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骨质疏松骨痂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Ⅰ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骨折模型,在术后10~40d内取材,行IGF-Ⅰ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内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Ⅰ的表达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骨痂组织中IGF-Ⅰ早期上调表达,可以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和骨折断端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IGF-Ⅰ在骨折后期一部分成熟软骨细胞中表达,可能延缓了软骨细胞向终末分化,在维持软骨细胞表型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IGF-Ⅰ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增殖和IGF-I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骨质疏松骨痂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I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骨折模型,在术后10~40d内取材,行IGF-I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内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I的表达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骨痂组织中IGF-I早期上调表达,可以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和骨折断端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IGF-I在骨折后期一部分成熟软骨细胞中表达,可能延缓了软骨细胞向终末分化,在维持软骨细胞表型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IGF-I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索骨松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采用骨松安进行治疗,分别于7、14、21 d取出骨折端骨痂,通过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RT-qPCR检测Runx 2、Osterix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骨松安治疗可在早期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端软骨细胞增生、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编织骨形成。免疫组化、RT-qPCR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大鼠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骨松安持续治疗下,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骨松安可激活Runx 2/Osterix途径,加速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12 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IGF-1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12只/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股骨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骨痂BMP-2、IGF-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位移)、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均以仙灵骨葆组最高。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骨代谢指标(BGP、PICP、TRACP-5b)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血清骨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以仙灵骨葆组最低。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介导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和IGF-1表达,改善骨代谢,加速骨痂形成,增加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人骨折骨痂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骨折骨痂中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强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修复阶段的人骨折骨痴,以IGF-Ⅰ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软骨和骨形成阶段,成骨细胞、非肥大性软骨细胞以及新骨基质IGF-Ⅰ表达阳性。在骨改建阶段,成骨细胞、骨小梁间隙中结缔组织、血管壁阳性,但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结论:实验结果提示IGF是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局部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相关生长因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甲状旁腺素组、降钙素组、联合用药组,15只/组,首先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并评估骨折愈合,测定骨痂BMD和BMC,检测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骨痂BMD和BMC、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去势组骨痂骨小梁明显减少,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及纤维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微血管少见;联合用药组骨痂大量骨小梁,生长旺盛,互相交错网状,排列致密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结论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通过介导提高相关骨生长因子表达,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和矿物含量,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在大鼠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I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和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葛根素组,20只/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观察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血清BMP-2和VEGF浓度,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检测骨痂BMP-2和VEGF表达。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血清BMP-2和VEGF浓度、骨痂BMP-2和VEGF表达、微血管数均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去势组骨痂组织可见少量骨小梁,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纤维软骨细胞等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新生小血管少见;葛根素组骨痂可见较多骨小梁,生长较旺盛,排列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新生微小血管较多。结论葛根素通过介导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BMP-2和VEGF表达,促进骨痂血管形成,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探索骨组织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方法采用不脱钙的大鼠骨痂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和TGF-β1基因的表达,并与先前研究作对照。结果杂交信号清晰,定位良好,特异性高。骨折第1周末,成纤维细胞的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占主导,Ⅰ型前胶原mRNA阳性成骨细胞也出现于膜内化骨区。TGF-β1在分化、增殖的成骨细胞以及接近成熟的软骨细胞有显著表达。骨折第2周末,Ⅱ型前胶原和TGF-β1mRNA在成熟的软骨细胞大量表达,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骨折第4周末,软骨骨痂基本被骨组织替代,见散在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阳性的成骨细胞。同时证实共有表型表达的现象存在。结论实验结果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的吻合,提示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尤其在细胞分化、增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此方法是一种快捷、灵敏、又不失特异性的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12.
