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G-(V.E)是二部图.D是G的一个定向具有出度序列(dD^+(v)|v∈V).设fD(v)=dD^+(v)+1是定义在V上的整数函数.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代数方法证明了G是fD-可选的,并由此推出G是([((△(G))/2]+1)-可选的.2d-正则偶图是(d+1)-可选的.定义了欧拉图的半度-可选概念.并给出了一类半度-可选的欧拉非偶图.最后,提出了刻化半度-可选的欧拉图.  相似文献   

2.
设G=(V,E)是一个n阶无向简单图,本文证明了:设G是一个3-连通图,若G的每一个最长圈是控制圈,则G的周长c(G)≥min{n,2NC_2}或G同构于Petersen图,其中NC_2={|N(u)∪N(v)||u,v∈V(G),d(u,v)=2}。  相似文献   

3.
设G=(V,E)是一个边色数为4的3-正则图,c:E→{1,2,3,4}是G的一个正常4-边着色.设Ei={(e∈E|c(e)=i},D(c)=min{|Ei||i=1,2,3,4}.记C(G)为G的所有正常4-边着色组成的集合.则定义研(G)=min{o(c)}/c∈C(G)为图G的色特征.证明了m(G)在△-收缩下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4.
给定一个图G,且满足min{d(u)+d(v)u,u∈E(G)}≥8.有下结论若C是G中的圈且满足dc(u,v)=d(u,υ),(A){u,v}(∈)V(C).当任一这样的圈C的长度不超过△(G)+1时,线圈L(G)是次泛圈的且所给的条件都是最好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假如对于简单图 G(V,E)的vu∈V,赋以一个非负整数φ(u),则称图 G 是标定的,(v)称为顶点 V 的标数,并以|(u)-(v)|作为棱 uv 的标数,简记作(uv).定义若图 G(V,E)有满足下列条件的标数法,则称 G 是优美图(graceful graph):(1)对于 u,v∈V(G),当 u≠v 时,(u)≠(v);(2)max(u)=|E(G)|u∈V(3)对于“uv∈E,xy∈E,只要 uv≠xy,则有|(u)-(u)|≠|(x)-(y)|.在优美图的理论中有如下结果:定理(Rosa)完全二部分图是优美图.本文给出这个定理的两个推广.  相似文献   

6.
G是k-可着色的连通图,如果对于G中的所有边uv,都有G-u-v是(k-2)-可着色的,则称图G是双临界图.由Erdo?s和Lova′sz提出了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猜想:完全图是唯一的双临界图[1].连通图G称为边双临界图,如果G中包含多对不相邻的边,并且对于任意一对不相邻的边e1,e2,都有χ(G-e1-e2)=χ(G)-2,其中χ(G)表示图G的色数.Kawarabayashi等人[2]及后来的Lattanzio[3]证明了完全图是唯一的边双临界图.文章证明了在图G中,对于任意的两个点u,v∈V(G),如果ch(G-u-v)=ch(G)-2,则图G是完全图,其中ch(G)表示G的选择数,还证明了完全图是唯一的列表双临界图.  相似文献   

7.
几类优美图     
设图G=(V(G),E(G))是一个简单图,V(G)是G的所有顶点的集合,E(G)是G的所有边的集合。若存在从V(G)到集合{0,1,…,ε}(ε=|E(G)|)的一个单射φ,对u,v∈V(G),(u,v)∈E(G),导出集合{|φ(u)-φ(v)|}到集合{1,2,…,ε}的一个一一映射,则称φ是图G的一个优美标号。若图G有一个优美标号φ,则称图G是优美图。我们依照文献[1]的定义称图G是G_1和G_2的联,如果图G是由G_1∪G_2和所有联接V(G_1)和V(G_2)的线组成的图。记为G=G_1+G_2。例如一个完全二部分图就是两个孤立点集S_1和S_2的联。我们知道这是优美图。  相似文献   

8.
设G是一个连通图.图的连通度κ(G)存在一个最小正整数k,使得FV,|F|=k且G-F不连通或是一个平凡图.如果每一个最小点割都孤立G的一个点,则图G是超连通的或超-κ的.定义没有孤立点的图G的逆度为R(G)=∑v∈V1/d(v).得到:设n阶连通图G,最小度为δ,若R(G)1+2/(δ+1)+(n-2δ-1)/((n-1)(n-3)),则G是超-κ的.  相似文献   

