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实施精囊镜手术采用的3种不同进镜途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引导下精囊镜手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实施的精囊镜手术共90例,进镜途径为直接经射精管口、直接经前列腺小囊及经直肠实时超声引导下经前列腺小囊3种方式,进镜后对精囊疾病进行治疗,分别随访其治疗效果,比较3种进镜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9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75 min,平均时间42.3 min,手术的总成功率为96.67%(87/90)。直接经射精管口(包括异位开口)途径进入精囊30例,60例在正常解剖位置未找到射精管开口,采用经前列腺小囊途径进入精囊37例,上述途径均失败后,采用经直肠实时超声引导下进入精囊20例,3例患者精囊镜手术失败。92.06%(58/63)无精子症患者术中精囊液查见精子,77.78%(49/63)术后1周精液常规见精子。15例血精及12例精囊炎患者术后随访均治愈。术后随访20例患者出现水样精液,睾丸附睾炎3例,无逆行射精、尿失禁及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射精管口途径和经前列腺小囊途径为实施精囊镜手术的常规手术方法;而经直肠实时超声引导下经前列腺小囊途径能显著提高精囊镜检查成功率,避免术中对前列腺和直肠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囊镜探查术治疗顽固性血精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顽固性血精病人31例,行不同手术入路的精囊镜探查术,术中给予精囊抗菌药物灌洗,清除精囊内血块、结石、炎症物质,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2例经双侧射精管开口进镜,3例一侧经射精管开口进镜,一侧经前列腺小囊破壁途径进镜,11例经前列腺小囊破壁途径进镜,5例行精阜电切后进镜。21例术后3个月内血精完全消失,7例术后6个月内血精消失,3例术后1年血精仍未好转,1例术后发生急性附睾炎,治愈率为90.3%,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精囊镜技术对顽固性血精的治疗安全、有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虽然经射精管开口途径为首选途径,但成功率低,经前列腺小囊破窗途径是重要的补充方法。虽然经前列腺小囊破窗途径及精阜电切均破坏了正常的射精管解剖结构,但并未见由此引起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引导精囊镜(TRUS-SVS)治疗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术前确诊为双侧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且经射精管开口和前列腺小囊进入精囊均失败4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RUS-SVS进入精囊,分析手术进镜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评估TRUS-SVS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TRUS-SVS成功进入精囊36例,手术进镜成功率达90.0%(36/40),其中双侧精囊镜检查33例,单侧精囊镜检查3例,平均手术时间(32.8±16.6)min,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1~3个月查精液找到精子31例,4~12个月查精液找到精子25例,术后12月内配偶妊娠9例。术后附睾炎2例,血尿2例,后随访均治愈,所有患者均无逆行射精、尿失禁及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经射精管开口和经前列腺小囊进入精囊均失败的患者,TRUS-SVS进镜可增加手术进镜成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对前列腺和直肠的损伤,改善患者的精液质量,可作为常规手术路径失败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囊镜技术治疗顽固性血精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北京怀柔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50例因顽固性血精行经尿道精囊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精囊镜经正常射精管开口或前列腺小囊途径进入精囊腺,予以0.9%氯化钠、庆大霉素冲洗精囊腔内血块或炎性物质,合并结石者予以钬激光碎石后取出或取石网篮直接取出,合并息肉者予以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75 min,平均62.36 min。12例经射精管自然开口进镜,38例经前列腺小囊戳孔进镜。所有患者术中均见不同程度的精囊慢性炎症表现,其中45例精囊内积血,合并精囊结石16例,精囊息肉2例,前列腺黏膜出血3例。术后10例会阴区疼痛不适,4例发生膀胱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随访6~20个月,6例出现血精复发,未进一步诊治。结论 经尿道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5/11.5F精囊镜技术在顽固性血精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8.5/11.5F精囊镜技术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血精患者78例,术前行血清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 PSA)、经直肠超声、盆腔MRI或CT扫描等检查,应用8.5/11.5F精囊镜观察精阜、前列腺小囊,在超滑镍钛导丝引导下将精囊镜通过射精管开口或射精管内侧管壁开窗进入精囊,进行检查、冲洗、取石、钬激光碎石等治疗。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现射精管开口异常5例,前列腺小囊及精囊粘膜炎性充血78例,合并精囊内暗红色胶浆样物质34例,合并精路结石19例,合并精囊小息肉2例,合并射精管或精囊囊肿4例,行冲洗、取石、钬激光碎石、息肉切除等治疗。术后轻度肉眼血尿13例,均于术后2周内消失;盆腔血肿1例,经保守治疗,术后3个月血肿消失;急性附睾炎2例,应用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血精。