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屏  雷鸣  周夏芝  周海华  马恒保 《炼铁》2021,40(6):21-24
针对沙钢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持续升高现象,提出了经济高效低钛护炉方案。经济高效低钛护炉,就是以析出石墨碳为核心,提高铁水[C]含量,降低铁水中碳不饱和度,改善炉缸活性,促进炉缸石墨碳析出。3号高炉低钛护炉期间,逐步减少钒钛矿使用量,铁水[Ti]降低至0.08%以下,炉缸侧壁炭砖温度基本处于400℃以下。同时,高炉日产量达到6500t/d以上,燃料比和焦比分别降低至519kg/t和375kg/t,大幅降低了燃料消耗,实现经济、高效、低钛护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提高炼钢生产效率、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转炉出钢温度等措施,150 t转炉铁水消耗可以降低至880 kg/t,继续降低转炉铁水消耗过程中暴露的钢水过吹、终点成分命中率低、渣中FeO偏高、炉衬侵蚀严重、氧枪寿命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唐钢公司第一钢轧厂的实际情况,开发了补热剂应用、二次燃烧氧枪、铁水包废钢预热等技术,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铁水消耗降低至800 kg/t以下,渣中FeO由26%降低至20%,氧枪寿命由120炉提高至170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了水钢100 t顶底复吹转炉炉衬的损坏机理和影响炉渣熔化性能的因素,得出每1%V2O5降低炉渣熔化温度27℃,每增加1%TiO2含量,炉渣半球温度约降低5℃,当炉渣TFe含量在20%以上时,炉渣熔化温度在1 320~1 395℃。通过采取铁水捞渣工艺;建立转炉热平衡操作模式,提高拉碳率;铁水Si在0.6%~0.8%时,采用单渣操作,铁水Si>0.8%时,采用双渣操作;建立转炉最佳炉型及控制措施;优化钢水温度制度和优化脱氧合金化制度,降低出钢温度;在补吹提枪前加入适量焦丁,确保冶炼终点炉渣中FeO保持较低含量,提高溅渣护炉效果等工艺措施,结果使转炉炼钢的耐火材料消耗降到8.75 kg/t钢,转炉炉龄达到29 336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太钢不锈钢原料铬镍生铁、高碳铬铁、铁水等的特性以及研究了原料中Si、C元素优化使用,采用中频炉、电弧炉、转炉、AOD等工序进行多种组合,开发了300系、400系钢种多条不同组合的不锈钢工艺路线,形成了多位一体不锈钢生产工艺。生产实践表明,400系不锈钢采用180 t转炉脱磷铁水+50 t中频炉熔化高碳铬铁预熔液兑入AOD冶炼的工艺,铬收得率提高2.47%,硅铁消耗降低5.5 kg/t,石灰消耗降低10 kg/t,300系不锈钢采用160 t电弧炉+2×50 t中频炉熔化预熔液兑入AOD冶炼工艺,铬收得率提高2.2%,电极消耗降低1.8 kg/t,大幅降低了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5.
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为了保证转炉钢产量,采取了降低转炉造渣材料消耗、降低转炉出钢温度、提高铁水"一罐制"比例等措施。采取措施后,转炉废钢比由13.0%提高到21.5%,铁水单耗降低了60 kg/t。实践表明,当转炉铁水单耗为880 kg/t时,炼钢利润最佳。  相似文献   

6.
针对八钢铁水供应不足且铁水成分波动较大的问题,文中在现场冶炼数据采集的基础上,依据转炉冶炼的物料平衡、热平衡以及现场试验,研究了铁水成分、铁水重量、铁水温度、出钢温度以及留渣操作等工艺参数对废钢加入量的影响.通过采用留渣操作、适当提高铁水温度、减少辅料消耗以及适当降低转炉出钢温度等措施,转炉废钢比由16.4%提高到21.3%,脱磷率由79.3%提高到93.3%,同时石灰和白云石消耗量分别降低了3.3 kg/t钢和6.7 kg/t钢.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水预脱硫过程的实际情况,采用Visual Basic 6.0进行编程,建立了网络结构为4-12-1,模型数据归一化范围均为[0,1]区间的BP神经网络铁水预脱硫镁粉耗量预报模型。模型确定铁水质量、铁水温度、初始硫含量、终点硫含量为输入参数。采用210炉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经46炉数据现场验证表明,模型预报结果误差有65.2%的炉次绝对值误差在0.04 kg/t以内,有91.3%的炉次绝对值误差在0.06 kg/t以内,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33 kg/t。本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实际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8.
滕召杰  陈建  郭宏烈  郑凯 《炼铁》2019,38(5):38-41
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内压差长期处于190kPa以上,严重制约高炉强化冶炼。为降低压差,主要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矿石角差、拓展矿焦平台,改善煤气流分布;调整送风参数,提高鼓风动能,增加风口长度,活跃炉缸状态;优化出铁制度,控制合理的铁水温度,保证渣铁及时出净;保证入炉原燃料质量稳定。炉内压差由190 kPa以上降低到160kPa后,1号高炉基本实现稳定顺行,焦炭负荷5.5,焦比291kg/t,煤比188kg/t,燃料比498 kg/t。  相似文献   

