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是主要含气层。这个含气层的孔、洞、缝网络系统在榆林—绥德一带遭到以碳酸盐为主的自生矿物的充填胶结,实际上变成致密遮挡带。遮挡带以西向着中部古隆起带东侧则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藏。这个遮挡带在缺少其他有效圈闭的条件下,是能够形成天然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遮挡带的形成,与覆盖在奥陶系风化壳上的石炭系水具有向下侵入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在石炭系成岩过程中,含盐丰富和高度变质的地下水,逐渐向下侵入奥陶系风化壳并发生盐分的析出作用,使风化壳致密化程度大大提高。风化壳致密化程度与提供水量多寡有关的石炭系厚度成正比例。遮挡带的前缘大约是石炭系厚度90m 的地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靖边气田西部奥陶系风化壳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勘探的重点领域,也是提交储量后备区块,但是,在勘探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探井试气产水的现象,给提交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重点分析了出水井的现状与分布情况,水的化学特征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深盆气藏与鄂尔多斯盆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深盆气藏”是由一种“气水倒置”的特殊圈闭形成的气藏,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和具有不断供气的气源是其形成的主要条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致密、构造平缓、又是生气量巨大的煤系地层,具有形成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同时又具有区域性的气水倒置、盆地中部普遍含气及地层压力异常等特点。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聚集为“深盆气藏”似应无疑。但是,储层连通性很差,多为互不连通的“单个砂体”气藏,与加拿大阿尔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混源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具有同时捕集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的地质条件,为煤成气和油型气混源成藏。为了确定中部气田混源气的混合比例,并探讨其成藏特征,将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作为2个端元,利用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和体积分数与母质成熟度的经验关系式,建立了两源混合比例动态判定模型。由该模型可知,不同井中两端元气的混合比例相差很大,煤成气和油型气比率分别为22%~84%和16%~78%。这一结果表明,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是由多个相互分隔的小气藏组成的;上古生界煤成气进入风化壳的方式,早期以整体顶渗为主,后期转为从侵蚀沟侧向侵入。  相似文献   

5.
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中油型气成分的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海相烃源岩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对比结果表明,石炭系海相烃源岩虽然不如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厚,但其生烃能力远高于后者,与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的配置情况也好于后者,并且产物也具油型特征,表明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油型气成分来自石炭系海相烃源岩;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天然气是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上古生界石炭系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这一观点既能够很好地解释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生界自上而下气藏序列天然气成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还可以更好地说明为何风化壳气藏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在奥陶系顶部发育大面积的风化壳岩溶储层.不整合面、溶蚀孔洞缝、岩溶地貌是其区别于其它储层的特殊标志.复杂多变的溶蚀孔、洞、缝及其组合,构成了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储集空间.该类储层受岩性、沉积相带、古地貌形态、成岩作用改造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烃源岩地化指标、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封盖条件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成演化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气藏调整定型等4个阶段。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的富集与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中心控制。同时指出,加里东旋回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燕山旋回是气藏形成的主要阶段,古风化壳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代表了较强岩溶作用的岩溶角砾岩等地质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古地貌动态演化角度重新认识影响岩溶古地貌发育的内外因素,研究地质历史中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性质嬗变,指导对区域储集空间发育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与预测。以盆地东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地貌恢复为目的,综合研究了古地理背景、残留地层厚度、古岩溶特征等因素。认为早期在盆地中东部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岩溶古高地,形成了岩溶型储集空间,但后期盆地东部逐渐演变为古岩溶盆地,形成了现今的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并造成早期形成的溶蚀类储集空间被大量充填,整体储层较致密,但由于溶洞塌陷形成的裂缝网络沟通了白云岩晶间孔储集空间,局部仍然可以保留有较好的储层,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非构造气藏可分为4类: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差异成岩作用形成的岩性圈闭、上倾岩性-地层圈闭、与风化壳和不整合面有关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非构造气藏分布受生烃坳陷和高效储集层分布制约,常位于气源岩与高效储集层的叠合部位、隆起与坳陷的转换部位.位于晋西挠褶带和天环坳陷间的伊陕斜坡区,因具有构造变形微弱,上、下古生界生烃中心叠置,高效储层发育,储集层物性侧向变化快等特点,具备形成非构造圈闭优越条件,为盆地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成藏条件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气田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大型天然气田。通过藏形成地质背景及成藏机制的研究,总结出6条成藏条件:(1)大面积分布的含膏云坪微相带奠定了储层形成的基础。(2)三期古岩溶的叠加发育造就了风化壳储集体。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岩性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分别对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4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末期是盆地东部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受致密岩性圈闭气藏储集层物性差的影响,输导层不同决定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方式不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形成的天然气气藏在平面上连片性好,而石千峰组及上石盒子组天然气在输导层发育的地方常形成"小而肥"的次生气藏.图3表2参22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地开石和伊利石,前者存在于碳酸盐岩溶孔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岩基质中。文章重点叙述了地开石的某些矿物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决定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发育的沉积、成岩两大主控因素,在定性地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风化壳储层地质概念模型——潮坪沉积为基础,白云岩为骨架,古岩溶为先导,孔洞层为储集体,微裂缝为末梢,气井产能受控于古地貌。此模型的建立对该气田储量计算、气藏综合描述及指导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用VSP资料标定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段反射层的地质层位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研究了储集层反射特征的变化,提出频率、速度是影响波形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地震剖面结合地质资料,预测了盆地中部储集层的平面展布和厚度变化,为风化壳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 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助推天然气高效勘探,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在揭示了地层构造、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梳理了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生、储、盖配置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成藏模式。奥陶系烃源岩以泥质岩型为主,白云岩、石灰岩、页岩均可作为储集层。天然气成藏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大陆斜坡浊积灰岩源内自生自储式、碳酸盐台地灰岩近源上生下储式、碳酸盐台地白云岩远源上生下储式。根据完钻井资料,研究区内成藏模式以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为主,是下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气藏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的混合气,潮坪相白云岩和风化壳成因的溶孔、溶洞、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上覆石炭系下部的铁铝质泥岩、暗色泥岩、灰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作为区域盖层。圈闭类型主要为受古地貌和岩相控制的地层岩性圈闭.为天然气成藏提供有利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CO2成因判识划分方法的对比,采用通常的成因判识划分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井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马三段CO2气体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判识划分。*井CO2含量高近80%、碳同位素值δ13CCO2为1.11‰,而中国东部典型CO2气藏的δ13CCO2均小于-2‰,所有火山喷发气体δ13CCO2也小于-2‰。*井δ13CCCO2明显偏正,说明与东部CO2气体的成因明显不同,幔源成因的可能性较小。*井马三段白云岩储层δ13C值为1.26‰,与CO2气δ13CCO2的值近似相等,反映碳酸盐岩热解气成因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是盆地西南缘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层位,通过对盆地西南缘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试气资料的分析,结合部分古地理资料,对盆地西南缘风化壳岩溶带进行了划分。同时以富探1井和旬探1井为例,在垂向上进行了分带,自上而下分为垂直渗滤溶蚀带、水平替流溶蚀带和深部缓流溶蚀带;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图对盆地西南缘风化壳岩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盆地西南缘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鄂7井奥陶系风化壳划分为3个岩溶带,即垂直岩溶带、水平岩溶带和深部岩溶带。风化壳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受岩溶控制,岩溶多孔带是本井风化壳的主要天然气储集层段。在研究各岩溶带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本井位于加里东期古岩溶斜坡的较低部位,而以西的鄂5井、鄂8井所在部位,是更具勘探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