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 女性  5 7岁 左眼视力下降半个月 ,于 2 0 0 1年 1月 8日来我院就诊。7个月前 ,患者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视力 0 .7。近半月来 ,无明显诱因左眼视力下降 ,鼻侧有黑影遮挡。左眼视力 0 .0 8,不能矫正 ;右眼矫正视力 0 .8。左眼角膜清亮 ,瞳孔正常大小 ,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后囊完整 ,轻度灰白色混浊。散瞳后 ,检查周边晶体赤道部有残留灰白色晶体皮质 ,玻璃体轻度混浊。视乳头边界清 ,色正常 ,视网膜 12 :30~ 5 :0 0呈青灰色隆起 ,隆起 7D,波及黄斑区 ,在 1:0 0赤道部可见一马蹄形裂孔 ,裂孔周围…  相似文献   

2.
我中心自 1996年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来 ,3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5 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 ,下方黑影遮挡 2d ,于1998年 1月 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在我中心于局麻下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抽吸皮质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范围较大 ,人工晶状体植于前囊膜上 ,术后视力 0 8。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 :左眼视力 10cm光感 ;人工晶状体位置正 ;玻璃体混浊 ( ) ;子午线 11:0 0~ 4:0 0方位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 ,约 15D ,波及黄斑 ,11:30方位赤道前视…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眼病,至今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视网膜脱离(RD)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可能引起严重的视力丧失,预后较差,因此成为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研究的热点.近几十年来,白内障手术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术后RD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RD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魏文斌  李冬梅 《眼科》1996,5(3):149-150
报道14例16眼先前经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成功后的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最终视力12只眼(75%)≥0.3,6只眼≥0.5。并发症发生率低,经平均14.1个月随访,未发现再发性视网膜理解孔和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体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7 只眼一般病例选用环扎加压术,复杂病例联合玻切注气、注油术。结果 27 只眼视网膜脱离复位率达85% ,其中一次手术复位15 只眼(占55% ),视力提高16 只眼(占59% )。结论 查找裂孔难、网脱范围广、多累积黄斑、易发生PVR,是影响手术成功和视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手术封孔,预防膜增殖是成功的关键。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保持后囊膜完整、减少后发障及高度近视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我科自 1997年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来 ,2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 :例 1:男 ,5 8岁 ,因右眼视力下降 ,下方黑影遮挡 7天 ,于 2 0 0 1年 1月 3日来我科就诊 ,既往双眼近视 6 0 0DS ,半年前在他院作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后囊完整 ,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 ,术后视力 0 6,全身检查无异常 ,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 0 0 6,人工晶状体位置正 ,双襻在囊袋内 ,前囊开口 6mm直径 ,周边前囊浑浊 ,玻璃体浑浊 ,视网膜颞上方 ,颞侧8:0 0~ 12 :0 0方位灰白色隆起 ,波及黄斑区 ,11:3 0…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8月我们所做Phaco白内障摘除和后房人工晶体 ( PC— IOL )植入术2 50 0例 ,其中 2 5例 ( 2 5眼 )术前曾做过巩膜扣带术 ,使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地复位。术眼又做白内障摘除后随访 6~ 36个月 ,以观察眼底视网膜脱离是否复发及其视力预后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2 5例 ( 2 5眼 )中 ,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 39~ 65岁 ,平均 50 .1岁 ;右眼 11,左眼 14,其中 7眼曾施行巩膜电凝和板层巩膜缩短术 ,18眼施行巩膜环扎术。视网膜脱离术后至白内障摘除的间隔时间为 6.0± 0 .51年。2 .方法 :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古洵清 《眼科》1999,8(1):10-12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与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方法:详细记录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行手术13例,其中巩膜加压术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加压术8例。11例成功复位,1例好转。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较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诊断较困难,发病因素增加,诱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因子增多且比例较高。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9,8(3):138-140
目的:搪塞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玻璃体手枚或常规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7例、术崇高 膜裂孔6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8个月,视网膜复位11例,占73.3%。未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困难,但选择手术方法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性,对我院自91年到96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2例44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殊性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有发展快,裂孔难以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遮挡视路使检查很困难等特点,并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为80%。结论:在置入人工晶体时要尽量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要加大检查力度,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术,以增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9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进行临床分析和研究。方法依据不同的白内障术式所发生的视网膜脱离的情况,我们采取两种术式给予治疗。结果其中8例视网膜复位,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1例,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1例,治疗效果尚可。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应尽早采取合适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3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落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9例3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mo~2a,最终视网膜复位35眼(90%),视力提高26眼(67%);视力不变12眼(31%);视力下降1眼(2%)。结论:提高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和精确使用Nd:YAG激光、加强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视网膜脱离的产生;一旦人工晶状体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保存患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柳林  温新富  包睿 《眼科研究》2005,23(2):204-206
目的观察和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后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例12眼(均为男性)进行超声乳化摘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远近视力及角膜曲率。结果术后1周平均非矫正远近视力分别为0.98和0.55;术后1个月平均非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均达1.0。术后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远近视力均较为理想,且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度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port delayed in-the-bag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simultaneou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oretinal surgery.Design: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Participants: Delayed IOL implantation surgery was performed for 3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simultaneou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cleral buckling or vitrectomy surgery.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each patient, including the surgical findings and final refraction statu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Successful in-the-bag IOL implantation surgeries without capsular tear were achieved 3 to 5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ies. The postoperative refractive error ranged from plano to −1.00 D.Conclusions: Successful in-the-bag IOL implantation and satisfactory refraction were achieved in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simultaneou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cleral buckling or vitrectomy surg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14例14眼的患者背景、术中所见及术后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在20-204天(平均96.5天),初次手术6眼施行了巩膜环扎术,8眼玻璃体手术。经玻璃体手术者视网膜全部解剖复位,3眼巩膜外手术复位失败,后经玻璃体手术网膜复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原因是睫状沟缝合时医源性裂孔3眼,前部玻璃体牵拉性网膜裂孔11眼。术后视力提高者5眼,不变者6眼,3眼视力下降。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前部玻璃体的牵拉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有效的。另外,由于血一眼屏障的破坏易发生前部增生性玻璃体病变,早期的玻璃体手术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方法:随访323例3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观察其术后1mo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其中矫正视力低于0.3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分析其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7,30d低视力发生率分别为5190%,27.99%和12.23%;术后1d和7d低视力发生率较高,术后1mo低视力发生率与文献报道(13.21%)接近。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2年6月经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手术采取玻璃体切除、剥离视网膜前膜、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及眼内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方式。结果随访期为12~39月,平均22月。随访时视网膜复位29眼,占93.55%。有27眼(占87.11%)视力提高,其中≥0.1者22眼,最好视力为0.8。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使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可使视网膜得以有效复位。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霉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5例于白内障术后30~50d确诊眼内炎后均急诊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并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真菌类药物。结果:有2例行眼内容剜除术,3例术后3mo随访见眼球轻度萎缩,视力分别为光感和指数/眼前。结论:对内眼手术即使是眼前节手术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症反应或经正规抗生素、激素治疗病情反复者应想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抽取标本作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争取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保留有用视力和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