结论:应用F8.5/11.5精囊镜技术对顽固性血精患者进行诊治,具有操作舒适、视野广、操作通道大、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男性射精管开口的具体解剖部位,为临床诊疗如精囊镜检查、射精管梗阻的治疗等提供直观依据。方法:对21例(其中血尿12例、血精2例、腺性膀胱炎6例、直肠癌根治手术后不射精1例)年龄在26~47岁的患者做膀胱镜检查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膀胱镜尿道直视下行前列腺以及尽可能地接近精囊腺的按摩,观察按摩后排出液排出位置并行按摩后排出液的显微镜检查,发现精子的视为含有射精管排出液。结果:所有21例患者腔镜直视下前列腺按摩液和精液排出开口的具体解剖部位都在精阜上前列腺小囊开口侧方、前侧下方以及精阜的前侧方,13例患者在按摩后排出液中检查出大量精子。前列腺小囊开口没有看到任何液体(包括精液)的排出。结论:男性射精管开口位于精阜两侧、紧邻前列腺小囊开口,而非精阜上的前列腺小囊开口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经皮输精管置管辅助经自然腔道精囊镜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15年7月至今共收治血精患者15例,平均病程23个月,其中精囊结石伴精囊扩张3例,精囊炎12例。术中首先采用24G套管针行阴囊段输精管穿刺,留置导管,亚甲蓝稀释液冲洗输精管,采用6Fr输尿管镜寻找前列腺小囊,其两侧可见亚甲蓝冲出确定射精管口,进入射精管口后进而进入精囊进行精囊镜操作。结果15例手术14例成功,术后随访3~9个月,12例无血精再发。结论经皮输精管置管辅助下可明确射精管口位置,有利于提高经自然腔道精囊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前列腺小囊输尿管镜下精囊镜检查在顽固性血精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11例顽固性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完善前列腺和精囊腺相关检查(如经直肠前列腺+精囊腺彩超、MRI等)后,采用STORZ F6/7.5输尿管镜,经前列腺小囊行输尿管镜下精囊镜检查。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38 min,平均(25.1±9.3)min。单纯精囊壁粘膜炎症性充血、散在出血点6例(54.5%);精囊粘膜炎症性改变并腔内结石2例(18.2%);射精管出血2例(18.2%),精囊小囊肿1例(9.1%);均进行对症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例(9.1%)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血精。术后均未出现附睾炎、逆行射精、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前列腺小囊输尿管镜下精囊镜检查,能直视下检查精囊腔内情况,有助于明确顽固性血精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发症少,对于顽固性血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前列腺小囊与经射精管开口进镜的精囊镜探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血精症74例,根据精囊镜入路不同分为A组29例和B组45例,A组精囊镜入路为经前列腺小囊内开窗进入,B组精囊镜入路为经自然腔道进入。记录并评估A、B组治疗前、后3个月后精液中红细胞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分、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纳入的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3月血精改善情况优[(15.24±9.18)个/HPF vs.(19.52±8.06)个/HPF],VAS评分[(2.69±0.18)分vs.(3.67±0.27)分]和HAMA评分[(7.07±4.56)分vs.(9.79±5.56)分]低,IIEF-5评分[(18.62±2.66)分vs.(16.52±3.94)分]和CIPE评分[(36.87±4.00)分vs.(34.38±5.57)分]明显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射精管开口自然腔道精囊镜探查在血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道结石形成原因及精囊镜技术在治疗精道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2例精道结石合并血精患者术前经彩超、CT及X线平片检查,诊断前列腺结石10例,前列腺钙化3例,精囊结石9例。均先采用精囊镜观察精阜前列腺小囊开口方向,然后在超滑镍钛导丝引导下将精囊镜插入前列腺小囊及精囊进行检查、取石、钬激光碎石或前列腺囊肿开窗冲洗治疗。结果:精囊镜检查发现精阜前列腺小囊开口朝向尿道内口方向6例,垂直尿道11例,尿道外口方向5例。18例精道结石经过冲洗或用异物钳取出,2例经钬激光碎石后取出结石,2例前列腺囊肿行尿道侧囊肿开窗冲洗并取结石。随访(4.9±1.8)个月,血精、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结石残留4例,无自觉不适。结石成分分析:磷酸钙结石5例,碳酸钙结石8例,尿酸结石4例,混合性结石5例。结论:精道结石发生可能与精阜前列腺小囊开口方向变异或狭窄有关。经尿道精囊镜下取石是治疗精道结石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精囊镜治疗以血精为表现的精囊炎的方法。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64例精囊炎患者均行精囊镜治疗,术中抽取精囊液行细菌和UU、CT、Mh培养,并清除精囊结石、炎症物质,精囊内保留灌注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100 ml。术后定期复查。结果:6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0(40±15)min。术中于后尿道精阜表面寻及射精管开口者2例,前列腺小囊内见异常通道者8例,经前列腺小囊内破窗者54例,其中32例采用精囊镜直接破壁,22例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小囊内破壁。术中发现前列腺小囊内结石5例,精囊结石6例,精囊与精阜小囊均有结石者2例,精囊液细菌培养阳性1例,为洛菲不动杆菌,UU、CT、Mh均为阴性。术后个3个月血精完全消失52例,血精变淡者8例,血精无变化者4例。