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Rb基因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和Rb基因在17例癌变组和40例非癌变组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癌变组中的表达增高(P<0.05),cyclin D1与Rb在早期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和食管癌的发生有关,cyclin D1和Rb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yclinD1、Rb和p16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D1、Rb和p16基因在19例食管早期癌、20例异型增生以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yclinD1在早期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Rb与p16在早期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结论cyclinD1、Rb、p16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他们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CDK4/cyclinD1/p16/Rb通路在食管癌的早期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Cyclin D1和p27kip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p27^kip1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和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A)组织中CyclinD1和p27^kip1的表达变化。结果:Cyclin D1的过表达随病变发展表达率逐渐增高,CAG组与CS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DYS、GCA组与CS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27^kip1在上述黏膜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CSG中最高,GCA组最低,CAG组和CS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DYs、GcA组与CS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γ=-0.53,P=0.000。结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CyclinD1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p27^kip1表达呈递减趋势;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变化发生在胃黏膜癌变早期,两者在胃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NF-κB、cyclin D1和p27在非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κB)、细胞周期素DI(cyclin D1)和p2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cyclin D1、p27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NF-κBp65和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p27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1)。NF-κBp65表达与NSCLC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表达与瘤体大小、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27表达与瘤体大小、肿瘤分化密切相关(P〈0.05)。NF-κBp65与cyclin D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yclin D1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NF-κBp65与p27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NF-κB、cyclin D1、p27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三种蛋白的表达可以间接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Li HY  Xu Q  Zhu T  Zhou JH  Deng DR  Wang SX  Lu YP  Ma D 《癌症》2006,25(3):367-372
背景与目的: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表达,Pin1过表达可增强Cyclin D1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宫颈癌细胞株及宫颈上皮组织中Pin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HeLa、SiHa、C33a、Caski细胞中Pin1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2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7例浸润癌组织中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状况,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HeLa、SiHa、C33a、Caski细胞存在不同程度Pin1 mRNA及蛋白过表达(P〈0.05)。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浸润癌组织中Pin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分别为0%、47.62%、64.91%(P〈0.05)。Pin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宫颈腺癌组织中Pin1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Pin1过表达与Cyclin D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in1在宫颈癌细胞株及宫颈癌组织中存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过表达。Pin1过表达与Cyclin D1表达密切相关.Pin1和Cyclin D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病变加重.P16蛋白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Ⅰ级组p16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FCM结果: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与正常组P16蛋白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在食管癌变过程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随着病变发展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其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 D1及cyclin E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D1、cyclin E蛋白在宫颈SCC与NE、CIN与NE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cyclin E蛋白在宫颈SCC与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clin D1与cyclin E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三者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p57^KIP2、cyclin D1及cyclin E蛋白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cyclin E异常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hA2基因(包括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粘膜中EphA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phA2 mRNA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和其正常粘膜中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05)。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粘膜(P〈0.05),在深层浸润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肿痛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ph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但与EphA2 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水平上调或蛋白质稳定性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蛋白p27、CyclinD1、CDK4、Rb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变化,为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学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甲状腺腺瘤(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的CyclinD1、CDK4、p27、Rb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CvclinD1和CDK4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而后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基因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量依次减少,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Rb基因蛋白的表达量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依次减少,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clinD1/CDK4高表达、p27低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b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7KIP2、cyclin D1及cyclin E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57 KIP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1、cyclin E蛋白在宫颈SCC与NE、CIN与NE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cyclin E蛋白在宫颈SCC与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clin D1与cyclin E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三者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 p57 KIP2、cyclin D1及cyclin E蛋白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cyclin E异常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3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39.1%、70.