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乳晕切口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同期假体隆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取出同时置入假体隆乳的新方法。方法经乳晕切开乳腺组织后,反复冲洗,尽量取出注入的材料,并通过原切口于胸大肌下置入乳房假体。结果37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外观形态好,无1例出现血肿和感染。结论经乳晕切口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同期胸大肌下置入硅凝胶假体,是一种可行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包膜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材料取出同期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疗效。方法:在全麻+局麻下,采用乳晕下缘弧形切口,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的包膜外分离,然后完整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及其包膜。同时在胸大肌下分离,在乳房下皱襞处离断胸大肌起点,胸大肌下腔隙内放置引流管,并置入硅凝胶隆乳假体,调整乳房形态满意后逐层缝合乳腺组织、皮下组织及皮肤切口。结果:本组10例均一次性完整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及其包膜,假体隆乳术后形态满意。但由于包膜组织剥离范围较广,术后引流液较多,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拔管时间为3~6天,平均4.5天。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结论:对于单腔包膜完整的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患者的再次手术,本方法简便易行,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完整,隆乳术后乳房形态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即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方法对22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及症状和体征归纳总结,结合取出术中所见具体情况及患者意愿等判断即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对于符合即时置入条件者共61例实行假体置入术。结果行单纯注射物取出术的165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即时置入假体的61例,术后乳房塑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对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术者,根据磁共振以及物理检查,结合术中具体情况,以及患者有无置入假体要求等,符合者可以即时置入假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直视下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并同期行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通过对接受注射者症状、体征归纳总结,分别行MRI检查,并采用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分析63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同期置入假体的适应证。结果:本组63例治疗效果基本满意。MRI复查显示无明显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其中41例同期置入假体,效果良好。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对受术者可造成后严重后果;MRI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是目前治疗并发症的最好方式;严格把握同期置入假体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同期行假体置入的临床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PAHG注射隆乳后发生并发症者,术前做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分布层次和组织浸润情况,经乳晕切口行注射物及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后,根据组织浸润程度、包膜完整性、胸肌和乳腺变性情况,分别选择乳腺后、胸大肌后、双平面3种方式,同期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 56例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对称、挺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无瘢痕和假体疝出,无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依据PAHG取出后乳房畸形特点,同期假体置入重塑乳房形态,既可改善乳房外观,又可缓解心理障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22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和病理检查,并采用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通过对接受注射者症状,体征归纳总结,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同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结果:本组226例治疗效果基本满意.MRI复查显示无明显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其中61例同时置入假体,效果良好.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对受术者可造成后严重后果;核磁共振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是目前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最好方式;注意把握同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乳房下缘切口入路行胸部注射物取出并同期进行胸大肌下假体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注射隆胸患者直视下行乳房下皱襞切口,取出注射物并根据手术局部情况同期于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胶假体,双侧留置引流管,分层缝合手术切口。结果:患者植入硅胶假体后近期效果均良好,无血肿和感染。1例因皮肤松弛,术后形态不佳行二次手术矫正。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均外观自然、手感柔软。结论: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入路取出隆胸注射材料后根据具体情况同期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进行隆胸手术即达到了取出胸部注射物且有维持了胸部高耸形态,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切开取出方法和同期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在乳房彩超提示下,经腋窝或乳晕切口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和变性坏死组织,在受植腔良好情况下同时植入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本组189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注射隆乳并发症消失,同期假体隆乳156例术后乳房形状好、手感软。结论:针对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选择腋窝或乳晕切口能最大限度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尤其腋窝切口更隐蔽,应首选;对乳房受植腔良好者,同期置入假体隆乳安全可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39岁,于2002年2月在某院行双侧注射隆乳,注射物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量为每侧200ml。注射后,因心理负担较重,于2003年8月行经乳晕切口注射物取出术,同时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置入层次不明)。术后,发现双乳多处硬结包块,有压痛,以左侧乳房为重,因此,心理压力增加。于2004年2月来我院,要求行详细检查,并取出硅凝胶假体及残存水凝胶。入院后,行双乳彩超检查,提示:双乳皮下及乳腺腺体之间、乳房后间隙、胸大肌筋膜下、胸大肌肌纤维之间多处可见散在的不透光水凝胶团块,大小不等,可测量的最大体积为2.3cm×0.7cm×2.0cm,最小体积为1…  相似文献   

10.