9.
史彩霞  游香米 《中国冶金》2022,32(12):78-82
通过对1Cr14Mn10NiCuN不锈钢冶炼的几种原料条件和工艺路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低镍高炉铁水为主要原料的工艺流程因铁水成分、温度和洁净度更优而更具竞争力。某厂采用高硅含铬低镍铁水冶炼1Cr14Mn10NiCuN不锈钢,铁水带入铬可节约50铬铁用量约66.7 kg/t(钢),降低成本约400.5元/t(钢),但预处理环节铬的收得率仅为88%,铬损失量折算成50铬铁达到9.1 kg/t(钢),折合人民币约54.6元/t(钢)。工艺优化方案考虑在铁水预处理炉吹氧结束时加入合金熔化炉熔化的铬铁水,利用铬铁水中的硅还原渣中的铬。工艺方案优化后在预处理炉环节将低镍铁水中的铬收得率提高至95%,使生产全流程50铬铁加入量减少约5.3 kg/t(钢),降低成本约31.9元/t(钢)。  相似文献   

10.
莱钢在转炉工序采用高铁水比装入制度,由于造渣制度及枪位控制不合理、炉型控制不当及铁水流冲击,导致喷溅加剧,兑铁位侵蚀。通过优化造渣工艺、枪位控制及溅渣护炉工艺,喷溅渣量由25.5kg/t降至17.5kg/t,钢铁料消耗由1069.5kg/t降至1064.0kg/t,耐材消耗由0.42kg/t降至0.20kg/t,氧枪寿命由210炉提高至325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钢炼铁工序和炉外脱硫工序技术经济分析,得出高炉生铁含硫每提高0.001%,则高炉入炉焦比、综合焦比分别下降0.68 kg/t、0_49 kg/t,高炉日产量增加0.16%,但使炉外脱硫成本增加0.27元/t。综合高炉及炉外脱硫的吨铁成本的变化,铁水含硫每提高0.001%,综合效益为0.49元/t。  相似文献   

12.
左俊  尤石  赵世丹 《炼铁》2023,(2):1-4
马钢2号高炉自2018年以来炉缸工作状态持续下降,2019年8月炉芯温度一度下降至300℃以下。炉缸工作状态差的原因主要是铁水钛含量高、装料制度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通过采取优化铁水成分改善流动性、调整装料制度优化两道气流、积极用风提高鼓风动能等技术措施,高炉两道气流趋于稳定,炉缸工作状态逐步好转。2020年5月炉芯温度明显回升,持续保持在400℃以上。随着炉缸的活跃,炉况明显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10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4t/(m3·d)、燃料比522kg/t、焦炭负荷4.40。  相似文献   