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34.8%、64.7%,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PAI-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临床病理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PAI-1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Rb2/p130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2/p130基因在62例骨肉瘤、39例骨软骨瘤及51例非肿瘤患者正常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组中pRb2/p130阳性率为27.42%,骨软骨瘤组阳性率为76.92%,正常骨组织阳性率为82.35%,骨肉瘤组与骨软骨瘤组及正常骨组织组中Rb2/p130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b2/p130基因在骨肉瘤中以低表达方式存在,它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并且有可能因其低表达而促使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K18mRNA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50例M0、10例M0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I生病变患者外周血及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50例M0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CK18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0%(19/50)和42.0%(21/50);10例M,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CK18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100%(10/10);食管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K18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0%(0/10),CK18mRNA阳性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K18mRNA在Ⅳ期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阳性表达率与III期以前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K18mRNA在外周血和骨髓中表达无差异(P〉0.05),但呈正相关性(r=0.704,P〈0.01)。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CK18mRNA微转移有助于食管癌的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彭辉  钟雪云  刘坤平  李素梅 《癌症》2009,28(1):49-53
背景与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发生是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4种Wnt通路上的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作由199例食管鳞癌组织与其癌旁164例正常粘膜、34例基底细胞增生和30例不典型增生上皮组成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C、 β-catenin、E-cadherin、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APC和E-cadherin在ESCC阳性率分别是69.6%、19.6%,均低于各自正常组(98.0%、96.3%,均为P〈0.01),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ESC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65.5%和70.9%,均高于各自正常组(1.2%,0.8%,均为P〈0.01)。按正常粘膜→基底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ESCC的顺序,APC低表达发生在ESCC, β-catenin和E-cadherin表达异常始于不典型增生.cyclinD1过表达始于基底细胞增生。随着ESCC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改变,APC、E.cadherin和cyclinD1阳性率逐渐减少, β-catenin逐渐增加。 β-catenin的表达与APC无相关(r=-0.10,P〉0.05),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1,P〈0.01),与cyclinD1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APC、E-cadherin、 β-catenin和cyclinD1可能在ES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β-catenin、E-Cadherin和cyclinD1的表达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钙黏附蛋白9(protocadherin 9,PCDH9)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08-01-2013-05-31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337例,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42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PCDH9及cyclin D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在142例肺癌组织中,PCDH9的表达为0.386±0.008,低于癌旁组织的0.994±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8,P〈0.001;cyclin D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为7.392±0.079,较癌旁组织的1.004±0.00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9,P=0.003。同一患者组织标本中的PCDH9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8,P=0.009。PCDH9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来源无关,P值均〉0.05;而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总生存时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DH9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1,P〈0.001,cyclin D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36,P〈0.001。结论 PCDH9及cyclin D1表达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评估NSCLC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IMP-3甲基化调控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45例大肠癌病例、42例大肠腺瘤病例、48例非肿瘤性大肠病例标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别检测TIMP-3基因启动子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非肿瘤性大肠病变、大肠腺瘤、大肠癌分别有0例(0.00%)、5例(11.90%)、14例(31.11%)TIMP-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大肠癌组织TIMP-3甲基化率高于非肿瘤性大肠病变(P〈0.01)和大肠腺瘤(P〈0.05)。大肠腺瘤TIMP-3甲基化率高于非肿瘤性大肠病变(P〈0.05)。大肠癌肝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TIMP-3基因甲基化率分别高于非肝转移组(P〈0.01)、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Duck's C+D组甲基化率分别高于DuckhA+B组(P〈0.01)。结论:大肠癌TIMP-3基因的高甲基化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大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探讨Bu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相应的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ub1蛋白和Bub1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5),且Bub1 mRNA及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ub1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命运决定因子(cell fate determination factor dachshund,DACH1)表达及其与cyclin D1、c-jun和Her-2蛋白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中DACH1、cyclin D1、c-jun和Her-2蛋白的表达,30例乳腺纤维瘤中DACH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ACH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明显低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86.7%(P〈0.05)。DACH1在淋巴结阳性组中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乳腺癌中DACH1与Her-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cyclin D1、c-jun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5.62,P〈0.05;r=-5.46,P〈0.05)。结论 DACH1表达缺失及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进展有关,DACH1、cyclin D1、c-jun的异常表达预示着乳腺癌较高的侵袭性及患者预后的不良;在乳腺癌中,三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和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