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蝎毒抗癌多肽对H22细胞株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及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PBMV对H22瘤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小鼠H22实体瘤模型,观察APBM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和脾脏指数(SI)的影响。结果 APBMV对H2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P>0.05)。APBMV能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40.30%(P<0.01),带瘤小鼠外周血WBC和SI无明显变化或略高于对照组,而阳性对照5-Fu组小鼠WBC和SI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BMV是东亚钳蝎蝎毒中的1种低毒有效的抗肿瘤成分,能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五星  黄素秋 《肿瘤》1997,17(1):29-32
目的研究人和小鼠白血病细胞膜流动性(MF)的变化及卟啉胆固醇酯对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和人霍奇金淋巴瘤细胞(Daudi细胞)MF的影响动态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后的HL┐60细胞MF的改变。方法以DPH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技术检测MF。结果Daudi细胞较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膜流动度增高1.6倍;白血病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的小鼠Ts淋巴白血病细胞较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MF明显增高(P<0.001);卟啉胆固醇能明显降低HL┐60细胞和Dauid细胞MF,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后的HL┐60细胞MF降低30%(P<0.01)。结论MF的增加确实是某些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这种特征可随着药物治疗及癌细胞分化成熟而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转4-1BBL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瘤苗体外刺激同系小鼠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能力。方法 以丝裂霉素C(MMC)处理高表达转m4-1 BBL基因的小鼠Hepa1-6肝癌细胞,制成肿瘤细胞瘤苗(TCV),体外与同系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观察其对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影响。结果 TCV-4-1 BBL刺激后,脾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转4-1BBL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瘤苗能刺激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甲洋参胶囊(QJYS)对环磷酰胺(CP)引起的荷瘤小鼠骨髓嗜多工细胞微核形成(MNF)和对CP抑瘤作用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以荷瘤(S180)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单纯给予不同剂量的QJYS,单纯给予CP,同时给予QJYS和CP对小鼠肿瘤生长和骨髓嗜多工细胞MNF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给予QJYS各剂量组小鼠肿瘤平均重量及NMF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国产重组白细胞介-2(rIL-2)的抑瘤作用,延命作用及其诱导LAK细胞的效应。小鼠移植性肿瘤用rIL-2的较大剂量(2×10 ̄4U/天)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抑瘤作用明显。由于靶细胞不同,rIL-2的抑瘤率有差异。对S180的抑瘤率较差,对小鼠肝癌实体瘤(HAC)的抑瘤作用较强。小鼠注射rIL-22×10 ̄4U/天后肿瘤体积缩小,但2天不注射则逐渐增大。较大剂量的rIL-2对荷瘤小鼠的延命作用非常明显(P<0.001)。接种瘤细胞后23日,实验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死亡率为90%。实验组虽瘤体甚大,小鼠不易死亡。用rIL-2诱导的LAK细胞并输入rIL-2作荷瘤小鼠的过继性治疗其疗效较单用rIL-2为优,粘附LAK(A-LAK)的抑瘤率明显大于常规LAK(P<0.02)。  相似文献   

6.
YCD基因修饰对小鼠P388白血病的体内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以P388/DBA小鼠白血病模型,探讨新型自杀基因YCD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YCD基因导入,筛选P388YCDeGFP细胞克隆,以P388eGFP和野生性(wt)P388细胞为对照。(1)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n=5),5×106/只(下同),观察致病性;(2)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n=5),分别以5FC治疗2周,观察疗效;(3)2组×5只小鼠腹腔接种P388YCDeGFP,5FC 5 μmol/L·d-1×2 d或PBS治疗,根据小鼠存活时间推算杀伤效率。以流式细胞仪、冰冻切片和HE切片检测各脏器中白血病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结果:基因导入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不显著;5FC治疗2周,YCD组小鼠存活(17.8±1.89) d,而eGFP组和wtP388组分别存活(7.8±1.10) d 和(7.7±1.15) d (P<005);5FC治疗2 d的杀伤率达99.6%。结论:YCD转基因细胞在体内可被5FC有效杀灭,该系统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甙Rg3对小鼠肝癌H22腹水瘤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100只雌、雄各半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生理盐水组(0.9%NS);Ⅱ组顺铂组(DDP0.5mg/kg);Ⅲ组低剂量人参皂甙Rg3组(LPD0.3mg/kg);Ⅳ组中剂量人参皂甙Rg3组(MPD1.0mg/kg);Ⅴ组高剂量人参皂甙Rg3组(HPD3.0mg/kg)。所有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模型建立后24小时开始分别腹腔注射0.2ml/只治疗,每日1次,共14天,同时观察小鼠的生活状态和体重。治疗结束后24小时,处死各组半数小鼠测各项指标,剩余小鼠停止治疗并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各用药组较生理盐水组在腹水量(P〈0.05)、腹水中瘤细胞数和瘤细胞存活率方面都下降(P〈0.05);随着人参皂甙Rg3给药浓度的增加,腹水中瘤细胞数及瘤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人参皂甙Rg3高剂量组腹水中瘤细胞数及瘤细胞存活率低于DDP组(P〈0.05)。各实验用药组较生理盐水组小鼠寿命延长,其中中剂量人参皂甙Rg3组延长最明显(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对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拮抗氯化汞致小鼠微核作用的研究周纯先,肖棣,王帮霞,王允滋(蚌埠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蚌埠233003)我们用微核试验方法对维生素C(VC)拮抗氯化汞(HgCl2)致小鼠胸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明昆明种小鼠,体重18─25g,...  相似文献   

