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淬火剂SST201在不同浓度、温度及重复使用次数下的冷却曲线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浓度、温度、重复使用次数时其冷却特性均有影响;随浓度增大、温度升高、重复使用次数增多,其冷却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淬火剂SST_(201)在不同浓度、温度及重复使用次数下的冷却曲线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浓度、温度、重复使用次数时其冷却特性均有影响;随浓度增大、温度升高、重复使用次数增多,其冷却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SST102淬火剂的冷却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ST102的冷却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及重复使用次数增多而降低。并揭示了该介质在冷却金属时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此膜能避免因零件几何形态差异造成的冷却不均匀现象,有效地防止开裂和变形。  相似文献   

4.
对聚合物淬火剂SST401在不同浓度、温度及重复使用次数下的最大冷速和对流冷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浓度、温度及重复使用次数对其冷速均有影响,介质的冷速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使用次数超过一定值时,随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多而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淬火剂SST201的基本特性,并对其冷却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ST201的冷却能力随其浓度增大,温度升高,重复使用次数增多而降低,并揭示了该介质在冷却金属时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此膜能避免因零件的几何形态的差异造成的冷却不均匀现象,有效地防止开裂与变形。  相似文献   

6.
Al—Si合金热分析样杯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样杯的结构、材质、容积、壁厚、涂料等因素对Al-Si合金热分析系统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浸入法取样,可消除浇注温度和浇注量对冷却曲线的影响;石墨质样杯和铜质样杯适用于Al-Si合金热分析,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Cu-11.19Al-6.43Mn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Cu-11.19Al-6.43Mn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预变形程度、恢复温度和训练次数对该合金的单向和双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有一个能完全恢复的最大预变形程度εm,它随恢复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其最大值约为4.5%;合金的双向记忆效应随训练次数增加而增大。在适当的训练次数和训练温度下,其最大的冷却和加热时的开头恢复量之比值约为30%。  相似文献   

8.
淬火冷却是热处理车间的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淬火件数量的增加,由工件传递到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增加,温度不断升高,因此冷却介质本身也有一个冷却问题。对于油类冷却介质,由于比热较低,当淬火件较多或淬火间隔时间较短时,其温度也会急剧升高,油烟或油蒸汽增多,介质消耗加快,对环境污染增加,达到燃点时易产生明火,有火灾危险。近几年来,水溶性淬火介质发展很快,它消除了油类介质的某些弊病,如果冷却特性控制得当,在许多领域内可取代油类介质。但是影响其冷却特性的…  相似文献   

9.
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研究不同冷却速度、深冷温度、保温时间及回火次数对红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高速钢试样的红硬性都有所提高。深冷温度为-196℃,保温时间为4 h时材料可获得较高的红硬性,但随着回火次数、深冷速度的增加W6Mo5Cr4V2高速钢的红硬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深冷因素的显著性关系分析比较得出深冷时间对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冷却速度、保温时间和深冷温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次数及冷却方式对1Cr17Ni2不锈钢锻后回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回火温度630~730 ℃,回火时间120~360 min,回火1~3次以及冷却方式分别为空冷、堆冷、砂冷的条件下,对1Cr17Ni2钢锻后回火硬度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为:回火次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其中随着回火次数增加,硬度逐步下降,其余参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与硬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在保温时间为240 min时,将回火温度升高至720 ℃,或在680 ℃下,将保温时间延长至720 min,进行一次回火,回火后空冷,硬度均高于3.5 HBS。在加热温度为680 ℃、回火时间为180~210 min,回火后空冷,回火3次可将硬度降低至3.6 HBS以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淬火剂SST101在其不同浓度、温度下冷却曲线及40Cr钢在该介 淬火后的淬透性、变形开裂性的测定,探讨了其冷却机制。结果表明,该淬火剂在冷却金属时,在钨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此膜能降低金属淬火时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避免了冷却不均现象,减小了工件变形与开裂。  相似文献   

12.
对淬火剂SST101在其不同浓度下冷却曲线及40CrMn钢在该介质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形开裂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冷却机制,所得结果对淬火剂SST101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调质钢40Cr,35CrMo和轴承钢GCr15在淬火介质SST101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表开裂性及40Cr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SST101的浓度,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适合调质钢40Cr,35CrMo及轴承钢GCr15的淬火液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1.5%和1.5%-2.0%。  相似文献   

14.
低铬半钢热变形后的冷却方式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铬半钢经35%热变形后用4种不同冷却方式冷却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变形后冷却方式显著影响低铬半钢的力学性能,其中,低铬半钢经SST101淬火液冷却和风冷后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谢丹阳 《物理测试》2001,(5):1-2,40
研究了轴承钢GCr15在淬火介质SST102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形开裂性。结果表明,适当调整SST102的浓度,可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适合轴承钢GCr15淬火介质的最佳浓度为1.5%~2.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调质钢40Cr在淬火介质SST102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形开裂性及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SST102的浓度,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作为调质钢40Cr淬火介质的最佳浓度为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