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归纳,提出改进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神经元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单个神经元的自适应控制方案,使整个系统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和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对同一被控对象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设计了PW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对它们的动态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计算机仿真比较。  相似文献   

4.
PWM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以大功率IGBT模块作主功率开关器件,采用SG3525集成PWM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器,EXB841作为驱动模块的高效集成化的直流调速系统,该调速系统适用于需直流调速的工控领域,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开设PWM控制实验课之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设计微机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项要点 :注意器件及电路的选择与分类布置 ;妥善布置地线 ;正确设计屏蔽 ;利用滤波技术 .指出了在系统设计全过程中都应重视电磁设计 ,以便使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在线性二次指标最优反馈(LQSF)调速系统中使用扰动及转速观测器,构成以TP801B单板机为核心的双通道LQSF调速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起动迅速且无超调,转矩扰动时动态速降小,无静差;数字系统的参数调整与设置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模糊控制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分析了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及鲁棒性,并与PID控制进行了比较,仿真表明: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最优控制系统极点配置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用计算机仿真寻优来确定二次型指标中Q阵的元素,并根据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设计最优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文中以某天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给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将传统的直流双环调速系统中速度控制器改为PI加棒棒控制器时的起超调问题.该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为:当给定信号和转速反馈信号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某一指定的门限值η时,控制器采用PI调节方式,否则控制器就输出最大的允许值并使PI调节器的积分部份置零.文内还给出了门限值η的选择原则,超调和峰值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大大地减少了起动超调,而调整时间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分析了一个时变且不满足Campbell可解性条件的线性奇异系统二次指标最优控制问题,给出了解的表达式以及最优控制系统的合理结构。所得结果体现了这类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双闭环直流调速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直流双闭环调速精度和稳定性的方法,它满足了实际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了变长线啮合齿轮转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的同时,主要针对现有渐开线齿轮减速器改造为变长线啮合齿轮减速器时,主要参数如何确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序率排列的WALSH函数应用于解线性时变状态方程和线性二次型的最优反馈控制上.导出了正向和逆向积分的运算矩阵.给出了状态方程在已知初值、末值或两点边值条件下的解以及矩阵Riccati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经济运行中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运用系统科学结构规律建立了产业结构等衡的评价模型EE和相应的动态投资结构优化模型ED;设计了基于计算机支持的人机交互式参数设计算法,并可形成多种方案;根据投资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等衡程度、总产值等多维准则综合决策;本文以某省5年规划为例,作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无级变速位置控制模式,便于实现全数字化的理想速度运行.它可缩短运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达到节电的最佳效果;又可合理设定am、pm的数值,提高运行时的舒适感;由于采用位置控制原则,进一步提高平居精度.此种控制模式,特别适用于高速、超高速电梯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由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所描述的随机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最优控制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比汽包钢炉的动态特性要复杂得多,它是一个多变量相互关联的控制对象。对其采用常规的PID调节器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以现代控制理论分析研究直流锅炉的最优控制问题,在低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三种最优控制规律,并用国产1000t/h直流锅炉单元机组的数学模型对每种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些新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