假体置入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经腋路胸大肌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后与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乳腺后间隙一点注射法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分析两种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对2001年-2002年间在本院行隆乳手术的183例患者(经腋路胸大肌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者130例、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乳腺后间隙注射隆乳术者53例)进行随访观察,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假体置入组130例,平均年龄31.25岁±6.13岁,发生各种并发症5例,发生率3.85%;水凝胶注射隆乳组53例,平均年龄33.66岁±5.27岁,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发生率22.64%。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注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假体置入组,假体置入法隆乳术仍应作为目前隆乳术的主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取出隆乳术后注射物的整形修复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要点。方法N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内窥镜辅助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35例70侧。行双侧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内窥镜直视下取出注射材料,21例I期放置乳房假体。结果随访1年,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包块,无包膜挛缩。所有患者术后乳房无明显注射物残留,无血肿及感染。结论采用内窥镜辅助下行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整形修复术,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去除注射物较彻底,创伤较小;I期假体置入无明显影响,术后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酞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聚丙烯酸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采用显露抽吸、刮除、部分腺体及肌肉切除等方法,清除其注射物,消除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切开是处理聚丙烯酸胺水凝胶并发症较合理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出注射物。  相似文献   

13.
硅凝胶假体隆乳安全性的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阳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39-1043
目的:探讨硅凝胶假体隆乳安全性的争议问题。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硅凝胶假体隆乳的可能并发症之研究文献,并作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存在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硅胶肉芽肿、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蒙道尔病等已明确的并发症以及继发乳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硅胶及铂的乳汁污染等尚存争议的安全性问题。结论:目前的研究认为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是相对安全的,既要重视已明确的并发症,又要重视尚存争议的安全性问题,并于术前充分告知选用硅凝胶假体隆乳的就医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s,PAHG)注射隆乳术后取出PAHG及修复术后乳房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时机.方法 经乳晕下缘1/2长切口,利用内镜辅助进行注射物清除术,根据注射物侵蚀范围确定是否行同期硅凝胶乳房假体(以下简称假体)置入术,利用生物修补膜固定假体并重塑乳房下皱襞.结果 46例中,39例注射物及其包膜被完全取出,7例取出游离PAHG,而包膜因广泛且单薄致有残留.14例同期置入乳房假体,其中5例应用生物修补膜;4例Ⅱ期置入假体;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瘢痕不明显;1例伴发乳腺癌患者切除患侧乳房;1例同期置入假体及生物修补膜,术后3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再次手术重新固定;1例应用生物修补膜,术后出现注射物残腔积液,最终取出生物修补膜.结论 采用经乳晕下缘1/2长切口内镜辅助下行PAHG取出并完整去除包膜的手术,注射物取出彻底,可应用假体同期或延期修复取出术后乳房的畸形,必要时应用生物修补膜固定假体并重塑乳房下皱襞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注射隆乳后广泛采用抽吸游离凝胶的方法,仍有相当一部分注射物残留。本文阐述并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清除的方法。方法 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共170位曾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的患者要求去除注射物。我们使用乳晕下边缘切口,尽可能清除游离注射物,然后沿注射物外部的包囊进行分离,尽可能地去除浸润变性的包囊和筋膜组织。结果除5位患者对术后乳房较为平坦的外观不满以外,其余绝大部分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乳房包块、疼痛、上肢活动不适感及乳房手感变硬等并发症都减轻或消失。结论为解决注射隆乳术后乳房包块、疼痛及乳房偏硬造成的上肢活动不适等并发症,尽可能地去除游离凝胶及浸润有凝胶的周围组织,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推荐采用将游离的凝胶及浸润周围包囊和/或筋膜一起去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5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本组隆乳并发水凝胶移位的38例患者中,25例经穿刺抽吸处理后治愈;13例经切开取出水凝胶的同时,置入硅胶假体治愈,疗效满意。面部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者9例。臀部、下肢等部位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者3例。其多数者采用切开取出或经破溃处冲洗取出水凝胶后治愈,或在行其他手术的同时,取出水凝胶后治愈。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原因主要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不正确和受术者保护不当的结果,及时正确地处理,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