13.
孟华栋  杨勇  姚同路 《中国冶金》2022,32(7):107-113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转炉及KR进行钢包热态铸余渣循环利用的工艺试验。对比分析了转炉及KR循环利用钢包热态铸余渣前后的成渣效果和冶金效果。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常规炉次每炉加入约30 kg/t的钢包热态铸余渣,可节约消耗钢铁料12 kg/t、石灰4.31 kg/t、烧结矿4.87 kg/t、氧气1.83 m3/t,缩短冶炼时间3.24 min/炉,节省冶炼成本39.43 元/t(钢),降低终点a[O]含量,提高终点脱磷率,在提高钢水质量和冶炼效率、降低炼钢成本的同时,减轻了钢包铸余渣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为减小钢包铸余渣中硫含量高对转炉冶炼效果的影响,可采用将钢包热态铸余渣返回KR进行铁水预处理的方式加以循环利用,每罐铁水中加入约27 kg/t的钢包热态铸余渣后,石灰等脱硫剂用量减少82.2%,铁水预处理时间缩短1 min,温降减少4 ℃,回磷率降低2个百分点,脱硫率达到69.4%,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孟华栋  杨勇  姚同路 《中国冶金》2006,32(7):107-113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转炉及KR进行钢包热态铸余渣循环利用的工艺试验。对比分析了转炉及KR循环利用钢包热态铸余渣前后的成渣效果和冶金效果。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常规炉次每炉加入约30 kg/t的钢包热态铸余渣,可节约消耗钢铁料12 kg/t、石灰4.31 kg/t、烧结矿4.87 kg/t、氧气1.83 m3/t,缩短冶炼时间3.24 min/炉,节省冶炼成本39.43 元/t(钢),降低终点a[O]含量,提高终点脱磷率,在提高钢水质量和冶炼效率、降低炼钢成本的同时,减轻了钢包铸余渣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为减小钢包铸余渣中硫含量高对转炉冶炼效果的影响,可采用将钢包热态铸余渣返回KR进行铁水预处理的方式加以循环利用,每罐铁水中加入约27 kg/t的钢包热态铸余渣后,石灰等脱硫剂用量减少82.2%,铁水预处理时间缩短1 min,温降减少4 ℃,回磷率降低2个百分点,脱硫率达到69.4%,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半钢炼钢过程中,在保证终点碳命中率和终点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焦丁对半钢进行热补偿,提高废钢比,降低铁水消耗,达到加入焦丁4.9 kg/t,可降低成本4.94元/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转炉炼钢热平衡为理论依据,通过提高铁水物理热的利用率,采用废钢槽改造、铁水罐内加废钢等方法,降低铁水消耗。实践表明,采用低铁耗炼钢后,120吨转炉铁水消耗从850kg/t下降至830kg/t,转炉操作稳定、冶炼顺行,成功地降低了铁水消耗。  相似文献   

17.
涟钢210t转炉通过采取铁水保温措施,推行铁水"一罐到底"、提高入炉铁水温度,加快冶炼节奏,降低转炉冶炼过程钢水热损失,对部分热量不足的炉次添加发热剂等措施,使低铁水比的冶炼工艺得以实施,综合铁水比由85.3%降低至74.8%,增加钢产量约80万t。  相似文献   

18.
渣料消耗是转炉炼钢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其值高低代表炼钢技术水平,与满足脱磷、护炉要求相矛盾。某钢厂受高炉矿原料配比影响,铁水钛、磷含量较高,为保脱磷、护炉满足要求,渣料消耗较高。为此,基于高钛铁水性质及其转炉成渣特征,优化转炉供氧制度、造渣制度,以“镁固钛”为技术核心,控制炉渣高TiO2含量对脱磷、护炉的影响,提高渣料利用率。通过上述工艺的持续优化,形成了高钛铁水转炉少渣冶炼技术,渣料消耗由55.67 kg/t降低至45.86 kg/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效化炼钢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参照AOD炉冶炼不锈钢的工艺模式,开发AOD炉进行铁水脱硫的工艺,以满足脱硫设备出现故障后脱硫铁水的供应。通过实践表明:AOD炉进行铁水脱硫可实现将w(S)脱至0.002 0%以下,并利用离线扒渣设备扒除含硫渣,防止转炉冶炼过程中回硫;为提高脱硫效率,铁水脱硫终点温度控制在1 350~1 400℃,温度不足采用硅铁弥补,渣量20~30 kg/t,还原后w(Si)控制在0.2%~0.4%,还原阶段侧吹搅拌强度控制在0.4~0.6 m~3/(t·min),搅拌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20.
铸余渣是连铸浇注结束后残余在钢包内的钢水和炉渣,传统的铸余渣冷态回收法存在污染大、效率低、金属损耗大等缺点,铸余渣热态回收利用逐步受到重视。根据不同钢种的铸余渣特性,同时结合铁水中元素与铸余渣反应原理,确定了热态铸余渣返转炉利用的工艺路径:超低碳钢种的热态铸余渣返回时,向铁水包中倒入30~40 t铁水,承接2~3炉铸余渣,直接倒入转炉进行冶炼,吨钢石灰下降4.3 kg,脱磷率提高3.6%;其他钢种的热态铸余渣返回时,向铁水包中倒入60~70 t铁水,承接4~5炉铸余渣后返倒罐进行受铁,吨铁脱硫镁粉下降0.14 kg。该工艺的热态铸余渣返回转炉冶炼比例达到72.5%,有效地利用了铸余渣的冶金功效,钢铁料消耗从1 095 kg/t下降到1 090 kg/t,降低了5 kg/t,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