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和治疗 6 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与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 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与ADL呈正相关。 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的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5):363-364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和步态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步态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积极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纪树荣  常冬梅 《现代康复》2000,4(4):492-494
本评价了上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以供临床康复工作在对偏瘫患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痉挛上肢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上肢FMA评分[(52.32±8.22)分]、屈肘肌群肌力[(1.3±0.5)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3±0.6)级]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0.31±8.04)分]、屈肘肌群肌力[(1.7±0.4)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7±0.5)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称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称为MOTO训练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接受功能评定,以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MOTO训练组的治疗效果改善更为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对应时间点作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目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 ,以供临床康复工作者在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训练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治疗8周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2组F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FAC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抑制偏瘫侧肢体痉挛的同时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琴 《现代康复》2001,5(9):145-1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怡欣  樊梦琪  占晶 《全科护理》2023,(23):3277-327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病人步行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AC、FMA、BI、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0 m最大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活动能力,改善病人平衡功能,促进病人步行能力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站立数字OT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治疗的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选择患肢对侧颞三针、患肢肩三针、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百会、水沟穴进行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施针,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 min,1次/d,6次/周,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6次/周,持续治疗8周。在干预前、干预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上肢运动完成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UE、WMFT、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MA-UE、WMFT、MBI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Wii(任天堂)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上肢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2组患者患肘最大等长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MA-UE评分[分别为(33.5±12.6)分、(30.9±15.6)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4.1±1.0)分、(4.0±1.2)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分别为(14.6±5.7)%、(13.7±6.0)%]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分别为(27.4±8.2)%、(30.3±9.5)%]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i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方面与常规作业治疗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作业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6d;治疗组在20min常规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每次20min,每周6d。采用运动力指数量表上肢部分(MI-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I-UE、FTHUE-HK、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MI-UE、FTHUE-HK、FMA-UE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后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MI-UE、FTHUE-HK、FMA-UE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MI-UE[(71.47±17.29)分]、FMA-UE评分[(48.33±13.52)分]显著较高(P<0.05)。 结论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一的传统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训练。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评分及简易手功能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化训练能明显地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治疗机制。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制性运动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测ADL能力。 结果治疗组患者WMFT、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应用,可促进和加快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本体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诱发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探讨其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1998-06/2003-06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形式的本体促通技术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患者还接受患肢运动再学习训练。偏瘫患者上肢、腕手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积分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同时对上、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 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上肢、腕手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8&;#177;7.01),(16.17&;#177;5.73)分;(15.06&;#177;3.49),(8.17&;#177;2.23)分;76.43&;#177;8.54,51.46&;#177;7.32]。治疗组治疗前肩痛5例,肩关节半脱位6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1例,2例,0例,2例。对照组治疗前肩痛4例,肩关节半脱位7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4例,5例,2例,5例。结论 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