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应用HE染色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脑水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伤后24h达峰值。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显示:延迟复苏组脑损伤后24h达高峰,7d尚未恢复。结论: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脑组织损伤改变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3840m,1517m)大鼠严重烫伤后延迟复苏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100)、即时复苏组(IFR,n=120)和对照组(CG,n=20),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ET-1和HSP70的含量。结果:ET-1在心肌细胞浆及血管内皮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随海拔梯度上升ET-1表达增高,海拔高组高于海拔低组,DFR组高于IFR组(P〈0.01);HSP70表达在海拔低者差异早于海拔高者(P〈0.01)。结论:高原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后随海拔升高,心肌保护物质消耗增多,ET-1/HSP70调节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517m和3848m两个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50)、即时复苏组(IFR,n=60)和对照组(CG,n=10),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越明显,且DFR组较IFR组差异显著。NF-κB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胞浆,高海拔组表达强度高于低海拔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各海拔高度DFR高于IFR组(P〈0.05)。结论:NF-κB表达强度变化与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回肠Peyer氏结淋巴细胞凋亡和Bax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海拔1517m和3848m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即时复苏组(IFR)和假伤组(SG),建立TBSA 30%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h取材。采用TUNEL、免疫组化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Peyer氏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结果:淋巴细胞凋亡率在各海拔高度DFR组和IFR组均高于SG组,随海拔高度上升凋亡率有所上升;DFR组凋亡率高于同海拔IFR组,海拔3848m各实验组分别高于海拔1517m(P〈0.05);Bax表达强度变化平行于淋巴细胞凋亡率变化,但在伤后6h和72h海拔3848m各实验组分别高于海拔1517m(P〈0.05)。结论: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Bax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氏结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实验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6、12、24、72h及7d取材。兰州地区取相等数量动物重复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并计算能量负荷。结果:能量负荷在高原正常对照组与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原烧伤后脑组织能量负荷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即时复苏组伤后早期即出现显著变化(P〈0.01),伤后72h开始恢复,伤后7d差异无显著,延迟复苏组伤后7d仍星显著差异(P〈0.01)。与即时复苏组比较伤后6~24h无显著差异,伤后72h~7d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地区各时相点与兰州地区比较,EC值均降低,除即时复苏组6h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4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高原与兰州地区严重烧伤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和即时复苏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PY的表达。结果:NPY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细胞的胞浆中。高原地区各组间在伤后1~72 h差异显著(P<0.01)。高原地区各组与兰州地区相比较,NPY表达均减少。结论:NPY表达减少与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脑损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大鼠严重烧伤后延迟复苏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特点。方法:24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严重烧伤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即时复苏组(IFR)和正常对照组(C),分别于伤后1、6、12、24、72h、7d取材。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GRP的含量。结果:在3800m海拔高度,IFR组血浆CGRP于伤后12h达最低点,DFR组于伤后6h达最低点;1500m海拔高度,IFR组与DFR组均于伤后12h达最低点,CGR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3800m海拔高度者。两个海拔高度间,DFR组在伤后6h即出现显著差异(P<0.01),并一直延续至伤后24h,IF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后同一海拔高度,延迟复苏组血浆CGRP的含量低于即时复苏组;海拔越高,血浆CGRP的含量越低,延迟复苏后CGRP下降的越早。提示消耗的心肌保护物质越多,缺血缺氧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Wistar大鼠为对象,建立严重烫伤即时与延迟复苏模型,检测烧伤延迟复苏后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探讨高海拔地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心脏病生特点,为制订符合高原临床特点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作者选取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将其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100),即时复苏组(IFR,n=120)和对照组(CG,n=20),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h、6h、12h、24h、72h和168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ET-1和HSP70的含量。结果ET-1在心肌细胞浆及血管内皮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随海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肝脏HSP70表达的意义及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海拔1 517 m和3 848 m分为即时复苏组(IFR,n=60)、延迟复苏组(DFR,n=50)和假伤组(SG,n=10),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细胞凋亡及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两个海拔高度HSP70表达强度,实验组均高于假伤组,高海拔组表达强度均高于低海拔组的强度,各海拔高度DFR组高于IFR组(P〈0.05);肝细胞凋亡率DFR组高于IFR组,且高海拔组高于低海拔组(P〈0.05)。结论:HSP70可能参与肝缺血缺氧等应激损伤过程,HSP7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应激水平和损伤程度,其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烫组(n=16)、烧伤组(n=14)和烧伤+HBO治疗组(n=15)。采用大鼠背部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在烧伤后24h始,在高压氧舱0.15 MPa( 1.5ATA)压力下,每日吸入95%以上浓度的氧气1h,连续5d。各组大鼠于伤后第7天取肠黏膜组织血及下腔静脉,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差别,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等指标。结果 与假烫组相比,烧伤组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烧伤后第7天大鼠血浆DAO和D-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上述两指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携带目的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静脉移植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损伤体内的分布.方法:分离培养MSCs,用Ad-GFP转染MSCs,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A组,10只)、即时复苏组(B组,10只)、假伤组(C组,5只).A、B两组大鼠背部造成Ⅲ度30%烫伤,制备A组为延迟复苏模型,B组为即时复苏模型,同时制备C组为假伤模型,经股静脉移植转染Ad-GFP 48 h后的MSCs.24 h,7 d后取小肠、肝脏、肾脏、烫伤皮肤创缘等组织,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体内的分布.结果:MSCs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细胞数可达(1~2)×1011个,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MOI=100时,Ad-GFP转染MSCs效率可达86.4%.经股静脉移植24 h,在延迟复苏组烫伤皮肤组织创缘,小肠黏膜广泛可见绿色荧光,而在肝、肺等器官少见,即时复苏组荧光以烫伤皮肤创缘分布为主,小肠黏膜较少,假伤组中绿色荧光分布以肝脏为主.延迟复苏组小肠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即时复苏组和假伤组(P《0.05),而延迟和即时复苏组皮肤创缘荧光强度又强于假伤组(P《0.05).结论:导入目的基因可能不会改变MSCs归巢特性,并将为后续启动基因治疗烧伤延迟复苏后的损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肠道防御素-5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延迟复苏诱导肠道细菌移位是否与肠道黏膜内帕内特细胞受损、防御素产生减少有关。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56只,分为3组:对照组(n=8);早期复苏组(n=24),30%Ⅲ度烫伤后即刻复苏;延迟复苏组(n=24),烫伤后6h复苏。