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分析纯Fe2(SO4)3和NH3·H2O作为主要原料,控制不同的Fe3 浓度、水解温度、溶液pH值及热处理温度,利用液相均匀沉淀法在白云母形成基片上制备了系列α-Fe2O3-Mica纳米薄膜.利用XRD、SEM对纳米膜的成分、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合α-Fe2O3-Mica纳米膜的形成机理讨论了工艺参数对制备过程及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的α-Fe2O3颗粒为纳米级,均匀沉积在白云母基片上形成致密膜,且得到了制备α-Fe2O3-Mica纳米膜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2.
由白钨酸制备WO3纳米颗粒薄膜NO2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不同SiO2掺杂量(0%~10%,wt%)的WO3纳米颗粒薄膜NO2传感器.先由钨酸钠制得白钨酸,经加热分解白钨酸得WO3粉体,并对粉体进一步超声细化;再用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粉体, 然后采用固相反应法进行掺杂.用XRD检测掺杂粉体的结构特征,并计算得出粉体颗粒平均粒径为62 nm.在Al2O3陶瓷管金电极上组装敏感膜,制作简单.制得的Taguchi型NO2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30)×10 {-6},响应-回复快,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析纯Fe2(SO4)3和NH3·H2O为主要原料,控制不同的Fe3 浓度、Sn4 : Fe3 、溶液pH值及烧结温度,利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锡α-Fe2O3粉体,并用厚膜工艺将粉体涂于云母基片上制成了高灵敏度甲烷气敏元件.利用XRD对粉体成分及结构分析后发现,部分Sn4 以类质同象的方式代替了α-Fe2O3晶格中的Fe3 ,改变了α-Fe2O3的晶胞参数;通过测试元件在不同温度下对800×10-6甲烷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掺锡提高了α-Fe2O3的气敏性,且得到了制备掺锡α-Fe2O3甲烷气敏材料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4.
将4种质量分数(5%,10%,20%,30%)的Co(CH3COO)24H2O混合到四针状纳米ZnO原料里,采用超声化学浸泡法制备出表面改性四针状纳米ZnO颗粒。通过XRD和TEM分析了表面改性四针状纳米ZnO结构的物相和形貌特征。随着Co(CH3COO)24H2O质量分数增大,Co3O4相明显出现,Co3O4相沉积在ZnO表面上。研究表明:以表面改性四针状纳米ZnO粉末为原料制备的厚膜气敏元件,与纯ZnO气敏元件相比,Co(CH3COO)24H2O质量分数为5%的气敏元件对酒精和甲醇有较高的灵敏度,并讨论了表面改性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 In2O3 粉体进行 Fe 掺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In2O3 粉体.通过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TEM 图表明:质量分数为7 %Fe 掺杂的样品为均匀排列的棒,长度约为 300~500nm,宽度约 20 nm.对样品进行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Fe3O4(核)/Au(壳)(简称GMPs)标记C反应蛋白酶标抗体(HRP-anti CRP),构建了一类新型的磁性纳米探针(HRP-anti CRP/GMPs),将其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SPCE)表面构建了可再生使用的CRP安培型酶联免疫传感器.首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CNTs) -硫堇(Thi) -Nafion复...  相似文献   

7.
以乙烯基修饰的二氧化硅包覆磁性纳米材料为载体,孔雀石绿(MG)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 O2-MIPs(MG)。运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开展吸附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Si O2-MIPs(MG)对MG具有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和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实现了对养殖水和虾肉中MG的高效富集,采用纳米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量,检测限分别达到0.5 ng/m L和6 ng/g,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Zn(CH3COO)2·2H2O和Fe(NO3)3·9H2O分别作为水热反应的锌源和铁源制备得到了ZnFe2O4纳米片状中空球。利用硼氢化钠和氯铂酸作为原料在常温下将不同质量分数的Pt混合到ZnFe2O4纳米粉末中。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分析了不同Pt质量分数的Pt-ZnFe2O4气敏层在不同温度下对丙酮的气敏性能,通过Pt激活的ZnFe2O4纳米粉末较未激活时对丙酮的气敏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工作温度低、选择性好和湿度稳定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晶种生长法通过改变晶种对生长溶液的体积比例、引入离子合成了棒状和星形金纳米颗粒.首先用NaBH4作为还原剂制得小粒径球形金纳米颗粒作为晶种溶液,生长溶液中引入AgNO3为辅助试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来引导合成形貌不同的颗粒.对制备的球状、棒状和星状金纳米颗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表面增强...  相似文献   

