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截肢患者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截肢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越表和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综合干预后,截肢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提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截肢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体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3mo。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t=2.66、3.21,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2.61、2.54、2.92,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t=2.56、2.89、7.45,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体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自行设计量表,调查72例截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截肢患者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关系、环境5个方面较心理干预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对60例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采扁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分值均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状况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均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6mo。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mo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人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a。于治疗前及治疗1a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鬣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测血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麓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研究组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舒张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w。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心理干预6w末除偏执因子分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因子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炎症性肠病(IBD)伴情绪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诊断标准且伴情绪障碍的45例IB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2)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n=23)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10周为1疗程。于入组时、10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10周末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7.11±8.82,38.25±9.33);(48.13±9.33),(41.28±7.13)](P〈0.01,P〈0.01);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8.25±9.33),(45.31±6.30);(41.28±7.1),(46.43±8.06)](P〈0.0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除SF一项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7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围绝经期妇女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和情绪障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镜像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2019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截肢后幻肢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镜像组及综合干预组,每组各18例。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干预,综合干预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镜像治疗干预,比较3组幻肢痛状况、生活质量及焦虑情况。结果 干预后,3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0,P<0.001);两两组间比较,综合干预组VAS评分低于镜像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3组生活质量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9,P<0.001;F=4.665,P=0.014);两两组间比较,综合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镜像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结论 镜像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截肢后幻肢痛有确切改善效果,患者的幻肢痛有所缓解,焦虑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龙岩市第三医院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下降,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GQOLI-74总分均明显升高,观察者均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者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升,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张瑞清 《全科护理》2013,(32):2988-298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良性肿瘤单纯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对入院后病人的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估,在病人住院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后再次进行电话回访评估,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病人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进食、性功能以及运动感觉功能)较干预前的得分有所提高(P<0.05);病人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业余生活以及婚姻家庭)较干预前的得分有所提高(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乳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QLQ-C30量表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和整体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以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确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SCL-90、SF-36量表测量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评估测试SCL-90、SF-36评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干预后2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of HIV infection / AIDS patients.Methods 50 cases diagnosed as HIV infection / AIDS were select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whil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measured with SCL-90,SF-36 scales,then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after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ree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assessment test was carried out using SCL-90 and SF-36 scales,then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intervention,the comparison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化疗前后只接受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化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许建国  马迎教 《临床荟萃》2009,24(14):1221-122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测定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并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评定情绪状态,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出量(FEV,)、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3.2±11.1)%VS(13.7±7.4)%,(33.8±14.1)%VS(18.5±5.9)%,(9.3±4.3)%VS(4.0±2.9)%(均P〈O.01);治疗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01);经治疗后干预组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情绪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陶  吴清香  亓英 《全科护理》2013,(31):2884-2885
[目的]观察门诊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门诊200例AS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从心理干预、药物指导、行为干预、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和随访巡诊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12个月后再次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提高As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癌症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配偶不同的心理体验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入院时与入院第4周比较,入院第4周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入院第4周,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癌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