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友淦  许肖梅  张兰  林梅英 《兵工学报》2013,34(11):1404-1411
由于水声信道复杂多变,很难进行信道建模,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统计信道模型。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水声信道模型,而评估信道建模差异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则具有重要意义。从信道纠错码角度,在分析时不变信道模型、时变信道模型和准静止衰落信道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效信道纠错码(以LDPC码为例),讨论了水声信道模型差异对研究纠错码性能可能带来的影响,为实际设计水声通信系统提供参考。仿真结果表明,尽管不同信道建模方式对系统解码的具体信噪比数值要求不大相同,但编译码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案基本一致,海试数据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
战术通信网主要用于为战术兵团和部队(分队)指挥提供保障,通信手段以移动(无线)通信为主。战术通信网对于保障战场环境的军事通信至关重要,许多国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节点可以移动的战术网,采用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对于保证网络的性能和通信的可靠性极其重要。本文探讨和分析战术通信网的体系结构以及体系结构的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3.
空基型导弹图像传输信道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空基型导弹图像传输系统无线窄带信道的基本模型。该模型由直视分量、地面镜面反射分量和散射分量三项构成,根据飞行区域不同的地形特征,在该模型中镜面反射分量能量是直视分量能量的5%~56%,而散射分量能量约为直视分量能量的1%~8.4%。  相似文献   

4.
针对短波通信在不同通信距离具有完全不同的传播机制问题,综合考虑短波信号受电离层反射、地面吸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包含传播损耗、阴影衰落、多径衰落和多径时延的短波分段信道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波信号在天波段和地波段的传播特性,分别研究了信道模型在相应传播距离内的传播损耗参数计算方法,以及短波电台无法正常通信的盲区范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损耗预测结果能够体现不同传播模式下的变化情况,并与ITU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该结论可为短波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抗干扰能力预测和通信方案优化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战术无线互联网(TI)在陆军战术精确打击中的广泛应用,对网络的安全性、抗毁性和网络中节点工作的高效性、灵活性以及生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列出了战术无线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已有的网络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将Mobile Agent技术于用于各层网络节点,结合安全策略管理技术,提出可用于提高精确打击作战效能的动态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并在简单实验中证明该模型具有较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适用于复杂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对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obile user objective system,MUOS)卫星通信无线信道传输特性分析问题, 运用统计模型分析策略对其进行研究。在分析美军MUOS 系统(移动用户目标系统)的UHF 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 band)和Ka 频段(K-above band)2 种通信链无线信道传播损耗、多径衰落特性等的基础上,研究MUOS 系统2 种通 信链路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UHF 频段无线信道具有复杂的时变衰落特性,其传播特性受移动终端所 处的物理环境、场景影响较大;Ka 波段与UHF 频段相比干扰较小,其传播特性主要受到大气效应的影响,其中雨 衰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展该系统链路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弹栽数据链的无线信道仿真模型是数据链方案设计及算法验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航空通信背景下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建立了基于延迟抽头模型的弹栽数据链信道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文献实测数据的模型仿真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兰兰  郑葆 《国外坦克》2012,(7):35-40
2001年以前,通信一直受位置距离所限,之后,人们致力于创立一种新型通信模式,可以用变型来形容这种新模式。其特点是:综合了传统人力及高效网络手段,能实时传输大量数据,并将传感器与士兵相连,从而可以使所有指挥层实时掌握战场情况。  相似文献   

