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 4′-联苯咪唑(4, 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 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Mn(4, 4′-bibp)(MPA)] ·4H2O}n (1),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TGA)和磁性等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为二维双层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相邻的锰(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和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条件下,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合成了[Zn(TBTA)(BPP)]n (1)和[Cd(TBTA)(BPP)2(H2O)2]n(2)2个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二维(2D)层状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1D)链状结构;H2TBTA配体中的羧基都采取单齿模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的氢键作用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2btpa配体合成了2个镧系金属配合物{[Ln(btpa)(H2O)(OH)]·bpy}n(Ln=Tb(1),Pr(2),H2btpa=5-(3',4'-二(四唑-5'-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bpy=4,4'-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中,双核镧系金属单元通过btpa2-配体以μ4:η1,η2,η1,η2的配位模式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客体分子4,4'-联吡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存在于结构中。相邻的二维网通过氢键的识别作用以锁链形式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1呈现出Tb的特征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4.
由水热法得到2个新颖配位聚合物[Cd(2-mba)(bimb)]n(1)和[Pb(2-sb)]n(2)(H2(2-mba)=2-巯基苯甲酸, bimb=4,4-双(1-咪唑基)联苯,sb2-=2-亚磺基苯甲酸酯)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由一维的[Cd(2-mba)]n链与bimb连接形成。在配合物2中配体2-巯基苯甲酸在溶剂热的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被氧化成2-亚磺基苯甲酸酯,其结构为一种由配体2-亚磺基苯甲酸酯中的羧基与亚磺基桥联金属铅离子形成的二维(4,4)连接的层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镍(Ⅱ)配位聚合物[Ni(H2O)(MPA)(4,4′-bibp)]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TG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为二维层状结构。我们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紫外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 (D-hpg)(4,4′-bipy)(H2O)]Cl·H2O}n(1-D)、{[Co (L-hpg)(4,4′-bipy)(H2O)]Cl·H2O}n(1-L)、[Co (D-hpg)2(5,5′-BM-2,2′-bipy)]Cl·5.5H2O (2-D)、[Co (L-hpg)2(5,5′-BM-2,2′-bipy)]Cl·5.5H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1-L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Cd(OAc)2·2H2O与4-甲基邻苯二甲酸(H2L)及4,4′-联吡啶(bpy)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一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Cd(L)(bpy)(H2O)2·2H2O]}n(1), 并用元素分析, 红外, 热重, 粉末衍射及单晶X-射线分析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首先展示二维层状的网络结构, 再进一步通过丰富的氢键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另外, 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d(btaa)(phen)(CH3COO)]·H2O}n(1)和{[Ag2(btaa)(4,4-bpy)2](NO3)·2H2O}n(2)(Hbtaa=1H-苯并三氮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4,4-bpy=4,4-联吡啶),采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镉离子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成一位螺旋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银离子被4,4-联吡啶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以及Ag···Ag作用和π-π堆积连接成一维梯子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2个配合物{[Ag2(ELBA)(4,4'-bipy)2(NO3)]·2H2O}n (1)和[Ag2(ELBA)2(2,2'-bipy)]n (2)(ELBA=2,4-二氯苯氧乙酸,4,4'-bipy=4,4'-联吡啶,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一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是通过4,4'-联吡啶和银离子间的作用形成梯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通过Ag…Ag作用构筑S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 Medpq}n (1),[Mn2(4,4'-oba)2(MOPIP)4] ·2H2O (2)和[Cd(ox)(MOPIP)2] ·2H2O (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 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 [1,10] 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 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个一维Cd(Ⅱ)配合物[CdL(2,2′-bipy)]n·nH2O (1)和[CdL(2,2′-bipy)(H2O)]n·4nH2O (2)(H2L为1,3金刚烷二乙酸),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中心金属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结构,而在配合物2中,Cd(Ⅱ)为七配位的五角双锥结构。1,3金刚烷二乙酸根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中心金属Cd(Ⅱ)离子形成一维链,同时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碱土金属配位聚合物[Ca (tdc)(DMF)2]n(1)和[Ba (tdc)]n(2)(H2tdc=2,5-噻吩二甲酸),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4,4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而配合物2呈现三维网络结构。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比配合物2具有更显著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种锌配位聚合物{[Zn(ic)(bip)]·2H2O}n (1)和[Zn(ic)(bpe)]n (2)(H2ic=衣康酸,bip=3,5-二(1-咪唑基)吡啶,bpe=1,2-二(4-吡啶基)乙烯),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均为含有一维金属-羧酸链的二维(4,4)格子层结构.此外,对它们的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考察.与配体bip相比,1的发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78 nm),可能归因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2显示与游离的bpe配体相似的荧光性质,轻微的红移可能是因为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由联苯-2,4,4',6-四甲酸(H4bptc),4,4'-联吡啶(bipy),合成了3种锌配位聚合物[Zn(bptc)0.5]n (1),[Zn2(bptc)(H2O)3]n·nH2O (2),[Zn2(bptc)(H2O)(bipy)1.5]n·nH2O (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八元环金属簇Zn2(COO)22+自组装成具有(6,6)-连接拓扑结构;配合物2具有(4,5,6)-连接拓扑结构;配合物3在辅助配体的构筑下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由此推测配合物均与DNA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插入作用,引入具有刚性平面辅助配体之后的配合物3,其作用力又强于不加辅助配体的配合物12.  相似文献   

15.
