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预缺血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经预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升高,与缺血再注组比较,经典预适应组和延迟预适应组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乳鼠(出生后3~7d)心肌细胞培养3~5d,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PC组),PKCε抑制剂组(PKCI组)。采用pH6.8的D-Hands液饱和氮气和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KCε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组和PKCI组的MTT比色法检测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和PC组,而LDH活力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PC组。TUNEL染色细胞凋亡结果显示I/R组细胞凋亡显著,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而PC组细胞存活状态良好,心肌细胞核多染成蓝色。同时,PKCI组的PKCε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C组。结论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PKCε的激活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马齿苋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齿苋总黄酮(portulaca total flavone,PTF)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于缺氧24h复氧lh造成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细胞损伤情况,并将PTF终浓度为5、10、20mg/L分别加入培养基中,预处理24h后,再置于上述缺氧复氧环境中培养,测定以上不同条件下心肌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测定各组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缺血组和再灌组细胞上清液中LDH、CK、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和再灌组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用PTF预处理后缺血组和再灌组的LDH、CK、MDA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SOD高于缺血组和再灌组(P<0.01);PTF组(20mg/L)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影响小(P>0.05);与PDGF-BB诱导增殖组比较,PIF(5、10、20 mg/L)药物干预组心肌细胞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PTF对缺血再灌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来间接推断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量;观察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量以判断细胞损伤情况,并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以判断细胞死亡类型及程度。运用以上指标来判断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血府逐瘀汤可显著升高缺血再灌注时SOD水平,显著降低LDH水平,DNA电泳图谱表明:血府逐瘀汤可使DNA拖尾基本消失,TUNEL结果亦表明血府逐瘀汤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血府逐瘀汤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免于死亡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为吡格列酮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中SOD活力和MDA的含量;采用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33258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吡格列酮使培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培养基中的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P<0.05);凋亡指数显著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减轻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对耳蜗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有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体得300-500g的健康杂色豚鼠72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再灌汪1h、6h、24h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手术前有处死前分别测试ABR、耳蜗标本HE染色病理检查、耳蜗电镜检查、测定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耳蜗组织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汪各组脑干诱发电位(ABR)发生明显异常,咯波潜伏期明显延长,阈值升高(P<0.01);外毛细胞变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耳蜗组织MDA含升高、SOD活力降低;iNOS在耳蜗组织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底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呵引起豚鼠ABR各波潜伏期延长和阈值增高,可造成耳蜗毛细胞及血管纹等组织病理损伤。耳蜗组织SOD活力下降及MDA升高参与了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耳蜗组织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纹、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iNOS弱阳性表达,在缺血及再灌注期间iNOS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最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最大,存活率下降最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与Ras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正常对照组(C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i组)、Ras抑制剂Manumycin组(Ma组)。采用MTT分析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性;测定各组MDA、SOD、LDH、AT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Co组比较,I/R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降低,MDA、LDH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Pi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增加,MDA、LD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i组比较,Ma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降低,MDA、LDH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保护机制与Ra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锌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心肌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而后再灌注3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分别测定不同时段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并于再灌后3h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做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设假手术组和补锌再灌组。结果:缺血再灌组在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1h、2h、3h家兔血清LDH、CK活性明显增强,心肌结构受损严重;补锌再灌组家兔血清LDH、CK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比缺血再灌组受损减轻。结论:活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家兔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氮嗪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分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GSH活性氧(清除剂)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GSH50mg/kg;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缺血再灌注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1mg/kg、5mg/kg、10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氮嗪预处理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SH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无保护作用,GSH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在体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夹夹闭兔颌下腺动、静脉1h后恢复血运建立领下腺I/R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施加缺血预处理(IP)因素,夹闭颌下腺动、静脉5min和10min,相对应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10min和15min,制作两种IP模型IP1和IP2,然后再进行I/R损伤实验。检测I/R组、IP1组、IP2组颌下腺组织缺血再灌注1,2,3,5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组织标本HE染色。结果:I/R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上升。IP2组SOD活力显著高于I/R组,但低于IP1组。IP2组MDA含量显著低于L/R组,但高于IP1组。HE染色结果IP1组颌下腺损伤程度低于IP2组,IP2组伤程度低于L/R组。结论:IP可以减轻I/R对颌下腺的损伤,IP1较IP2减轻L/R对颌下腺的损伤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超前缺血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董念国,蓝鸿钧,傅新平.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3):174]本实验通过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及复氧损伤模型,观察超前缺血(PCI)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8%体积比)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培养组、H/R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终浓度0.28 mmol/L)组.各组心肌细胞作相应分组处理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搏动频率;XTT法测定细胞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缺氧复氧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氧酶(LDH)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培养组比较H/R组细胞SOD下降,MDA、LDH及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乳化异氟醚组与H/R组比较,心肌细胞SOD活性提高,MDA、LDH及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且心肌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善.结论 乳化异氟醚具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及抑制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后处理对氧化亚氮合酶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取肾组织检测氧化亚氮(NO)含量、氧化亚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进行中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IPC)组、阳性药腺苷(Ado)组、GSTT 200、100和50 mg/l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检测心脏灌流液中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GSTT作用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GSTT 200和100 mg/L组灌流液中CK、LDH、AST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减轻。结论:GSTT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rarin,Pur)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心肌细胞的抗自由基作用及其对I/R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I/R对照组和葛根素保护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01g/L、0.1g/L、1g/L)。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m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ethylenediaxyamphetamine,MDA)的含量。结果 心肌细胞I/R后,MDA、NO、NOS的水平明显升高,LDH漏出增多,SOD活力降低;葛根素能显著降低MDA和NO、NOS的水平,提高SOD活力,减少LDH的漏出。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表没食子酸酯(EGCG)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及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丹参(SM,100mg/kg)组,EGCG1(10mg/kg)组和EGCG2(20mg/kg)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TP酶活性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IR组大鼠心肌MDA及血浆LDH明显升高,SOD及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EGCG和SM均能显著,降低MDA与LDH,明显增加SOD与ATP酶活性(与IR组比,P<0.01),并且EGCG(20mg/kg),降低MDA与LDH的作用较SM(100mg/kg)更明显(P<0.05)。结论:EGCG通过抑制脂过氧化反应和提高心肌SOD与ATP酶活性,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以模拟缺血溶液和模拟再灌注溶液先后置换培养基,制备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模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佛波酯、去甲肾上腺素、腺苷预处理组和1-(5-异喹啉硫酰)-2-甲基哌嗪(H7)+缺血预处理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对去卵巢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方法雌性沙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组、补充雌激素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复制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7min再灌注12h,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补充雌激素组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脑组织水肿明显;补充雌激素组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雌激素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邸易荣  张健  李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63-164
目的:比较研究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于缺血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碟脉灵预适应组和缺血预适应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知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磷酸腺苷(AT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均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心肌ATP含量和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能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