9.
设G1和G2是两个图.G1和G2的Kronecker积G1×G2具有顶点集V(G1×G2)=V(G1)×V(G2),边集为E(G1×G2)={(u1,v1)(u2,v2):u1u2∈E(G1)且u1u2∈E(G1)}.在本文中,我们确定了两个完全图的Kronecker积Km×Kn(n≥m≥2且n≥3)的一些点脆弱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积图G1□G2是一个以笛卡儿积V(G1)×V(Gt)作为其点集.其中点(u,v)点(x,y)相邻当且仅当u=v且v与y在G2中相邻,或者v=y且u与z在G2相邻.证明了对图Cm□Cn的任意支撑树T,其中m和n不全为偶数,总存在一条Cm□CnT之外的边,添加到T上形成一个长度至少为m n-1的圈.这解决了陈(Dis-creteMathemstics 287(2004)11-15)给出的一个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G的线性荫度la(G)为图G的边的最小划分数使得每个划分是一个线性森林.研究了安和吴两人引进的图G的列表线性荫度lla(G)的概念及猜想|△(G)/2|≤LA(G)=lla(G)≤|△(G)+1/2| .证明了对任意三正则图G有la(G) = lla(G) = 2.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有向图D的k-阶等周弧连通度定义为:γ+k (D)=min{|(U,U^-)|:U→∪V,|U|≥k,|U^-|≥k}.一个有向图满足γ^k+ (D)=β^k+ (D)时称为是γ^k+-最优的,其中β^k+ (D)=min{|(U,U)|:U→∪V,|U|=k,|U^-|≥k}.假设D是强连通d-正则的有向图且κ(D)≥3.本文我们证明了L(D)是γ2^+-最优的,其中L(D)表示D的线图.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无爪图的一种推广,拟无爪图类Ainouche引入.已经知道:如果阶数为礼的3-连通无爪图G,对于每一对距离为2的点都有IN(x)∪N(y)|≥(2n-6)/3,那么图G是哈密尔顿的.在本文中,推广了上述的结论并且得到:如果阶数为n的3-连通拟无爪图G,对于每一对距离为2的点都有|N(x)∪N(y)|≥(2n-6)/3,那么图G是哈密尔顿的.  相似文献   

14.
对给定的正整数d,图G的L(d,1)-标号是从V(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任意两个相邻顶点的标号差至少为d,而且距离为2的任两个顶点的标号至少为1.L(d,1)-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G的L(d,1)-标号数是G的所有L(d,1)-标号的最小跨度.本文完全给出了M bius梯子的L(d,1)-标号数.  相似文献   

15.
连通图G的hyper-Wiener指标定义为WW(G)=1/2∑{u,v}∈V(G)(d(u,v)+d^2(u,v)),其中d(u,v)表示G中u到v的距离.研究了半径为2的树的hyper-Wiener指标,并且给出了计算公式.刻画了阶数n=1+t+8/7t^2的半径为2的具有最大hyper-Wiener指标的图,这里t是某些正整数.  相似文献   

16.
Mobius梯的(d,1)-全标号   总被引:30,自引:3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G 的(d,1)-全标号是从V(G)∪E(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i) 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的标号不同;(ii) G中任意2个相邻边的标号不同;(iii) 顶点与其关联边的标号差至少为d.(d,1)-全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 G 的(d,1)-全标号数是G的所有(d,1)-全标号的最小跨度,记为λTd(G).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的(d,1)-全标号数.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如下定义的带粗糙核的超奇异积分算子: TΩ,α,hf(x)=p.v.∫R^nh(|y|)(Ω(y′))/(|y|^n+a)f(x-y)dy 的(Lα^p(ω),L^p(ω))有界性,推广了已有的结果.这里0≤α〈1,1〈p〈∞,Ω为H^q(S^n-1)中的函数,q=(n-1)/(n-1+α),且h(|y|)∈△γ(R+)={supR〉0 R-1∫0^R (|h(t)|^γdt) },γ〉1,ω是某类径向权.  相似文献   

18.
结合积分形式移动平面法的思想,讨论Rn上积分方程组u(x)=∫Rn|x-y|α-na(y)v(y)qdy,v(x)=∫Rn|x-y|α-nb(y)u(y)pdy的正解关于某一点的对称性和单调性,其中0αn,p,q1,p+11+q+11=n n-α,a(x)和b(x)满足一些对称性、单调性.  相似文献   

19.
设{Xn,n≥1}是一均值为零、方差有限的正相伴平稳序列.记Sn=sum Xk,Mn=maxx≤n|Sk|,n≥1 from k=1 to n,并假设0σ2=EX12+2 sum E X1 Xk∞ from k=2 to ∞.在E|X1|2+δ∞,δ∈(0,1],以及对某个α1,sum Cov(X1,Xj)=O(n-α) from j=n+1 to ∞的条件下,建立了PA序列关于Chung型对数律的精确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从弱解的概念出发,经过推理计算,讨论了椭圆方程-div(A▽u)+b▽u+Vu=f弱解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积分估计,其中V,V2,|b|2∈Kato(Ω),f∈L2(Ω),从而推广了目前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