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并发症以及处理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在大坪医院眼科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40例78眼,术后对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的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体拱高进行3个月随访,评估临床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的情况.结果 裸眼视力在术后均有显著提高,等效球镜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期的眼压、裸眼视力、等效球镜、人工晶体拱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激光虹膜周切后有35眼在24 h内出现高眼压,进行降眼压治疗后次日恢复正常,仅1眼高眼压状态22~ 30 mmHg持续8d.2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皮层脱离,其中1例伴有视网膜黄斑板层裂孔.术后患者的人工晶体表面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虹膜色素沉着,但无明显视力影响.术后视觉干扰主要表现为夜晚眩光.结论 ICL植入术作为眼内的屈光手术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完善术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识别及处理早期并发症,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带来不良事件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稳定期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79例(155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3例,年龄18~46(23.84±6.54)岁。对术后1 d至6个月随访资料,包括眼压、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房角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depth,ACD)、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术后拱高及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ICL植入术后出现稳定期高眼压8例16眼(10.3%,16/155),正常眼压71例(139眼)。87.5%的患者药物控制(14眼)效果良好,12.5%的患者(2眼)药物控制欠佳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ACD、术后拱高及术后TIA与术后稳定期高眼压发生密切相关(P<0.05,P<0.01),术后TIA是稳定期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稳定期高眼压患者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26.13±3.56)mmHg,(0.69±0.20)]与治疗后1周[(19.98±2.51)mmHg,(0.80±0.19)]、随访结束时(术后6个月)[(17.58±2.30)mmHg,(0.84±0.19)]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ICL植入术后稳定期高眼压的发生可能与植入的人工晶体与患眼匹配度欠佳所致长期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进行对比。观察ICL在眼内的位置及有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8例(32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两例(2眼)术后2?h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1眼)术后10?d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对症治疗及停用激素眼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UBM显示:眼内ICL镜片与晶状体前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随访期间,视力、屈光度、眼压稳定。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等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后有晶体眼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ICL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10例19眼,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记数等情况,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均≥0.5,均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出现高眼压5眼,其中有1眼术后瞳孔稍大,经降眼压治疗,3~4d后眼压均正常。[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效果确切,预测性好,手术安全。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的患者是理想的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术中减少粘弹剂残留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术后粘弹剂残留引起的早期高眼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ICL手术患者246例(486眼),分为A组(n=110)(212眼)与B组(n=136)(274眼),A组为常规手术组,B组为改良手术组,比较两组因粘弹剂残留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结果A组212眼,高眼压48眼,高眼压发生率为22.64%;B组274眼,高眼压13眼,高眼压发生率仅为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粘弹剂残留及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可明显减少粘弹剂残留引起的术后早期高眼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手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6例3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局部麻醉,11点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ICL)。结果:31眼术前裸眼视力及最佳校正视力分别为0.04~0.1,0.2~0.4,术后分别提高至0.6~1.2,0.8~1.2。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1.0~-20.0D,术后1月内平均为-0.75±0.25D。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3105.5±336.1/mm2,术后1月3019.5±321.1/mm2,丢失率4.3%。术前眼压平均14.7±1.5mmHg,术后第1天3眼眼压增高至26mmHg,增高率23.1%,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因术中穿刺刀刺破晶状体前囊膜,未进行ICL植入,术后第3天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8。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损伤小,保留了晶状体生理调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屈光矫正方法,但手术的安全性还需更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共纳入58例111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SE)和柱镜(CE)、对比敏感度、眼压等.其中41例75只眼植入ICL V4c人工晶体(ICL组),21例36只眼植入散光型TICL V4c人工晶体(TICL组).随访3个月,观察项目同术前,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ICL组UCVA≥1.0占58.67%,61只眼(95.31%)UCVA≥术前BCVA,平均SE为(-0.26±1.16)D,术眼屈光度在±0.50 D者达66.67% (50只眼),安全指数(术后与术前BCVA比值)和疗效指数(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分别为1.37和1.31.TICL组UCVA≥1.0占86.11%,32只眼(96.97%)的UCVA均≥术前BCVA.