10.
青宪  楚霞 《化学传感器》2008,28(3):21-27
该文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感染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抗原通过N-(3-二甲基氨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选择性地结合与富集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抗体,然后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二抗夹心进行免疫分析.对免疫反应的实验条件如日本血吸虫抗原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标记浓度,磁性纳米颗粒的用量,抗原与待测抗体的反应时间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发光强度与感染兔血清的稀释比在1:10000~1:100的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13442.  相似文献   

11.
用模式识别总结联合法赤泥铁铝比等因素与最佳配方的关系,表明高铁原料宜用高钙低碱配方,根据无机热化学数据库估算有关烧成反应的自由能,对优化模型作了热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临界温度电阻(CTR)各组份所起的作用,研究了3种样品的测量结果对应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比较其不同组份的导电特性,得出在制作CTR时较为合适的各组份之比例V2O5∶P2O5∶Fe2O3=3∶1∶1和各组份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关系:P2O5的量影响VO2微晶的稳定,也会影响Fe2O3的变价和电子的传导;在T>TC时,Fe2O3的量影响VO2导体性能,在T相似文献   

13.
采用集成工艺制作了片上铁氧体磁膜(Ni0.4Zn0.4Cu0.2Fe2O4,Y2.8Bi0.2Fe5O12和Co7ZrO9)射频微电感.铁氧体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作,高频特性较好,适于片上电感的应用.对电感样品进行了测试和等效电路分析,结果表明,与无磁膜结构相对比,铁氧体磁膜电感显著增强了电感性能,是一种实现小尺寸、高性能片上RF IC电感的很有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CTR(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er)产品性能,从微观上分析CTR晶粒体相变临界特征和粒界的电势垒,得出CTR临界阻温特性是由晶粒体导电性能和粒界电势垒共同决定,即"晶粒体-粒界"模型.运用此模型对不同配料比样品的临界阻温特性进行分析,得出V2O5:P2Os:Fe2O3配料比是影响CTR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超细MgFe_2O_4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eSO4·7H2O和MgCl2·6H2O为材料,用新型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gFe2O4粉体。将样品做成厚膜型气敏元件,测定了其对乙醇、甲醛、丙酮、甲苯、苯氨气、石油醚等还原(可燃)性气体的气敏特性。测试显示:700℃下,热处理1h,所得纳米微粉制作的元件在300℃工作温度下对丙酮有较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并对气敏机理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Cu~(2+)掺杂对In_2O_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新型气敏材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2+掺杂In2O3,研究了其相结构、电导和气敏性能。结果表明:900℃热处理4h所得掺2%Cu2+的In2O3微粉制作的元件对C2H5OH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玻碳电极(GCE)上自组装一层多壁碳纳米管(MWNTs),构建负电荷的界面,然后,静电吸附一层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再由共价键作用自组装一层纳米金(GNPs),壳聚糖(CHIT)混合溶液的复合薄膜,通过静电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作用。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在8.2×10^-6~1.1×10^-3mol/L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8×10^-7mol/L,达到95%稳态响应时间约为15s。将此生物传感器用于H2O2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散变分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层状氧化物Ca_3Co_4O_9及掺铜体系,讨论了电子结构、化学键等与热电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层状氧化物的价带和导带主要由Co3d、Cu3d和O2p原子轨道贡献,能隙宽度表现出了半导体电子结构特征,且掺铜体系的能隙变窄。CoO_2层和Ca_2CoO_3层之间Ca-O的弱结合导致材料具有低的热导率。Ca_2CoO_3层O原子的化学键和电子结构都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平行于c轴方向上离子键和共价键较强,且在该方向上O2p原子轨道对费米能级附近的贡献比ab面方向弱。掺铜后体系的化学键都减弱,这将对材料的热电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4种青蒿素类化合物存B3LYP/6-31(d)水平进行几何优化,并确定过氧桥是分子内的活性位点.采用HF/STO-3G基组对青蒿素与铁卟啉的反应机理进行量子化学研究.所得结构参数显示了Fe-N键断裂.同时Fe-O键生成.计算结果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得出结果一致,表明在青蒿素类化合物发挥抗疟活性时,亚铁血红索中铁原子靠近过氧桥中的O13,支持了前人提出的15位氢转移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将SU-8光刻胶涂覆在经过表面处理的锥形光纤表面,其表面的环氧基与MPTMS(3-硫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发生交联作用。TPTMS表面的-SH基与用种子溶液生长法制备的星形纳米颗粒形成很强的化学键AU-S(其能量为170 kJ/mo1)。此外,我们还用这种光纤传感对不同浓度的酒精和甲胆紫溶液进行了透射谱测量。最后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表面修饰了星形纳米颗粒的光纤传感对不同的物质和浓度非常灵敏,这种纳米光学传感有望被用于高灵敏度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