9.
将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与脂多糖(LPS)活化的同系动物来源的B淋巴细胞融合,获得1F11和2A6杂交细胞。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了1F11、2A6杂交细胞的免疫治疗对小鼠存活率、小鼠脾CTL细胞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腹腔荷骨髓瘤小鼠经SP2/0杂交细胞治疗后第3周时存活率均为50.0%,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1F11、2A6治疗组分别有30.0%、20.0%小鼠长期存活;杂交细胞治疗组小鼠脾CTL细胞杀伤SP2/0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1F11和2A6杂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治疗作用,提示肿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的杂交细胞可作为一种肿瘤疫苗用于肿瘤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亚硒酸钠拮抗氯化汞致小鼠微核作用的研究周纯先,肖棣,王帮霞,王允滋(蚌埠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蚌埠233003)应用微核试验方法,对亚硒酸钠(Na2SeO3)拮抗氯化汞(HgCl2)致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选用昆明种小鼠,体重18─2...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对小鼠S180的抑制作用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解云涛  杨国梁 《癌症》1995,14(3):179-181
以小鼠S180为动物模型,观察大蒜素对其抑制作用。大蒜素腹腔注射,连续5天,当大蒜素分别给予25mg,kg^-1,d和50mg,kg^-1,d时,则抑瘤率分别为32.18%(P〈0.05)和58.52%,(P〈0.01),进一步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大蒜素组为51.32%,对照组为44.22%,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本文提示:大蒜素能有效的抑制小鼠S180的生长,但对小鼠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拮抗HgCl2致小鼠微核作用的研究周纯先,肖棣,王帮霞,王允滋(蚌埠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蚌埠233003)应用微核试验方法对维生素A(VA)拮抗氯化汞(HgCl2)致小鼠胸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运用昆明种小鼠、体重18─25g...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B2拮抗HgCl2致小鼠微核作用的研究周纯先,肖棣,王帮霞,王允滋(蚌埠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蚌埠233003)我们用微核试验方法对维生素B2(VB2)拮抗氯化汞(HgCl2)致小鼠胸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明昆明种小鼠,体重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接种腺病毒介导的IL-2基因转移的CT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CTL、LAK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变化)。方法:体外将腺病毒介导的小鼠IL-2基因转染CT26细胞(CT26-mIL-2),然后将CT26-mIL2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采用4h乳酸脱氢酸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CTL、LAK、NK细胞的杀伤活性,MTT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接种CT26-mIL-2后第14d,小鼠脾细胞NK活性和诱导后的LAK活性和CTL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IL-2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能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扰素γ(IFNγ)基因单独或联合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对局部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免疫机理。方法荷瘤小鼠经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后,观察其长期存活期并检测其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用4小时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间接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常规方法检测脾细胞诱导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活性,局部肿瘤经治疗后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经IFNγ基因及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后的荷瘤小鼠有25%能长期存活,体外诱导的CTL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强,脾细胞经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常规病理显示,MCSF和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的小鼠肿瘤局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瘤内瘤周注射对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除了与巨噬细胞在局部直接接触杀伤瘤细胞有关外,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亦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简称:核糖核酸Ⅱ)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对肉瘤细胞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生存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肉瘤细胞S180实体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腹腔积液瘤小鼠模型。将CTX(25 mg/kg,1次/2 d)单独或联合低剂量(25 mg/kg,1次/d)、中剂量(50 mg/kg...  相似文献   

17.
张婧  罗敏  周媛  张积仁 《中国肿瘤》2008,17(11):954-957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免疫靶向偶联物,在肿瘤组织中接种人IgG非特异性靶点,探讨人造靶点免疫导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THP)偶联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EUSA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毗柔比星偶联物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比较分析小鼠抗人IgG、游离盐酸吡柔比星、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对S180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肿瘤组织中盐酸吡柔比星药物浓度。[结果]制备的偶联物中,小鼠抗人IgG、葡聚糖与盐酸毗柔比星物质的量比为1:2.5:54;偶联物保留了小鼠抗人IgG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偶联物对S180细胞有体外杀伤作用。对荷S180肉瘤小鼠进行体内导向治疗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人IgG组中肿瘤组织含盐酸吡柔比星含量较盐酸吡柔比星组增加(P〈0.01)。[结论]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接种IgG非特异性靶点,用抗人IgG单克隆免疫导向吡柔比星治疗小鼠S180肉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β─胡萝卜素拮抗HgCl2致小鼠微核作用的研究周纯先,王帮霞,肖棣,王允滋(蚌埠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蚌埠233003)应用微核试验方法对β─胡萝卜素拮抗氯化汞(HgCl2)致小鼠胸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选用体重18─25g的昆明种小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PML-RARα-hIL-2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胸腺初始(naive)T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胸腺组织DNA中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TRECs)的水平,从而评价小鼠胸腺中naiveT细胞含量。结果利用PML-RARα-hIL-2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胸腺中所含的TRECs拷贝数明显高于单个基因疫苗PML-RARα或hIL-2组及对照组。结论所构建的PML-RARα-hIL-2双表达质粒可诱导小鼠胸腺产生naive T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癌防转汤抑制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计算接种后面(21d小鼠抑瘤率)并运用MTT法检测CTL细胞活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原发瘤及转移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意义。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小鼠抑瘤率明显提高,MMP-9在原发瘤、转移瘤表达均减少(P<0.0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活性增强(P〈0.05),而且跟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癌防转汤有抑制肝癌淋巴道转移的作用,且其与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CTL细胞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