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宁市少数民族、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的基本资料问卷,按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对南宁市2 700名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作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南宁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16.2%,汉族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中学生SCL-90检测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汉族中学生SCL-90检测各项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无明显差异,应得到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2.
景宁县畲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解畲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状况,笔者于2006年12月对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的畲族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与同期调查的丽水市城市和农村汉族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提出了许多预防及调试措施.为了解对中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神经衰弱的患病情况,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7所中学的回、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各民族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848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百色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C1-90量表对百色市1 848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百色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常模;家庭月收入较低(≤3 000)的学生除恐怖因子高分外,其余因子得分与家庭收入高(≥3 000)的学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民族地区城市蒙古族、汉族中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民族区域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周边的乌兰察布市部分初、高中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防御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和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社会支持量表(汉语及维语版),对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各30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汉族学生为20.33%,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民考民生(接受维语教学)为21.50%,民考汉生(接受汉语教学)为 12.00%,经检验差异存在显著性.维、汉族高中生在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的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结论防御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诸方面均存在族间差异.维民考汉生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汉族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预防中学生近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将景宁县5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按年级分为6层,以班级(群组)为抽样单位,从164个班级6 745名中学生中随机抽样34个班级1 336名畲、汉两族在校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营养评价。结果畲、汉族学生2014年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9.66%,畲族学生为66.45%,汉族学生为58.78%。以畲族女生的78.37%为最高,不同性别、民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视力低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于营养正常学生(P0.01)。结论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汉族中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均较高,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在初级中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及效果,开拓学生心理卫生干预新策略。方法通过4次互动游戏形式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使初中生提高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增强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意愿,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而后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咨询活动效果。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干预组心理健康知晓率调查问卷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咨询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工作有益于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4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焦虑检出率为1.79%,其中学习焦虑问题非常明显;撒尼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MHT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初二年级与高一年级学生过敏倾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生与女生的学习焦虑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2个民族中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均较严重,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过敏倾向和学习焦虑因子分各年级之间与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苗族中学生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苗族中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而为研究苗民族的人格特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苗族中学生107名为实验组,以汉族中学生94名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进行团体人格测查。结果:在特质E、L上,苗、汉族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特质P、N上,苗族学生得分低于汉族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对男女生分别进行测试发现,在特质N上、苗族男生得分低于对照组,在特质P上,苗族女生得分低于对照组,均呈现极其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汉族中学生相比,苗族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不明显;而苗族中学生的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明显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壮、瑶、侗、汉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不同民族高中学生337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壮、瑶族男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男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汉族,低于侗族。壮、侗族女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侗族女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瑶、汉族女生。男生T分〉60的检出率壮、瑶、侗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汉族;T分〉70的男生中,壮、瑶、侗族高于汉族,侗族高于壮、瑶族。女生T分〉60的检出率壮族高于瑶、汉族。T分〉70的女生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壮、瑶、侗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因民族不同有各自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932人,采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8%,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学生(P〈0.05),非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贫困学生(P〈0.05)。结论在该地区大学生心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抑郁、人际敏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乡17所中小学校7-17岁畲族学生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进行1:1配比分析。结果畲族学生沙眼、扁平足、心脏杂音及辨色异常4种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1%,3.8%,0.4%,0.9%,高于汉族学生(1.8%,2.9%,0,0.4%;P<0.05);但龋齿和视力低下检出率(12.9%,18.8%)低于汉族学生(16.7%,20.5%)(P<0.05)。结论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有所差异,在进行学生常见病防治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民族大学1996名蒙汉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86%。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P<0.05);蒙古族女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症状水平明显高于蒙古族男生(P<0.05);汉族女生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5.
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部边远山区苗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父母养育方式,比较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310名苗、汉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苗族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与汉族中学生相比,苗族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等。苗族学生的父亲对其子女的保护倾向表现更明显。结论苗族学生尤其是苗族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席雪松  汤文莉 《中国校医》2006,20(4):376-377
目的 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08%。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女生的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结论 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浙西南山区畲族青少年学生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为建立浙西南山区畲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8年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中小学生体质测试数据,选取7~19岁畲族、汉族学生2 614名。采用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公式,利用身高、体重指标计算畲族、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表面积,对其变化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浙西南山区畲族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等3项指标的年平均值明显低于当地居住的汉族学生;畲族、汉族男女学生7~19岁年龄段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的年平均值变化不一致,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男女学生之间真正的差异是在15岁以后。结论在实际应用中,不宜采用同一个体表面积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对畲族和汉族学生进行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理州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防龋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2010年大理州7~17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2 087名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白族和汉族学生乳龋均、龋患率、龋失率、龋补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恒龋均、龋患率、龋失率、龋补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7~岁,9~岁组儿童乳龋患率达70.00%~76.85%,但12岁儿童乳龋均、恒龋均白族分别是0.33、0.31;汉族分别是0.13、0.37。白族与汉族儿童之间的乳龋患率、乳龋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9、12岁组,乳、恒龋补率又低于汉族。男女之间乳、恒、混合龋患率、龋失率、龋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城乡之间混合龋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混合龋失率农村均高于城市,且混合龋补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低年龄人群,乡村及白族聚居地中小学校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