术后平均SE和CE分别为(0.08±0.84)D和(-0.34±0.54)D,术眼SE在±0.50 D达63.89%(23只眼),CE在±0.50D达66.67%(24只眼),安全指数和疗效指数分别为1.32和1.30.两组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的明视及暗视条件下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手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例(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14只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4.52±-6.43)D,(-0.01±0.28)D;裸眼视力分别为0.08±0.06,0.6±0.3;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2,0.7±0.2;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6.21±2.84)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7.03±1.95)mmHg;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28±289)个/mm2,术后为(2 912±2 51)个/mm2;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69±0.31)mm,术后为(3.57±0.2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屈光矫正手术的新技术,通过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随着人工晶体材料的更新和发展,可折叠、高相容、高稳定的人丁晶体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以屈光矫正为目的在有晶体眼眼内后房植入的人工晶体,又称可植入型接触镜。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逆性好,如因特殊并发症,需取出人工晶体时,眼内原有组织结构功能不受影响,保留了调节能力,所以术后功能恢复非常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马莉莉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67-1668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1日的43例(86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测患眼的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等,检眼镜观察眼底情况,裂隙灯观察角膜、瞳孔、透明晶状体以及术后人工晶体情况,对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方法进行总结回顾。结果 86只眼均在表面麻醉下植入STAAR公司生产的人工晶体(ICL),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有丰富经验的术者完成,患者能密切配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1.0(0.69±0.27),术后裸眼视力0.4~1.5(1.08±0.28),术后裸眼视力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患者对术后视力效果表示满意,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术眼病情变化,并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前后护理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矫正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分别测量196例(眼)行玻璃体切割患者的术后眼压,术后高眼压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96例(196眼)术后眼压高的56例(56眼),占28.57%,其中48例(48眼)药物控制有效,8例(8眼)经手术治疗控制眼压.眼外伤病例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差异具有显著性.术中联合环扎、眼内填充、晶状体摘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高眼压发生率高于不联合环扎、眼内填充、晶状体摘除手术的病例,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玻璃体手术后高眼压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原发眼病和手术方式有关,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房水引流阀植入等手术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治疗失败的玻璃体手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12.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屈光矫正手术的新技术,通过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71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 d、1周及1、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6例(71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2、0.62±0.29;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9±0.30、0.72±0.28;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3.56±4.25)D,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85±0.36)D,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 D以内者65只眼(91.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平均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80±206)μm,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前房深度减少到(2863±217)μm,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后各随访时间点ICL拱高均在理想范围内,ICL在眼内位置稳定。4例(6眼)术后1周内发生高眼压,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例(2眼)术后发生局限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随访期间病变无进展,术后视力无下降,无需手术治疗。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术前精确的数据测量是决定术后效果及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眼内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病例41例共80眼,年龄19~41(27.0±6.2)岁,男15例,女26例,植入晶体均为可植入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es,ICL),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自然晶体与人工晶体间距离(拱高)检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3±3.1)个月。术后UCVA均提高,平均较术前提高9行,其中≥0.5和≥1.0者分别为91.3%和71.25%;术后所有患者BCVA≥术前BCVA,平均1.05±0.25,其中45眼(56.3%)提高≥1行,18眼(22.5%)提高≥2行,3眼(3.7%)提高≥3行;手术的有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分别为1.13±0.33和1.25±0.35。