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芬太尼-安氟醚静吸互补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盖荣华,王建波,王耀岐,胡燕华(滨州市附属医院麻醉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芬太尼;安氟醚;静吸互补麻醉;腭裂修复术;小儿1994~1995年,作者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互补麻醉施行小儿腭裂修复术33例...  相似文献   

2.
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胺诱导及术中麻醉维持的效果。用异丙酚诱导能产生满意的插管条件,并能明显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与〉3周小儿相比,〈3周小儿的异丙酚麻醉诱导和维持用量均明显增高,清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0例ASAI~Ⅱ级,1~5岁拟行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0mg/kg,瑞芬太尼1.5μg/kg或芬太尼2.0μg/kg,维持为吸入0.75%~1.0%七氟醚,泵入瑞芬太尼0.20μg/(kg·min)或芬太尼0.08μg/(kg·min).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情况.结果 R组在诱导后、插管、切皮各时间点MAP、HR均下降,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插管时HR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时上升幅度大于F组(P<0.05),但R组苏醒快(P<0.05),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付英贤 《河北医学》1996,2(5):544-544
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临床分析(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付英贤我院采用奴夫卡因、安氟醚静吸互补气管插管全麻行小儿腭裂修复术32例,现将麻醉处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5~11岁;体重18~31kg。患儿全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小儿咽后组织瓣转移一期成型腭裂修复术是比较精细的手术,多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我科对25例14岁以下小儿腭裂患者实施了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张永赞,王宏梗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术,腭裂修复术,麻醉小儿腭裂修复术是一比较精细的手术,以往多数学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1~3],现今大多数仍沿用此法。笔者于1988年2月~19q4年10月,采用经气管切开全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2岁。择期行腭裂修复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Ⅰ)。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P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 瑞芬太尼一异丙酚靶控全麻更适合于小儿腭裂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9.
小儿唇腭裂全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唇腭裂指先天性唇腭裂,临床上需手术修复或称修补术,手术最佳年龄:唇裂3-6个月,聘裂2.5-5.5岁。因此,均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唇裂小儿一部分不需气管内插管,另一部分指Ⅲo唇裂必须插管。腭裂小儿均必须气管内插管。在全麻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危险。如出现麻醉药物与计算量差异过大。插管难度,缺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腭裂修补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及氯胺酮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基础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HR、SBP和DBP)与基础值比较,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在麻醉诱导期有明显下降;气管插管及拔管时与基础值接近;氯胺酮组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时3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舒芬太尼组拔管时间短,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低,为6.7%.结论:舒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中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提高苏醒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r-羟基丁酸钠、安定、氯胺酮是小儿腭裂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其催眠、镇痛作用较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气管插管能保持自主呼吸,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我院1995年~2002年3月对行腭裂修复手术86例采用此麻醉方法,效果好,现报告如下。安定0.2mg/kg间断推注,部分患儿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麻醉平稳,生命体征平稳,无插管反应,术后个别患儿苏醒延迟,静注氨茶碱2mg/kg后,拔管顺利。拔管后无一例呼吸困难和呼吸抑制者。讨论  相似文献   

12.
翁剑武  黑子清 《广东医学》2000,21(8):661-66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支撑喉镜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小儿喉乳头状瘤支撑喉镜下手术,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地西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结果 两组麻醉能满足手术需要,但A组比B组术毕苏醒快,口咽分泌物少,舌后坠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支撑喉镜下手术,具有术毕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速效、短效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副作用少等特点,已被麻醉界认可和广泛使用[1].我院1997年以来临床应用异丙酚麻醉小儿先天性腭裂修复术19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不插管)(I组,n=20),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n=20).I组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面罩给氧,保持自主呼吸.II组给予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结果I组麻醉诱导快,术中呼吸循环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快;II组诱导及清醒时间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异丙酚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腭裂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60例腭裂患儿,采用异丙酚咪达唑仑,芬太尼诱导,辅以维库溴铵或者阿曲库铵,经口明视插管,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维持,机械通气,术毕前40min停肌松药。在呼吸频率和幅度,清醒度都满意的条件下拔管。结果 60例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喉痉挛误吸,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术后30min内均可以清醒拔管。结论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术中术后、循环系统、苏醒期的严格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丁传凤  周本瑜 《铁道医学》2001,29(2):116-1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优势静脉麻醉方案。方法:80例唇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咪唑安定组、氯胺酮-异丙酚组、氯胺酮-芬太尼组及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复合组进行麻醉比较。结果:复合组具有镇痛、镇静效果优良,总用药量较少,术后苏醒迅速及关发症少等优点。结论:婴幼儿唇裂修复术采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输注,间隔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麻醉,能取得十分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1995年 4月~1999年11月间行腭裂修复100例12岁以下的小儿行气管内麻醉作一分析。小儿麻醉的关键在于术中管理,术后适时拨管,保证了术中及术后小儿的安全性。本组病例无死亡。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芬太尼-氧化亚氮(N2O)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其对血流动力血影响和术后恢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腭裂修补术中不同年龄阶段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和呼吸道管理问题。方法:对1996 年7 月~1999 年9 月收治的腭裂38 例,术中全部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选用不同麻醉药物。结果: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诱导,不但插管顺利,而且便于术中呼吸道管理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腭裂修补术麻醉处理关键在于正确的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术中和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20.
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0.6~17岁,平均年龄7.9岁,其中单纯唇裂12例,单纯腭裂13例,唇裂合并腭裂17例.麻醉均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加吸入麻醉,术后送复苏室前全部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