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论述了其矿山地质现状,根据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恢复的规划,既做到矿山环境有效保护、矿区生态得到恢复,又达到保障地下开采安全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山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时,采准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板石矿业公司8号矿组露天转井下开采为例,根据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对露天转地下开采时的采准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同类矿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金属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露天边坡及周围岩体与地下开采组成一个复合的动态采动体系,其变形和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局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给矿山的地压管理与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一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对脉状或者块状的铁矿、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类型矿山地质采矿赋存条件的差异性,加之露天边坡岩体与地下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岩体的采动变形机理与力学机制依然缺乏科学的、定量化的分析和表达。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内外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现状、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问题、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机理以及安全管控技术、地下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露井复合开采"相互作用机理等几个方面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论述,同时展望了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断层影响下境界矿柱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其露天坑底境界矿柱厚度的确定,对于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安全生产极其重要。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设计资料和地质资料,运用RFPA进行建模,研究了地下开采对露天境界顶柱受力和变形情况,分析了境界顶柱的稳定性,为矿山设计提出的境界顶柱厚度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同时也为矿山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设法延长露天采场服务年限具有很多优点.总结了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延长露天采场服务年限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建材701矿为工程对象,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总结了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方案;并利用Surpac软件建立实体模型,根据该三维实体模型可实现开采设计的科学化、动态管理的可视化,为类似露天转地下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大型铁矿的地形地质特征和矿山现状,采用分类比选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对该大型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开拓运输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挂帮矿采用平硐溜井开拓运输方案较优,深部矿体采用斜井胶带开拓运输方案较优,为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时参考,也可供同类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8.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高边坡位移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有限元大型数值模拟分析软件,通过建立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后矿山高边坡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后矿山高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矿山高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保国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紧迫性,并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矿山开采的顺利衔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过渡时期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而过渡期关键的问题是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总结了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后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云鄂博东矿如果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境界外资源,将延续矿山的生命周期。本文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对东矿境界外资源开采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东矿境界外资源开采采用地下开采是唯一选择。在应用Dimine数字矿山软件建立东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露天境界外矿体的形态、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与露天采场的相对位置,研究了地下开采分区。为实现东矿露天转地下不停产衔接,南部境界外挂帮矿采用露天采场内平硐开拓并率先实施,北东境界外挂帮矿开采随后实施,露天坑底境界外开采最后实施。露天矿境界外挂帮矿体的回采不仅充分回收了国家矿产资源,还为露天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红山铁矿由于露天采场的压矿限制,井下二期工程无法稳产至露天开采结束,压矿问题使矿山的开采无法实现顺利过渡。为研究矿山露天采场合理的压矿范围,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大红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进行模拟。基于相似模拟试验过程中的模型岩层移动的变形情况、应力变化和位移变化数据,结合当前矿山现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矿山空区的冒落形式、露天采场最可能的破坏形式以及70°的压矿角度。根据70°压矿角重新划定露天采场合理的压矿界限,井下二期工程可以在安全的状况下多服务2 a,此时露天采场开采已结束,井下二期工程不再受露天采场的压矿限制,从而实现露天采场与井下开采的顺利过渡。研究结果为合理协调矿山开采、保障矿山安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为类似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矿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分别对某硫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区域上方露天边坡边缘的货运铁路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开采顺序,降低了地下开采对露天坑底及上盘边坡的影响,使铁路路基沉降位移有效减小,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表设施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会东铅锌矿初步设计的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案,确定地下采矿从露天坑底1980m 水平开始,用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法采矿,并逐步形成厚36m 的隔离柱,但该方案已不适应该矿的实际情况。本文讨论了5种调整方案,并认为地下首采区选择在露天坑底水平以外,能扩大露天采矿范围,减少隔离柱构筑费用,且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互不制约。  相似文献   

16.
白音诺尔铅锌矿Ⅰ号露天矿 1992年开始自营建设 ,由于露天采矿成本高于地下采矿成本 ,于 1995年改为人工小境界露天开采。 1999年矿山采取对外公开招标的方式恢复该露天矿的建设和生产 ,经过施工单位一年半的建设 ,Ⅰ号露天矿达产 ,采剥成本大幅度下降 ,彻底解决了该露天矿严重剥采失调和采剥成本过高的问题 ,给我国偏远地区小型露天矿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安全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顶柱是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有序进行的保证,其合理的厚度对露天转地下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新桥矿露天转地下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运用厚跨比法、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和结构力学方法对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并用ANSYS对不同跨度和不同境界顶柱厚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不同采空区跨度下的境界顶柱安全厚度。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确定矿山的境界顶柱厚度,为露天转地下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指导。根据矿山30 m的实际开采跨度,推荐新桥矿的境界顶柱安全厚度为24 m。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许多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均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覆盖层的安全问题。通过相似材料的物理模型试验,得出了覆盖层散体是泥石流形成的原因。随着矿体的放出,覆盖层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即覆盖层中小块的颗粒要比大块的颗粒移动的快,使得颗粒间随覆盖层深度的增加越来越致密,渗透系数越来越小,当覆盖层承受不了散体中的水的压力时,会产生突发性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19.
露采边坡和隔离矿柱稳定性分析是露天转地下矿山经常面临的问题,对于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安全生产极其重要。根据北衙金矿矿段隔离矿柱的厚度以及边坡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软件对露采转地下的隔离矿柱进行了不同厚度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露采边坡在地下开采期间隔离矿柱设为50m较为可靠,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为该矿体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