等效球镜由术前-11.62±3.37 D降至术后-0.15±0.96 D,术后等效球镜≤1 D和≤0.5 D者分别为87.5%和63.8%;术后1周内一过性高眼压7眼(8.75%),6眼药物治疗后稳定,1眼因虹膜孔偏小经YAG激光扩孔控制;术前ECD为(2861±413)个/mm2,术后1个月为(2682±49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CD为(3.21±0.25) mm,术后为(2.91±0.30)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拱高为(711±354)μm;其中有8眼(10%)术后拱高过高≥1000μm,且在术后3个月内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有3眼(3.75%)拱高过低≤200μm;术后1眼(1.25%)出现眩光和光晕。结论 ICL矫正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可预测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截止至2017年,全球范围内的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达到全球总人数的24%以上,屈光不正患者数量不断提升,在全部近视人群中,超过33%的患者存在合并散光的情况。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矫正,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以往常用的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三种。近年来,有晶状体眼后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逐渐被引入到近视矫正中,起到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也在日益丰富。此次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予以整合、梳理,首先分析其设计与材料,随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估,进而总结其常见并发症,最后对ICL、V4c(中央孔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能对高度近视的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视力得到很好的矫正;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术后患者的屈光度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手术后出现4例眼高眼压,2例白内障,其它皆恢复正常,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结论:使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不但安全、可靠,而且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明视、暗视下瞳孔直径的变化,前房深度的变化及ICL拱高的变化。方法:对30例(6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对术前,术后1周、1月和3月随访观察,分别检查明视下瞳孔直径、暗视下瞳孔直径、前房深度、ICL拱高,观察术前术后这些眼前段结构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术后1周、1月、3月的明视及暗视下瞳孔直径均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月、3月的平均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月、3月的ICL拱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明视及暗视下瞳孔直径的变化与ICL拱高无相关性;前房深度的变化与ICL拱高有相关性。结论: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术后1周、1月、3月的明视及暗视下瞳孔直径均较术前缩小,这种瞳孔直径的变化可能与ICL接触虹膜后表面引起的机械摩擦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54-1356
目的:评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35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随访,对裸眼视力、最佳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体拱高等进行了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裸眼视力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残余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最佳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者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拱高级别在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2只眼(5.7%)在术后24h内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1只眼(2.9%)在随访期间发生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对高度近视的矫治上,安全、有效、可预测且稳定,是临床矫治高度近视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ICL(ICL V4c)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植入ICL V4c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0眼的临床资料,排除各种眼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对比敏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大于0.6,其中有76眼(95.0%)达到了1.0及1.0以上的视力,有78眼(97.5%)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及术后6个月,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患者术后6个月的明视和暗视及加炫光对比敏感度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15.19±2.81)mm Hg与术前眼压(15.25±3.25)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眼出现了眼压增高,1眼出现了短期的术后角膜反应,1眼出现了局部前囊下的白内障,还有2眼主诉夜间眩光,经处理,大部分早期得到控制缓解,6个月稳定。结论:中央孔型ICL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效果可靠,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术后,视力、视觉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眼压平稳。  相似文献   

20.
齐国武 《甘肃医药》2014,(12):932-934
目的:研究后房型ICL植入前后视力、眼压、屈光度、晶体皮质密度及眼底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280只眼后房型ICL植入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由技术娴熟的同一医生完成。所用晶体统一采用美国STARR公司产品,其中TICL18只眼,ICL262只眼。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典必殊、普南扑灵眼水,复查时间为,术后1天、3天,1周,两周,1月,3月,半年,1年。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及术后半年球镜度数及柱镜度数,并观察术前及术后眼压变化,晶体皮质密度变化及眼底变化。结果:术后1d,7d,1m,3m,6m视力平均为0.4,0.5,0.8,0.8,0.8,术后BCVA较术前BCVA显著提高(P〈0.05)。其中4只眼因保留了屈光度,术后裸眼视力低于术前BCVA,但均较术前裸眼视力提高3行以上,其余患者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BCVA。晶体植入后因拱高不合适取出4只眼(1.4%),其中拱高过大1只(拱高大于1.5CT),过小3只(拱高小于0.5CT),3例患者再次植入较为合适的晶体,另1例取出后因白到白过小再未植入晶体。18只眼中,有两例患者中2只眼发生旋转(11%),1例为轻微旋转,对视力影响较小;另1例发生较大幅度旋转,对视力影响较大;两例患者均未再做处理,给予观察。结论:以ICL为代表的后房型屈光晶体植入术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以及手术的操作简捷微创,术后屈光度稳定,视力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高。部分患者术后有发生白内障的可能,TICL晶体植入后个别眼有发生旋转的可能,一旦发生旋转,视力会有明显下降,尤其对高度散光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