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本项目利用黄鹤楼酒生态洞酿车间,探索其区别于其他传统白酒生产的独特之处。研究了不同季节浓香型白酒典型微生物菌群在整个发酵周期的动态变化,通过平板计数法对春夏秋冬4个季节窖池典型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动态监测,比对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酵母菌、细菌、霉菌)的数量变化,为黄鹤楼生态洞酿基酒产质量在不同季节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某酒厂生态洞酿车间的恒温恒湿的气候条件,全年连续生产小曲清香白酒,摸索出符合生态洞酿车间特点的小曲清香白酒生产工艺。通过研究小曲清香生产工艺中泡粮、糊化、糖化做箱、发酵条件,形成生态洞酿车间小曲清香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生态洞酿车间夏季温度在25~30℃,冬季温度控制在15~20℃。小曲清香工艺条件为泡粮采用常温水,比例为1∶2,糊化后水分含量控制在53%~57%,糖化做箱24 h左右,配糟冬季1∶2.2、夏季1∶2.6,配糟量随气温调整,可达到馏酒前糟醅状态良好、出酒产质量稳定,生产工艺变化不大,糟醅温升情况正常,基酒产质量在不同季节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酿酒》2021,48(5)
基酒存储是白酒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存储环境有利于基酒在存储过程中充分的老熟,降低辛辣感,使酒体更加绵柔醇厚,提升基酒的品质;黄鹤楼酒一直以来利用天然的洞酿车间进行基酒生产,并将生产出的基酒放置于生态洞酿车间内进行长期洞藏;本实验通过将洞藏存储基酒与非洞藏存储基酒进行对比,观察洞藏基酒和非洞藏基酒在存储过程中酒精度、电导率、总酸、总酯和各微量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品评小组对两种不同存储位置的基酒进行品评对比,通过品评得分来判断不同环境对基酒口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酿酒》2017,(5)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黄鹤楼酒厂生态洞酿车间空气,窖池上层糟,中层糟,底糟,入窖糟醅,底泥,壁泥,黄水,曲砖等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对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黄鹤楼酒厂洞酿车间空气,窖池上层糟,中层糟,底糟,入窖糟醅,底泥,壁泥,黄水,曲砖中的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章发盛  张学英 《酿酒》2010,37(6):45-46
窖池窖泥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工艺特色之一,窖泥的质量影响着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群,继而影响酒质的优劣。但无论什么香型的白酒生产企业,酿酒窖泥在使用一段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老化而不能再使用。预防窖泥老化的研究通过加入复合液后,使窖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老熟的同时不易老化。并且生产两轮酒的质量更佳,口感更协调,浓香型主体香味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宋瑞滨  邵泽良  宋军  周艳 《酿酒》2020,47(1):105-112
以多粮浓香型白酒连续超长发酵期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态平衡理论,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3年时间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再利用3年时间324口窖池做实践应用,并结合窖池窖泥、糟醅不同层次、不同轮次理化指标变化,综合产酒、酒质对比分析,经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延长发酵期,突破产酒与酒质的矛盾,为进一步满足公司酒体设计要求,稳步提高基酒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初步探讨连续超长发酵周期生产浓香型酒的发酵机理,及开展更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冲 《酿酒科技》2000,(2):43-44
介绍了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采用低温生产高温压窖措施度夏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度夏酒醅窖池的管理要点,并说明了该措施的良好效果.(弓长)  相似文献   

8.
培养优质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质量不仅在于其理化指标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有益功能菌的活性及己酸的代谢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人工老窖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是快速提高新建窖池基酒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固态双型白酒发酵模式是指以传统的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酿造为基础,借鉴两种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共同点和独创点以及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的现有优势,取长补短,在保证白酒质量和不增加生产场地以及窖池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既可大幅度提高单位窖池的出酒率,又可提质增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窖池微生物对中国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综述了浓香型白酒发酵窖池中主要产香功能性微生物的组成、鉴定方法、功能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在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为浓香型白酒重要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为其发酵过程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酿酒》2018,(6)
根据浓香型大曲酒窖池微生物培养技术理论,结合宏组学研究的成果,采用养窖工艺措施,对影响白酒发酵功能菌群生长代谢的窖泥的营养成分、水分及微生物区系等进行补给、调节,提高了窖泥活性、窖泥功能菌的数量和质量,每克干土总菌数提高了(0.7~2.0)×10~10个;每克干土杆菌数提高了(0.5~1.5)×10~9个。在曲酒车间16个生产班组的生产中,以窖龄较短的窖池的基酒质量提高明显,其中优级率比实施前提高了2.50%,一级率比实施前提高了3.70%。  相似文献   