结论:精囊镜经前列腺小囊内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且能对精囊进行检查、清除结石和炎症物质,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精囊镜在顽固性精囊炎诊断与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采用小儿输尿管镜诊治顽固性精囊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2~62岁,因反复血精或下腹部、会阴部不适就诊,病程均超过3个月,入院前同时口服喹诺酮类和二或三代头孢菌素1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反复复发。术前均完善经直肠前列腺、精囊B超及盆腔CT或MRI。术中使用F6/7.5小儿输尿管镜直视下进入前列腺小囊,检查小囊,斑马导丝或镍钛诺导丝引导下通过射精管开口或射精管内侧管壁开窗进入精囊,检查精囊后予以冲洗、取石、止血,必要时活检。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顺利进入精囊(其中2例只完成一侧手术),1例合并前列腺小囊结石,取出结石后因炎症粘连较重而未能成功进入精囊。12例顺利进入双侧精囊,2例仅进入一侧精囊,其中1例黏膜活动性出血,2例合并精囊结石,剩余各例黏膜炎性充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逆行射精、附睾炎及尿失禁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支持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1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3~24)个月,血精患者症状均消失。下腹会阴疼痛症状患者3例中1例明显缓解,2例部分缓解,加用坦索罗辛及抗生素1个月后其中1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技术是治疗顽固性精囊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由内镜技术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经自然腔道无法进入精囊腺患者施术中行超声辅助引导精囊镜手术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唐都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经自然腔道无法顺利进入精囊腺的患者26例,实施术中超声辅助引导下精囊镜手术,观察术中进镜成功率及并发症、治疗效果等。结果采用术中超声引导下成功进入精囊23例。手术总成功率为88.5%(23/26)。手术时间平均(66.5±20.8)min。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2.6)个月(失访2例)。患者病情改善率为:血精100%(4/4)、梗阻性无精症37.5%(3/8,2例术后失访)、弱精症78.6%(11/14)。术后随访24例患者中出现下尿路刺激症1例,无逆行射精、尿失禁及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经自然腔道无法进入精囊腺的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经前列腺小囊进镜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对前列腺和直肠的损伤,有效并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顽固性血精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I在顽固性血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3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MRI检查,发现精囊内信号异常17例;单侧或者双侧精囊扩张14例;精囊扩张合并精囊内信号异常8例,发现前列腺小囊囊肿2例,苗勒氏管囊肿1例,射精管囊肿2例;盆腔内精囊区域无明显改变4例。结论:MRI可清楚显示精囊、前列腺及射精管的精细结构改变,对顽固性血精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顽固性血精MRI检查主要表现为精囊和射精管的扩张、精囊内信号异常以及精囊区域的囊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与单纯输尿管镜精道检查治疗远端精道疾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12年8月远端精道疾病患者71例,血精57例,单纯射精管囊肿8例,无精症6例。均行精液分析、经直肠前列腺、精囊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盆腔CT或MRI检查。结果:54例血精患者(3例未进入),24例行单纯输尿管镜精道检查,30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均有不同程度的射精管开口狭窄或梗阻;7例单纯射精管口囊肿,行钬激光囊肿去顶减压术。6例无精症患者均表现为射精管开口梗阻,伴精囊扩张,行钬激光内切开术。术后随访,行单纯输尿管镜精道检查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1例术后8个月血精复发,再次手术,发现射精管开口狭窄,行钬激光内切开术,术后血精消失。7例有前列腺炎的单纯射精管口囊肿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3例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6例无精症患者,2例患者配偶分别于术后7、14个月妊娠,4例术后1~3个月内即可查及精子,1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精子。3例术后出现附睾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好转。未发生逆行射精、尿失禁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较单纯输尿管镜精道检查治疗远端精道疾病疗效更好,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精囊镜技术处理顽固性血精及射精管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及6例射精管梗阻伴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者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48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中,MRI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精囊扩张占50.0%(21/42),单侧或双侧精囊内信号异常59.5%(25/42),精囊扩张合并精囊内信号异常28.6%(12/42),精囊区域无明显病变9.5%(4/42)。