9.
胡金锁  周国印  张迎  邵启红  冯晓容 《兵工学报》2022,43(10):2649-2656
针对联合战术通信网络拓扑变化导致的通信中断风险,研究了基于物理层的无线协同传输技术。基于典型场景建立了MIMO协同和多跳中继协同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信道容量及信噪比等指标;为验证分析结论设计了仿真实验,进行不同收发配置、编码、跳数情况下的对比。给出了两类协同收发机结构并分析了其硬件实现复杂度。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均证明了无线协同传输技术在降低网络中断风险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研究了V/UHF地空通信中理想情况的几何信道模型和现实情况的椭圆几何信道模型,从不同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V/UHF地空通信的信道特性。在理想情况的几何信道模型中,对接收点合成场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接收场强与发射功率等因素的关系;在现实情况的椭圆几何信道模型中,推导出了地面接收信号的标准多径时延和波达方向的概率密度函数,对标准多径时延、波达方向和接收功率进行了仿真,表明了多径效应对超短波地空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任务的战术态势(TTSP)概念模型,由战斗实体、环境实体、任务和实体行为等元素组成.该模型可描述为作战任务、指挥人员的战斗使命、兴趣区内战术数据集及时间的一个函数.其从上级的COP中读取相对稳定的集成信息,再从下层各个数据源中获取快速改变的信息,同时得到Amp-Data的支持.通过采集数据,数据融和,将得到的信息与图元进行一一映射,并以公共图片显示的方式表现信息,由此完成TTSP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余海  周安栋 《四川兵工学报》2015,(2):105-107,123
主要针对短波信道特点,利用定向天线在空分复用方面的优势,研究定向天线用于短波无线自组网的应用方案;借鉴传统无线移动自组网数据链链路层TDMA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波信道无线自组网的链路层协议;并通过Opent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协议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该方案具较原协议在吞吐量、时延、负载上具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下HMX混合炸药小尺寸传爆的可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精密压装装药技术,对以细颗粒 HMX 为主体的混合炸药在低温-40℃条件下的爆轰波传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该炸药的爆轰波侧向三通传播的临界尺寸为 SP 0.999 =0.56mm2;采用方形沟槽装药时,可以设计沟槽尺寸在0.79mm×0.79mm~0.89mm×0.89mm 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炸药低温下爆轰波侧向三通传播的临界尺寸较小,可用于爆炸逻辑网络装药。  相似文献   

14.
张泉 《兵工自动化》2006,25(8):10-12
从作战中影响弹药需求数量的可靠性因素出发,结合战术导弹作战任务特点,对任务时间内的导弹需求量建立解析模型.将作战任务分解,从任务流程的最后一个子任务开始,建立可靠性模型.若不能满足此子任务成功的要求,则对导弹的数量进行冗余,得出此阶段任务需要的弹药需求数量.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一个任务阶段的分析,一直递推到任务开始的阶段,即可得出满足整个作战任务的弹药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战术导弹结构动力学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商霖  王乐 《战术导弹技术》2013,(1):24-27,46
研究了不同梁模型对战术导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给出了三种梁模型,其中包括一种欧拉梁模型和两种铁木辛克梁模型。其次,基于模型战术导弹的初始数据,建立其有限元模型。最后,基于给出的三种梁模型计算了导弹的模态,并与试验数据对比。研究发现,欧拉梁模型在预示导弹低阶模态时,精度较好,但在高阶时不如铁木辛克梁模型,且使用变剪切系数的铁木辛克梁的模型模态预示结果更加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电指令修正信道特性,基于无线电传播和反射的基本理论,对面空导弹不同飞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在不同接收仰角和地况情况下,无线电指令修正信道的特性,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注入某演示弹道数据,对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可行、有效,从而实现对给定弹道条件下的指令修正有效性进行评估,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空间发动机及在轨推进剂流体传输中液体不夹气的要求,贮箱中需要设置推进剂管理装置,实现气液分离及液体获取.筛网通道液体获取装置是利用表面张力实现气液分离的装置.研究了地面环境下筛网通道液体获取装置压降模型,针对不同的液柱高度和流量开展计算,并通过地面出流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高孔隙率泡沫金属材料由于其较长的应力平台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在结构耐撞性设计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实验研究表明当高孔隙率泡沫金属材料承受强冲击载荷时,可能发生应力/力增强现象,从而对被保护结构造成较严重的损伤。采用二维Voronoi随机分布模型研究"真实"泡沫材料在不同持时的强冲击载荷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力/应力增强现象。对5种不规则的泡沫金属材料计算结果表明:在强冲击载荷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泡沫金属材料中应力/力传递会出现应力/力的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