12.
对2011年5月至11月压排和转排生产1867口实验窖池的跟踪分析,得出了浓香型白酒压排生产过程中入窖温度与转排产率的关系.实验结果提出了压排生产过程中对新窖和老窖转排产率影响的不同压排入窖温度拐点和根据入窖温度调整压排生产时间与班次的观点,从而有效确保多粮浓香型白酒压排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优质品率,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大曲,适当提高制曲温度,接入经筛选扩大培养的多种微生物强化制曲,做好大曲的培养、管理工作。其次,要提高窖泥质量。窖池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基础,窖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酒质的优劣,要加强对窖池的养护,保证窖池的良好状态。第三,生产工艺操作技术是保证浓香型白酒质量的关键,要严格遵循所规定的入池条件及蒸馏操作规程等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赵晓本 《酿酒》1997,(3):23-24
粮食酒生产夏季“掉排”后的调整及利用赵晓本(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277731)关键词浓香型曲酒“掉排”串蒸浓香型曲酒夏季降质减产,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虽然我们围绕度夏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有部分窖池出现“掉排”现象。过去对这些窖池常采用加糠减...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易出现酿酒微生物富集困难、窖泥老化等问题,进而影响浓香型白酒的产、质量.为缓解这一现象,从塑造酿酒车间小环境、打造窖池间环境和维护窖内窖泥良好状态、优化大曲微生物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去,在原酒产量、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糟醅微生物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浓香型白酒典型微生物菌群主导的发酵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窖池典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监测,发现酒精发酵与生酸产酯发酵并未有明显界限,随着窖池主导菌群,或窖池微生物区系的交替演变而逐步转换。同时,不同区域企业生产窖池的典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有差异;单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结合平板涂布计数法测定好氧细菌数量,不能真实反映窖内好氧细菌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关于压池度夏的几点新思考信春辉山东省高青县酒厂(256300)安全度夏问题一直是浓香型白酒行业的一大难题。我厂前几年的生产中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都不够理想。度夏后的窖池突出的问题是,出酒率低,残余淀粉高,酸度高。不仅本排效果不好,还对下排的配料带来很...  相似文献   

18.
《酿酒》2016,(5)
窖泥及窖池养护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主体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主要来源于老窖泥中己酸菌的代谢产物;因此,窖泥的优劣是影响浓香型原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设置窖泥试验组(新配方)、窖泥对照组(原配方)和参照组(正常老窖池)等3个比较组,通过转排、二排生产期间人工窖泥应用于窖池培养,考察对发酵产酒的影响等,探究了两种不同方案培养的人工窖泥对金种子浓香型原酒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窖泥试验组、窖泥对照组的酿酒效果略有差异,试验组窖池的表现优于参照组窖池。  相似文献   

19.
窖泥与基酒成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涂向勇  姚继承 《酿酒科技》2009,(11):90-93,96
对2002年和2008年及2009年培养的人工老窖泥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功能微生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用此窖泥搭建的1年新窖池和5年老窖池生产基酒中的各种微量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老窖泥和新窖窖泥微生物群落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对浓香型白酒的四大酯等微量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协调起着重要作用,并决定浓香型大曲酒的质量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依据清香型白酒生产发酵期短、产酒量大和浓香型白酒老窖泥生香强等特点,利用浓香型白酒窖口平面以上的酿造空间,进行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并将生产的清香型酒回酒到原窖浓香型糟醅继续酯化发酵;在不增加酿造车间的前提下,提高整口窖池的白酒总产量和优质酒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