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骨科共收治5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均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 1皮瓣组织来源:腹部带蒂皮瓣16例,占27.6%、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2例,占20.7%、锁骨下带蒂皮瓣9例,占15.5%、V-Y皮瓣7例,占12.1%、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占10.3%、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5例,占8.6%、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3例,占5.2%;2修复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5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中57例皮瓣全部成活,均属于创面Ⅰ期愈合,1例出现皮瓣小面积坏死,行换药处理后愈合;3术后随访(7.45±1.13)个月,行手部皮瓣后期功能评估,优49例(84.5%),良7例(12.1%),差2例(3.4%)。结论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胸腹带蒂皮瓣与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84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术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3.
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复合及组合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手部严重毁损伤所致的多指缺失、皮肤缺损的复杂手外伤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多指缺失、手部皮肤缺损的复杂手外伤行游离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复合及组合移植进行修复与再造。结果13例足背皮瓣与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本术式由于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共用血管蒂,切取方便,皮瓣较薄,外形好,适合于修复复杂手外伤。  相似文献   

4.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2010年1月—2016年4月,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2.68%(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27/41)(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7%(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结果表明,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预后较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和优缺点。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7例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后记录所有随访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感觉和运动功能、臃肿情况、供区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等。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3~25个月手足外形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功能持续改善。其中3例因皮瓣臃肿而行二次修薄手术。所有皮瓣供区恢复良好,无明显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供区损伤较小,患者的满意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患者共8例,其中足底外伤后全部缺损伴肌腱外露3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大面积缺损3例,足跟部外伤植皮术后反复破溃2例.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血运不良经积极处理后成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3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修薄后外形良好,其余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DIEP皮瓣存活率高;皮瓣为穿支皮瓣,保留全部腹直肌,避免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对照组应用前臂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受区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异常情况总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异常情况总发生率12.9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预防和治疗铡草机致手外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铡草机致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清创后VSD覆盖,持续负压引流7~10 d;对照组37例清创后常规伤口换药治疗。两组二期均行皮瓣修复或游离植皮术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治疗后感染:治疗组1例,对照组9例;治疗后二期皮瓣修复游离植皮时间:治疗组(7.9±1.9)d,对照组(12.5±2.1)d;治疗后伤口缩小面积:治疗组(6.1±1.2)cm2,对照组(1.8±1.5)cm2;总住院天数:治疗组(20.0±2.6)d,对照组(29.8±6.8)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感染患者经清创VSD覆盖、持续吸引加用敏感抗生素后均治愈。术后随访2~3个月,76例皮瓣及植皮均成活,无感染。结论 VSD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铡草机致手外伤感染,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修复方法对治疗颌面部肿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行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行活检或手术过程中冰冻组织活检均确诊,治疗医师根据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修复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行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36例,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颌面肿瘤切除术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修复后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修复后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行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后满意度略优于对照组患者行前臂皮瓣修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4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咬合关系差4例,张口困难1例,颈部血肿1例,淋巴瘘2例;对照组咬合关系差6例,张口困难2例,颈部血肿3例,淋巴瘘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采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方法简便,皮瓣成活率容易成活,且取材方便,修复后容易成活。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的其他部位创伤,整体效果优于前臂皮瓣修复,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不同时间断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手外伤行带蒂皮瓣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后14天断蒂,对照组21天断蒂。于术后第1、7、14天及断蒂后观察记录皮瓣颜色、温度、皮瓣毛细血管反应和针刺出血率,断蒂前观察断流试验,以及皮瓣存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皮瓣颜色、温度、皮瓣毛细血管反应、针刺出血率和断流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病例发生;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手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术后14天断蒂是可行的,并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游离修复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根据损伤部位和特点,将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分成9类,选用9种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对170例手外伤进行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存活168例,坏死2例。术后随访2个月~3年,皮瓣质地、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10mm。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游离修复,皮瓣具有良好的血供,供区隐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趾背甲皮瓣并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拇、手指中末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末节背侧皮肤及指甲缺损患者行趾背、第2趾背甲皮瓣游离修复,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本组11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手外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外伤腹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术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7例接受腹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术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结论对接受腹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术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移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腹部带蒂皮瓣联合自体掌长肌腱移植一期修复多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5月~2012年7月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多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屈指功能共5例。5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4周后皮瓣成活。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范围为6cm×8cm~8cm×l0cm;自体掌长肌腱移植最多2指/人。结果术后5例皮瓣均成活,外形好;自体掌长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带蒂皮瓣自体掌长肌腱移植修复多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及伤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搭桥式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患侧下肢复杂性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1月,对38例足踝及小腿部特殊的组织缺损患者行桥式组织瓣移植修复,并对其行临床总结。应用髂骨皮瓣修复小腿骨及皮肤缺损7例,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及小腿皮肤缺损5例,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3例,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21例,腓骨瓣串联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例。术后4~6周断蒂,供区动脉重新吻合修复。结果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移植骨瓣于术后3~6个月有骨痂形成包裹,创面无一例发生感染,均经组织瓣一期闭合。术后35例获随访6个月~3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功能受限。结论搭桥式组织瓣移植是修复下肢严重复杂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6-12间在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接受手术的4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行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观察组、行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各24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24 h时患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差别。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手功能,患处皮肤两点辨别觉及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处皮肤红润率及轻微肿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UEFT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点辨别觉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及患处血液循环状态,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共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18例)、锁骨下带蒂皮瓣(12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8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手指掌侧推进皮瓣(6例)、V-Y皮瓣(5例)、双三角皮瓣(3例)、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4例)、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Ⅰ例)和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6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最少2个月,最长1年以上,其中46例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16例皮瓣轻度臃肿。结论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具有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和手部外形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与自体皮瓣移植在修复手部深度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手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手部缺损,对照组采用自体皮瓣进行修复.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期间手部及供区瘢痕增生情况,观察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等.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手部瘢痕增生评分[(2.27±1.19)分]明显少于对照组[(4.09±1.83)分];观察组供皮区瘢痕增生评分[(1.02±0.94)分]明显少于对照组[(5.27±2.15)分];术后外观上,观察组无明显异常,对照组则臃肿明显,其中8例选择进行二次修复手术;观察组手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0.9%)高于对照组(63.6%).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进行修复效果确切,术后手部瘢痕增生少,功能恢复好,供区损伤大大降低,相比自体皮瓣进行修复拥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织瓣联合移植治疗严重手外伤的方法。方法 用组织瓣联合移植治疗严重手外伤21例,其中足部组织瓣(包括2趾、Mu甲瓣、部分Mu趾、2趾加3趾、2趾加Mu趾腓侧皮瓣)联合移植治疗多指缺损10例;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臂下外侧皮瓣与足部组织瓣联合移植治疗手指伴手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两块组织瓣联合移植11例,三块组织瓣联合移植10例。结果 21例52块组织瓣全部成活,经3个月—2年半随访,再造拇、手指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皮瓣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 组织瓣联合移植可一次完成多手指的再造和创面的修复,是严重手外伤后手功能重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游离足背皮瓣移植术患者优选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指征,并成功完成手术。按照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均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外形和皮肤质地进行评估,同时测量移植皮瓣两点辨别觉并评价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效果。对两组患者行康复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体征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外形和质地优良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皮瓣外形、质地及感觉功能恢复,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