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激光超声技术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钢轨高速探伤车探伤速度难以再提高.基于先进的激光超声探伤理论,提出了将激光超声技术应用到钢轨探伤,详细论述了其探伤机理,对激光超声探伤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超声探伤技术在钢轨探伤领域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钢轨高速探伤系统超声发射/接收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钢轨高速探伤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设计了超声发射 /接收装置电路 ,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完全可满足钢轨高速探伤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车载自动探伤设备检测可靠性偏低、误报率高,存在漏报隐患,难以满足高铁工程技术发展和建设规划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轨超声探伤检测系统。研发了高速记录多通道数字探伤仪,用于实现钢轨高速检测条件下全波形数据的实时采集,采用相控阵超声系统检测钢轨焊接接头。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进行高速探伤数据的采集,实现实时探伤、记录和智能化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车载自动探伤设备检测可靠性偏低、误报率高,存在漏报隐患,难以满足高铁工程技术发展和建设规划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轨超声探伤检测系统。研发了高速记录多通道数字探伤仪,用于实现钢轨高速检测条件下全波形数据的实时采集,采用相控阵超声系统检测钢轨焊接接头。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进行高速探伤数据的采集,实现实时探伤、记录和智能化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钢轨高速探伤检测系统,给出了钢轨伤损分析软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回转试验台上,检测速度达到了100km/h,并准确绘制出了钢轨伤损B型图.  相似文献   

6.
在线钢轨探伤中,需要在高速情况下同步实现电磁投影激励和弱磁信号检测.针对目前多路数据同步采集系统的局限,以Virtex-5系列的FPGA为核心控制模块,应用AD7760∑-△型模数转换芯片实现了精度为24位、最大采样速率高达20M的高速同步采集系统.给出了多路同步采集系统的实现框架及原理,针对目前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采集和速度、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硬件成本较高等问题,给出了一种同步采集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通道,高分辨率并行高速A/D同步采集的有效控制,满足了在线钢轨探伤系统对高速情况下,实现同步电磁投影激励和弱磁信号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大型超声波钢轨探伤车的运用,基于超声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结合国内外伤损标定线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铁路行业的技术文件,按照模拟真实检测环境的思路,对标定线进行技术设计,以验证和探索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和检出性能。建成的钢轨探伤试验标定线既可有效验证钢轨探伤车超声检测系统技术指标要求,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同时,又可为探索不同工况下钢轨探伤车检测能力提供试验平台、为优化大型钢轨探伤车检测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日,国内首台GTC-80型相控阵钢轨探伤车正式落户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在大准线薛家湾站开始进入全面调试阶段。GTC-80型相控阵钢轨探伤车使用先进的探伤仪器设备和微机处理系统,对钢轨伤损的类型、位置、程度以及累计变化进行自动检测、分析、显示、记录和打印。车上还装有钢轨轮廓检测系统和轨道状态巡检系统等检测设备,能对有关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9.
重载铁路钢轨相控阵探伤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载铁路因具有大轴重、高运量、高行车密度等特点,加之运量的持续高位运行,钢轨伤损数量增多,种类复杂化,给铁路的高效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中国重载线路在用的大型钢轨探伤车由于对轨头核伤的检出率只能达到30%~40%,因此重载线路钢轨探伤主要依赖探伤仪,利用列车间隔或天窗点进行作业,检测速度慢,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存在较大的人身及线路安全风险。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的基于相控阵超声波探伤技术的高速钢轨探伤车,可实现检测速度80 km/h以上,兼容所有线路轨型特点,同时兼顾智能判伤、实时报警、三维直观化显示等功能需求,实现提高缺陷检出率及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的目的,对提升我国重载铁路钢轨探伤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钢管螺旋推进漏磁探伤原理,对钢管螺旋推进运动进行了数学建模解析及极限点分析,通过ADAMS运动仿真分析获得了对辊轮驱动钢管运动的参数影响关系,并为其作了设计说明.这为钢管高速漏磁探伤中对辊轮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