骨折愈合中的软骨骨痂──形态学演变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电镜下,骨痂内软骨细胞可分为5个发育阶段: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变性软骨细胞和残存软骨细胞。我们认为1)软骨骨痂由断端周围组织内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2)在改建过程中,软骨骨痂能直接形成骨小梁,我们支持肥大软骨细胞能转化为骨细胞的假说;3)软骨骨痂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作用,能早期填充骨缺损,联接断端,是骨折在重力负载下完成愈合的基础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去势对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对去势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早期骨痂的组织学、骨密度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变化。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制成股骨干骨折模型.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骨密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大鼠去势后3个月全身骨密度检查证实去势组骨质疏松形成。骨折后第3d两组均开始形成原始骨痂;第4~6周,去势组骨痂比对照组少,且软骨痂比例较高.骨密度较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两组间bFGF、BMP-2的表达与分布、高峰出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去势组骨小梁附近表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骨质疏松使大鼠骨折早期骨痂的数量与质量降低,自软骨性骨痂至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bFGF的表达无明显关联。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影响下Ⅰ型胶原代谢的变化,及Ⅰ型胶原在骨痂组织的表达状态。方法切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大鼠双侧胫骨锯断,并以克氏针髓内固定,建立大鼠双侧胫骨骨折愈合模型。术后即将大鼠分为两组,A组(PTH组)予以特立帕肽[PTH(1-34)]3 ug/(100 g·d)皮下注射,每天一次;B组(NS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分别于给药后第1、2、4、8周取大鼠胫骨标本,一部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痂附近骨组织COL1A1 mRNA的表达水平;另一部分行骨痂附近组织的HE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E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自第2周起,PTH组大鼠骨痂内Ⅰ型胶原的表达状态即优于NS组,至第4周时表现最为明显;到第8周,PTH组大鼠骨痂中已经观察不到成束的Ⅰ型胶原纤维,仅见大片已修复良好的骨基质;而NS组大鼠骨痂内尚可见部分Ⅰ型胶原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第1周时PTH组大鼠COL1A1mRNA表达量为17.258±1.006,NS组大鼠为10.022±0.308(P0.001);第2周时PTH组为19.548±0.767,NS组为10.208±0.619(P0.001);第4周时PTH组为20.892±1.140,NS组为10.182±0.624(P0.001);第8周时PTH组为20.708±1.249,NS组为10.560±0.453(P0.001)。结论 PTH可以增加骨折端COL1A1 mRNA的表达,促进Ⅰ型胶原的合成和重塑,有效增加骨痂组织Ⅰ型胶原的含量和结构排列。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PDGF-A与PDGF-αR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A,PDGF-A)与PDGF-αR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ABC法),检测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5、7、14、28、42d)骨痂组织中的PDGF-A与PDGF-αR的表达与变化。结果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软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可呈现不同程度的PDGF-A与PDGF-αR的表达。结论PDGF-A参与调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能力的降低可能与PDGF-A分泌水平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密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折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密骨方对去势大鼠骨痂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OVX)与密骨方治疗组(MGF),模型组及治疗组行卵巢摘除术,同时3组大鼠均致其右侧股骨上1/3处骨折.MGF组按每日100m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Sham组和OVX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分别为2、4、6周,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折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骨折端MGF组软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较高;TGF-β1的表达在时间的变化上呈显著升高趋势;第4、6周TGF-β1表达显著高于OVX组和Sham组.结论 密骨方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在低频微动引起骨折间接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山东雌性高腿绵羊15只,行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形成2mm骨缺损,用带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为微动组,以频率1Hz,幅度0.25mm(30min/d)微动,4周结束;另一侧后肢不微动,为对照组。术后3、4和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骨痂组织中TGF-β1与IG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术后3周,微动组TGF-β1在骨痂边缘的新生软骨细胞各区均有阳性表达,以增殖区最为显著;IGF-主要表达于软骨内骨化带边缘的成骨细胞,钙化并转化为新骨的软骨细胞与骨细胞中。对照组的相应区域,TGF-β1有少量表达,IGF-几乎无表达。4周,微动组新骨组织逐渐成熟,TGF-β1表达强度减弱,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与骨化带周围成骨细胞中;IGF-的表达趋于高峰,主要集中在新骨表面的成骨细胞、趋于成熟的骨细胞及趋于钙化的类骨质。对照组TGF-β1与IGF-仅有少量表达。6周,微动组TGF-β1的表达显著衰退,IGF-仍有适量表达,主要在新生骨小梁骨细胞中。对照组TGF-β1与IGF-仅有微量表达。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示:术后3、4周,微动组骨痂中TGF-β1与IGF-的mRNA有较高的表达量;对照组骨痂中TGF-β1、IGF-的mRNA有轻度表达。术后6周,微动组TGF-β1、IGF-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仍略高于对照组。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微动在骨折愈合早期,可以促进TGF-β1与IGF-的表达。它们协同调节软骨内骨化的进程;后期主要由IGF-调节骨细胞的分化与类骨质的矿化,其可能更多的参与调节微动各个时期的细胞生物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虫草素(Cordycepin)调控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制备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Sham组、Model组、Cordycepin组(10 mg/kg腹腔注射)、Cordycepin+NS-398组(腹腔注射10 mg/kg的Cordycepin+10 mg/kg的COX-2抑制剂),分别检测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BMD)及生物力学性能,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ALP、CTX-Ⅰ、OC水平及骨痂组织COX-2、PGE2、cAM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痂组织COX-2、VEGF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骨折线明显,X光片评分、BMD、骨最大负荷与刚度、ALP、OC水平显著降低、骨组织COX-2、PGE2、cAMP、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TX-Ⅰ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Cordycepin组X光片评分、BMD、骨最大负荷与刚度、ALP、OC水平显著升高、骨组织COX-2、PGE2、cAMP、VE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TX-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NS-398可逆转Cordycepin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结论 虫草素可能通过激活COX-2/PGE2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 40只建立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骨折后第 3天、1、2、4周分别处死每组 10只大鼠 ,取骨痂和对侧正常骨组织 ,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骨折愈合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和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 (bNOS)在骨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NOS主要在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中表达 ;eNOS主要在增生血管内膜表达 ,bNOS没有表达。正常的股骨组织内没有NOS的表达。表达iN OS和eNOS的阳性细胞不同 ,并且不同时期其阳性细胞数也不同 ,iNOS在骨折后 1周最多 (P <0 .0 5 ) ,eNOS在骨折后 2周最多 (P <0 .0 1)。结论 iNOS和eNOS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具有时效性 ,它们在不同细胞内的表达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骨折愈合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