徐涵  潘兆瑞  亓昭鹏  孙洁 《无机化学学报》2022,38(12):2479-2490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3个基于V型配体的Zn(Ⅱ)金属有机骨架:{[Zn2(BIDPS)2(OBA)2]·DMA}n(1)、{[Zn (BIDPT)(PA)]·DMF}n(2)和{[Zn (BIDPS)(PA)(H2O)2]·2H2O}n(3)(BIDPS=4,4''-二(1-咪唑基)苯砜,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PA=帕莫酸,BIDPT=4,4''-二(1-咪唑基)苯硫醚)。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具有二重穿插的三维cds拓扑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4,4)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互锁形成2D→3D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3具有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1~3可以在pH=4~10的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且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2,4,6-三硝基苯酚和Fe3+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合成的两性离子二酸配体1-(4-carboxylatobenzyl)pyridinium-4-carboxylate(HL),通过调变合成条件,制备了2个低维的配合物{Cd(L)2·4H2O}n(1),和{[Cd(L)(N3)]·3H2O}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TG)、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1中八配位的Cd(Ⅱ)离子被4个L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中六配位的Cd(Ⅱ)离子被双羧基-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体的配位方式明显影响其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成的两性离子二酸配体1-(4-carboxylatobenzyl)pyridinium-4-carboxylate(HL), 通过调变合成条件, 制备了2个低维的配合物{Cd(L)2·4H2O}n(1), 和{[Cd(L)(N3)]·3H2O}n (2),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TG)、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1中八配位的Cd(Ⅱ)离子被4个L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中六配位的Cd(Ⅱ)离子被双羧基-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体的配位方式明显影响其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种金属配合物{[Cu2(pztc)(4,4'-bpy)(H2O)4]·6H2O}n (1),{(H2bpe)[Cd(pztc)(H2O)2]·2.5H2O}n (2)(H4pztc=吡嗪-2,3,5,6-四甲酸,bpy=4,4'-联吡啶,bpe=1,2-二(4-吡啶基)乙烯),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表征。两种配合物均为二维层状结构,但其中吡嗪四酸的配位方式不同。配合物2具有蓝色的荧光,最大荧光发射峰在475 nm。测试了配合物1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显示Cu2+的特征谱带。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种柔性二羧酸,辅以不同的双咪唑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例具有穿插特征的钴配位聚合物,{[Co(bimb)(L)]·H2O}n(1)和{[Co(bbix)(L)]2}n(2)(H2L=4,4'-(2,2'-oxybis(ethane-2,1-diyl)bis(oxy))dibenzoic acid, bimb=1,1'-(1,4-butanediyl)bis(imidazole), bbix=1,4-bis(benzimidazole-1-ylmethyl)-benzene)。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配合物1为2D→3D 4-连sql拓扑构型的三重穿插网格;配合物2为3D 4-连66 dia拓扑构型的六重穿插网格。该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辅助配体的双咪唑配体的构型对配合物的穿插特征有重要影响。另外,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及磁性。  相似文献   

20.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2个配合物{[Ag2(ELBA)(4,4'-bipy)2(NO3)]·2H2O}n(1)和[Ag2(ELBA)2(2,2'-bipy)]n(2)(ELBA=2,4-二氯苯氧乙酸,4,4'-bipy=4,4'-联吡啶,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一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是通过4,4'-联吡啶和银离子间的作用形成梯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通过Ag…Ag作用构筑S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