观察回肠黏膜防御素5(RD-5)mRNA表达、帕内特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RD-5 mRNA表达量在伤后8h显著升高,伤后24h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而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组间比较显示,延迟组伤后8h值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而72h显著低于早期复苏组;两组回肠帕内特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伤后24h细菌移位频率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延迟复苏组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结论延迟复苏后的肠黏膜损伤并不涉及帕内特细胞;伤后24h内发生的细菌移位与RD5nLRNA表达改变关系不大,而72h后RD-5 mRNA降低可能对细菌移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烫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0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伤组(n=32)、烫伤组(n=32)和丙酮酸乙酯(EP)液(3.23mg/ml)治疗组(n=32),后3组分别在伤后第1、3、5、7天活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HMGB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大鼠烫伤后1、3、5天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假伤组比较,烫伤后1、3天G1期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同时G2+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EP组,伤后第1天G,期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G2+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HMGB1对严重烫伤后脾淋巴细胞周期具有明显影响,参与了烧伤延迟复苏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48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烧伤模型并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及伤后1,2,3,5,7d共6组,每组8只。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伤后ITF及ITFmRNA表达的变化,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肠黏膜ITF含量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小肠中ITF及ITFmRNA均有一定表达,它们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中。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ITFmRNA表达明显减少,肠杯状细胞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P<0.01),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含量远远低于伤前[(369.33±65.56)ng/g],伤后7d[(15.83±4.40)ng/g]仅为伤前的4%。 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是ITF合成下降的主要原因,而ITF特别是ITF二聚体含量的大幅下降又可加重肠黏膜损伤,延缓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烧伤早期大鼠肠功能障碍时肌间神经丛的形态学改变,并探讨肠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烧伤组(n=10),建立30%TBSA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肠传输速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氮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并对两组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神经节和Cajal间质细胞(ICC)的密度进行测定。结果烧伤组大鼠肠传输速率明显延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和ICC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同时伴有神经纤维部分断裂,未能形成完整的神经纤维网。结论烧伤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和ICC的改变可能是烧伤引起肠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VitC)对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以了解VitC对烧伤后延迟复苏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延迟复苏组、VitC低剂量组及VitC高剂量组。复制烧伤模型30h后,检测血清cTnI、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使用VitC可以降低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中cTnI和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P〈0.01);VitC高剂量组降低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cTnI和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作用较VitC低剂量组明显(P〈0.05)。结论烧伤后延迟复苏时使用VitC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大剂量VitC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VitC,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脏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 517m和3 848m两个海拔高度建立30%TBSAⅢ度高原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即时复苏组(IFR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ml/kg,n=60)、延迟复苏组(DFR组,伤后6h开始按4ml/kg补液,n=50)和假烫对照组(NC组,n=10),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海拔梯度上升,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水肿、颗粒变性、坏死及崩解;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变性及坏死,肾间质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程度DFR组较IFR组加重,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加重.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DFR组高于IFR组,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P<0.001),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结论 高原严重烧伤导致的肾损伤与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关,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高表达反映了损伤过程中细胞自我保护机制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大鼠中的抗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调控。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烧伤和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及治疗组,伤后24h检测肺脏、肝脏及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使用川芎嗪,能下调TNF-α、IL-1β及IL-6在血浆中的总体水平,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脏器水肿,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时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方法:8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即时复苏组(B组)和延迟复苏组(C组),B组和C组造成2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并测定伤后1h,3h,6h,24h,48h线粒体呼吸Ⅲ、Ⅳ态及呼吸控制率(RCR);测定线粒体呼吸链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结果:①烧伤后B、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RCR和NADH-CoQ还原酶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②B组心肌细胞线粒体RCR和NADH-CoQ还原酶活力复苏3小时代偿性增高,但后期进一步降低;③伤后3小时内,B、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无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期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大鼠延迟复苏时会加重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高度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系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判别高原地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t high altitude,H—MODS)各项诊断指标参数界值与平原地区的差异;验证新的评分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可操作性。方法:按统一标准将总数为462例MODS患者根据海拔高度分为平原对照组(CG,n=113)、中度高原组(MHG,1517m,n=314)、高原组(HG,2808—3400m,n=35)。分别用平原地区MODS评分诊断标准(庐山会议标准和Marshall诊断标准)以及兰州修订的H—MODS评分标准,绘制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计算约登指数和最佳界值,验证3个标准在不同海拔高度预测MODS结局的准确性。结果:多脏器评分提示兰州标准随海拔梯度升高有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的效果,P=0.034。分层分析还表明,肺、脑、心、肾等单项指标的ROC预测值也以兰州标准的适用度最高(P〈0.05)。结论:通用的MODS诊断标准中某些参数界值不适合中度高原以上地区;海拔高度大于1500m以上地区可能是区分平原和高原MODS诊断标准的一个有意义的分界线,值得进一步实践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