6例射精管梗阻患者,3例精囊宽度1 cm,偏小;3例显示双侧精囊扩张,精囊内未见异常信号。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均顺利探及精囊,6例射精管梗阻患者中3例探及精囊,1例仅探及1侧,2例失败。顽固性血精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均未复发。结论:病史及查体在诊断顽固性血精中较为重要,MRI在诊断精囊疾病中的作用较B超更为有效,精囊镜治疗是解决顽固性血精及射精管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微创技术在顽固性血精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尿道逆行插入精囊镜,逆行进入射精管及精囊,对43例顽固性血精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均成功进入精囊,手术时间40~94(51.0±9.3)min。术中见单纯精囊壁黏膜炎症性充血、淤血块25例,精囊黏膜炎症合并精囊结石9例,射精管囊肿3例,精囊囊肿2例,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34例血精消失,3例血精症复发,再次治疗后好转,余2例无效。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技术是有效可行的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新方法,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精道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血精及伴发射精管梗阻的手术技巧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5月经我院多种药物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病史超过6个月的21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行术前常规检查及经直肠B超、盆腔MRI检查,对两侧可疑精囊及其周围病变进行初步定位,然后采用经尿道精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精道内镜手术技巧,并对其长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33(20~65)min,平均失血量5(0~10)ml,平均住院天数3.8(3~5)d。211例患者成功进行精囊镜或精道远端区域内镜检查和治疗,3例患者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双侧精囊萎缩或射精管开口发育异常等未能成功进镜,2例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而被剔除。189例患者成功随访,25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42.5(6~72)个月。18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附睾炎、直肠损伤、逆行性射精、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94.2%(178/189)患者术前血精症状均在2~4周内消失,随访期内未再出现血精症状。仅5.8%(11/189)患者于术后血精消失5~20个月后复发,其中6例患者再次做精囊镜处理,随访3个月血精症状消失;余下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出现。8例患者自述射精快感强度较术前稍降低。18例术前血精伴不育者术后精液质量显著提高,术后1~6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示精液量1.5~4.5ml,精子浓度(21.5~63.0)×106/ml,A+B级精子比例为27.4%~66.7%,其中38.9%(7/18)患者术后6~24个月配偶自然怀孕。结论:引起顽固性血精最常见原因可能是射精管区域的囊肿或射精管开口的炎性狭窄所致的射精管梗阻,偶伴精道结石形成。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精道远端梗阻等症状者,应用精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在精囊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9年10月~2013年2月采用经尿道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临床常见的精囊疾病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本组患者均由药物及物理疗法治疗3个月无效。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后,进行精囊灌洗,射精管扩张、钬激光碎石以及精囊囊肿去顶等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2例均进镜成功,镜检示血精36例,精囊慢性炎症27例,精囊囊肿18例,精囊结石17例,射精管梗阻16例,精囊脓肿合并附睾结核1例,精囊淀粉样变3例,精囊肉芽肿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2例术后出现急性附睾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出现尿失禁、急性前列腺炎和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在对精囊疾病进行检查的同时也可以治疗精囊疾病,是诊断治疗精囊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11年研究证实:射精管不仅是精液的通道。而且其开口具有特殊的膜状阀门。能防止尿液从尿道逆流到精道。作者的研究证明,射精管开口处的膜状阀门具有括约机能。依据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作者把55例射精管疾患分为3组,即:(1)射精管发育畸形,(2)射精管括约功能不全,(3)射精管梗阻。第一组为射精管发育畸形,射精管发育畸形罕见而诊断困难,但常合并输精管和精囊发育畸形,有时患者尚有很像精囊的苗勒氏管囊肿,诊断依据阴囊触诊,附属性腺的超声扫描,精液的形态观察和生化分析,精液中既缺乏精子,也缺乏果糖。作者把射精管开口畸形分为尿道外型和尿道内型,射精管开口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