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WQI模型、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水环境健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水质安全等级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通过饮水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高,且入库断面水质安全状况较差;影响水质安全指数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化指标,六价铬含量则直接决定了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大小。上述结论表明,在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中除应关注总氮和总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外,还要注意部分重金属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总氮和氨氮都是检验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总氮的含量应该大于氨氮含量,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氨氮数值大于总氮数值的反常情况。那么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文章着重从氨氮、总氮特性和检测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理清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荣 《陕西水利》2023,(4):174-176
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为分光光度计》(SL/T 788.4-2019)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通过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分析,对该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检测时,当光程是50 mm时,水里面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L,检测范围是0.040 mg/L~1.00 mg/L;若是该浓度大于方法测定的上限样品浓度,则可以经过适当的稀释以后再次进行测定,本方法验证了相对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指标都符合标准,测定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为0.010 mg/L,两个浓度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4.01%(n=20)和1.84%(n=20),分别测定了加标回收率,且都在标准范围,测定本中心有能力开展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地表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市城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分布于区内的6个取样点的总氮浓度进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总氮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了引起总氮浓度的随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得出总氮的浓度分布与变化主要受工农业生产及人为因素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马莲河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勘察、采集地表水样并进行室内检测,分析了马莲河地表水化学特征和污染状况,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总溶解固体的浓度有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变化范围为390~965mg/L,pH值为7.38~8.70,矿化度为1~3g/L,离子浓度及水化学指标变化较大;流域内主要支流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高锰酸盐指数最大值超标6倍,六价铬和COD最大值均超标5倍,总氮的平均值超标约15倍,石油类污染物最大值超标4倍多.分析了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并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出水总氮检测在监测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和预防水质富营养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精度低,实时性不强的问题。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总氮难以在线精准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SA-IT2FNN)出水总氮软测量方法。【方法】采用敏感性分析法(Sensitivity Analysis, SA),选取与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总氮关联性较强的主元变量。然后,将所选的关键主元变量作为IT2FNN的输入变量,通过训练模型参数建立出水总氮软测量模型。【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对于冬季数据集,SA-IT2FNN选取6个、8个、10个主元变量进行预测时,训练时间分别为6.2 s、7.8 s、9.7 s;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0.44、0.35、0.33。另外,SA-IT2FNN选择8主元变量预测时,夏季和冬季对应的测试RMSE分别为0.38和0.39。【结论】结果表明:SA通过对模型的输入变量降维,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果;基于IT2FNN的总氮软测量模型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证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学习和预测能力。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田灌区排水渠道既是总氮汇集、迁移、转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关系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工河流。通过对前郭灌区排水干渠的系统检测,基本了解了排水干渠中总氮的组分、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控制、水岸拦截、沿程削减相结合的削减与利用水体中总氮的主要技术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十二五期间“水专项”子课题的研究与示范、减少灌区退水总氮污染河流、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采用清水测定六价铬时,清水清沏的程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和六价铬样品加酸保存后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提出了六价铬测定中,样品的制备方法、制备标准,及黄河水体六价铬样品保存不宜采用加酸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降雨对沣河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沣河降雨前后水质的监测,分析了沣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面源污染对沣河总氮负荷影响显著,硝氮和总氮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硝态氮是沣河总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及城市地表径流的硝酸盐氮;非降雨时,农村排放的生活点源是引起沣河COD和氨氮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降雨促使生活点源进入沣河,COD和氨氮在河流水质变化中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污染主要来自于沣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乡镇企业废水及高校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0.
《治淮》2021,(9)
本文采用微波碱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底泥和土壤中的六价铬,探讨了样品量以及磁力搅拌对六价铬测定结果的影响。与《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1082-2019)标准方法相比,本方法检出限低,试剂消耗量少,高通量,为底泥和土壤中的六价铬的高效检测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测定六价铬常用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1987)和Future型连续流动分析法,该文主要在仪器试剂、实验操作、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检测单位选择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标准对地下水中总氮、总磷测定方法的规定及既有研究成果试验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以淹底乡高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例,通过具体试验过程构建起地下水总氮、总磷联合消解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5mL的水样,K2S2O8和NaOH的掺加量分别达10mL和0.0078g/mL时,能同时满足总氮和总磷消解的要求。文章中试验所提出的总氮、总磷联合消解测定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准确率高,可推广应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下水总氮、总磷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两种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连续流动分析法,采用先进仪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实践摸索,细微调整实验条件能够更好地完成检测工作。最后,探讨了河流中总氮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WinCE的水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inCE的水质检测系统主要由水质采集模块、GPRS模块和以太网模块构成。该系统通过水质传感器将实时水质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由现场分析模块进行选择处理,可以现场给出分析结果,也可以将现场数据通过GPRS模块或者以太网接口送到中心分析子系统进行多点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洪义  许静 《吉林水利》2010,(9):55-56,61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方法操作步骤简单,但是分析中对过硫酸钾要求苛刻,本文主要从试剂纯度,碱性过硫酸钾配制时水浴温度、存放时间和消解过程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分析了过硫酸钾在总氮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氮浓度过高是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的主要威胁,辨析丹江口水库总氮的变化趋势,研究主要入库支流总氮的输出浓度特征,识别水库总氮得主要来源十分重要。丹江口水库近10年的总氮及各形态氮浓度监测数据表明,水库总氮浓度基本稳定在1.50 mg/L左右,稍有增加趋势。16条入库河流总氮浓度普遍较高,且流域面源对总氮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总氮的主要成分是硝态氮。为此,初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水源区总氮防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污染系统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氮污染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诱发水华,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污染现状,有效掌握污染来源并制定系统治理对策,对水源区7个水库断面、16条入库支流和62个典型库湾进行了现场监测与资料收集工作。结果发现:丹江口水库历年总氮浓度在0.99~1.50 mg/L之间,均值为1.25 mg/L,并呈现逐年升高态势;硝态氮是水源区总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70%左右;汉江及其支流总氮年入库负荷为2.706×104t,为水源区总氮负荷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是水源区总氮升高的主要驱动力,对总氮输出负荷的贡献率在60%以上;耕地和居民地是面源污染总氮的关键源区。丹江口水源区总氮控制的关键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应加强流域总氮浓度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解析工作,建立源头-传输途径-汇水末端全链条控制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白石水库2011—2020年各形态氮及总氮浓度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入库支流总氮输出浓度特征、水库总氮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来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水源区总氮防控对策。结果表明:近10a白石水库总氮浓度稍有增加,总体处于0.5~1.0mg/L之间;大凌河、牤牛河和凉水河等入库河流总氮浓度略高,其中面源对总氮贡献率约60%,硝态氮为总氮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水中总氮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作者在水环境监测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水中总氮检测方法的改进措施,论述了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对完善水中总氮的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大量试验,验证了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总氮的准确、可靠、实用和可操作性。通过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结果的比对,探讨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体中总氮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