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例 (观察组 )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 ,采用纳洛酮 +氨茶碱治疗 ,与对照组 17例单用氨茶碱治疗对照 ,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简易自制振动式水床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呼吸暂停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振动式水床加常规治疗的治疗组(30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对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发作持续天数亦明显缩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简易自制振动式水床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简易水床及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4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简易水床及体位护理,对两组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和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水床及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减少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延长呼吸暂停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呼吸暂停分为治疗组(加用纳络酮辅助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氨茶碱组)60例,治疗组有原发性呼吸暂停39例、继发性呼吸暂停21例,对照组分别有32例和28例。观察两组病例接受治疗后呼吸暂停再次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氨茶碱维持时间及治愈率。结果两组病例接受治疗后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病例在再次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氨茶碱维持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中对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可减少发作次数、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氨茶碱使用时间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采集肈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采集我院同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的3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资料,将其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联合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疾病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撤离呼吸机时间。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51-4353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氨茶碱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暂停改善情况、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内,两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严重程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每个时间点的发作次数、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应用效果较氨茶碱相对更为显著,可较快促进患儿呼吸暂停症状消失,增加患儿通气,减少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采取体位护理对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 纳入的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早产儿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两组患 儿在治疗期间均采取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为常规仰卧位,观察组治疗的同时采取改良体位护理。分析 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及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反 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治疗期间采取改良体位护理模式,能改善患儿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位改良护理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仰卧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改良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发作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变化,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R和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采用体位改良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住院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用药后3d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时间及消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总的有效率分别为62.0%、82.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24、48、72h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时间及症状消除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以有效提高对呼吸暂停新生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负荷剂量20 mg/kg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而后根据不同维持剂量分为三组,常规组(24 h后维持剂量5 mg/kg,35例)、进阶组(24 h后维持剂量10 mg/kg,36例)与高剂量组(24 h后维持剂量20 mg/kg,39例),对比三组用药第1天、第2天、第3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用药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低于常规组与进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与进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动过速、高血糖症、低钾血症、喂养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振动式水囊床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振动式水囊床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 30例随机分组 ,分为应用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振动式水囊床加常规治疗的治疗组 (15例 )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15例 ) ,并进行临床观察及资料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出生年龄、胎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呼吸暂停发作次数 /d和持续天数、氨茶碱用药总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振动式水囊床对早产儿进行触觉刺激 ,可兴奋呼吸中枢 ,可用于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俯卧位联合抚触对预防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缩短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频发呼吸暂停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俯卧位和不同时段的抚触,比较2种护理方法下,早产儿每日呼吸暂停发作频率,每次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结果俯卧位联合抚触的患儿,每日发生呼吸暂停的频率为(2. 93±1. 26)次/d;每日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为(22. 09±1. 64) s;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81. 42±5. 17)%;心率(122. 37±21. 46)次/min,均优于常规护理的早产儿(P均0. 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和俯卧位能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伴有呼吸暂停5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及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观察两组呼吸暂停发作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以及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平均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优于采用氨茶碱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刘瑾怡 《妇幼护理》2023,3(17):4108-4111
目的 探讨阶梯式俯卧位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9 月接收 的 74 例参与治疗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7 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观察组采用 阶梯式俯卧位。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呼吸暂停次数、氧疗时间、呼吸暂停发作时 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暂停 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暂停次数、氧疗时间、呼吸暂停发作时间、住院时间均 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梯式俯卧位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喂 养不耐受防治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减少呼吸暂停次数,缩短氧疗时间、呼吸暂停发作时间 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在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早产儿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鸟巢式水囊床仰卧位,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对呼吸暂停早产儿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春梅 《妇幼护理》2022,2(6):1391-1393
目的 探究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方案,明确抚摸联合改良体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共计 30 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科护理,观 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抚摸联合改良体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呼吸暂停相关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和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总用氧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 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平均日体重增长显著增多(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 发生率为 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3.33%(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呼吸、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 血氧分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呼吸暂停早产儿抚摸联合改良体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呼吸暂停相 关指标和临床相关指标,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韦雪云 《妇幼护理》2021,1(1):213-216
目的 分析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俯卧位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干预效果。方法 以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的 60 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 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使用普通鸟巢单一仰卧位护理,研究组实施俯卧位联合自制鸟巢式水囊床护 理。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与 不同时间段摄奶量、体质量变化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早产儿间的呼吸频率、 心率、血氧饱和度、暖箱保育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 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第 1d 时摄奶量与体质量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第 7d 及第 15d 时研究组早产儿摄奶量、体质 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总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早产儿总并发 症发生率(60.0%)(P<0.05)。结论 俯卧位联合自制鸟巢式水囊床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氧饱 和度等指标,在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氨茶碱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64例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出生28 d后,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好转时间、肌张力好转时间、原始反射好转时间、一般反应好转时间、用药前3 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呼吸恢复正常,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减轻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儿科护理学     
043259振动式水班床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黄宝荣…刀中华护理杂志一2003,38(10)一776一778 将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30例随机平分为应用振动式水囊床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及资料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出生年龄、胎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d和持续天数、氨茶碱用药总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尸<0.01。认为:振动式水囊床对早产儿进行触觉刺激,可兴奋呼吸中枢,适用于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表3参2(原文摘要)043260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P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肈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0例早产新生儿PA患儿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采集我院同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的30例早产新生儿PA患儿资料,将其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和治疗前、治疗7d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联合组患儿疾病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两组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新生儿PA效果显著,可减轻患儿的疾病发作情况,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撤离呼吸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